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首霸的魏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弱的?

战国首霸的魏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弱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521 更新时间:2023/12/19 14:01:18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战争次数的不断增多,哪怕是国力强大如战国七雄也渐渐吃不消了。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各国之间都在寻求一种新的治国模式以图强兵富国。

[var1]

好在,诸侯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方式,那就是变法。而魏国就是最早施行变法的国家。因此,魏国也很快的强大起来,并成为了战国初期的首位霸主。

按理来说,魏国作为第一个变法的国家,应该是得到好处最多的国家。哪怕是其他国家也纷纷变法强国了,魏国凭借着快人一步的时间优势也足够立足于这个乱世之中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率先变法的优势确实让魏国在前期出尽了风头,但是这种风头很快就随着魏文侯的去世而消失。一直到战国中后期,魏国已经沦落为一个十分弱小的国家。套用苏洵在《六国论》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战国中后期的魏国,那就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足可见魏国衰弱的有多么厉害。

下面我就为大家分析一下魏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衰弱的。

战国的首位霸主——魏国

战国,一个战字就已经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时代的主题,那就是战争。说到战争,那就绕不开两个因素:一个是粮食,一个是士兵。而这两个就是魏国强大的资本。

[var1]

先来说说粮食魏国的李悝变法中,有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平籴法。所谓的平籴法,就是通过国家的力量,来维持魏国国内粮价的稳定。粮价的稳定,既阻止了不法商人通过低进高出的方式损害统治者的权益,更提高了农民们的利益,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样一来,魏国的粮食储藏量就越来越多,抗灾害能力也越来越高。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优势。

再来说说士兵魏国的魏武卒,在战国初期,那可是强大的代名词。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作战模式还是以车战为主,也就是以车兵为主力兵种。虽说步兵也有,但一般只作为辅助。所谓的“车乘之国”中的车乘,指的就是车兵。然而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用兵的越来越诡,车兵机动性不足的缺点就暴露了出来。为了应对这个缺点,魏国果断训练了精锐步兵,魏武卒。

[var1]

不仅如此,魏国凭借着其位处中原,科技发达的优势,依靠着先进的冶铁水准,炼制出了一大批铁制兵器。这在当时,几乎难以想象,因为当时的主力兵器依旧以青铜器为主。

制度的优越性和兵种的优越性,使得魏国在战国初期几乎无人能敌。可惜好景不长,魏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接连失利。在这两场战争中,魏国的魏武卒几乎被消耗殆尽,而魏国也在这两次战役后彻底衰弱,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魏国衰弱的原因

上面提到,魏国之所以衰弱,是因为那两场战役。然而胜负乃兵家常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永远的胜利,就连战国中后期一家独大的秦国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过获胜。因此,那两场战役顶多是加速了魏国的衰弱,而不是魏国衰弱的真正原因。魏国真正的衰弱原因,有三个:

一、人才流失严重

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治国的能臣,有一些名字更是如雷贯耳,比如商鞅范雎吴起。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三个人本来都是魏国的人,只是因为受不到魏王的重用,才逃出魏国,去往他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商鞅。商鞅本来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中庶子。公孙痤死前,曾经向魏王举荐商鞅这个人才,谁曾想魏王却认为:“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大概意思就是说公孙痤居然让我把朝政交给商鞅,岂不是老糊涂了吗?

[var1]

这样的例子在魏国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而战国时期两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布衣将相出现,谁能够更好的挖掘这些平民之才,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魏国在这一方面,显然做得很差。

总而言之,自魏文侯死后,魏国的君王就再也没有出现一个能够知人善用的君王。而魏国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自然就会去能够得到重用的国家,此消彼长之下,魏国的衰弱也在情理之中了。

二、变法的优势逐渐丧失

关于魏国,有一句话说得相当贴切,那就是“成也变法,败也变法”。魏国是第一个施行变法的国家,魏国也因此取得了巨大的优势。不过,魏国的成功给了其他国家一个模版。毕竟,创新很难,模仿却很简单。这也是为何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中有李悝变法影子的原因。

一方面,变法带来的巨大成功,使得魏文侯之后的魏国君王失去了进取心。而此时,其他国家正在积极地开展变法,以图超越魏国。

[var1]

另一方面,魏国的变法作为一个创新者,在其制度上必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李悝变法中只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却没有用来抑制商业的制度。而商业的暴利远非务农可比,也就是说李悝变法中的内容虽然鼓励百姓务农,但是实际效果却不会很好。反观商鞅变法中的内容,既出台了鼓励农耕的制度,也出台了抑制商业的制度。这样的制度使得秦国的粮食产量取得了一个质的突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

总而言之,魏国作为变法的先驱者,本来就占据着很大的优势。魏文侯后代的君王本来就应该利用这个优势来弥补变法中的不足,这才能让魏国在制度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只是很可惜,这些君王并没有这样做。

三、兵种的优势逐渐丧失

魏国的魏武卒,无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兵种上,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但是魏武卒却有着两个十分明显的缺点:

魏武卒对士兵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这就意味着士兵的选拔十分不易。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这里的大概意思就是魏武卒的身体素质要比常人强大很多。这也可以理解,毕竟魏武卒的奖励如此丰厚,考核自然也极为严格。魏武卒的装备冶炼十分不易。和士兵一样,魏武卒的兵器同样是十分稀少的存在。虽说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就已经存在,但是存在和普及是两码事。至少,在战国初期,冶铁技术还没有那么普及。哪怕是魏国的科技十分发达,想要源源不断地提高魏武卒的铁制兵器也够呛。而在马陵之战中,魏国魏武卒损失殆尽的同时,连带着将这些铁制兵器也丢了。可以想像,魏国的损失有多么惨重。步兵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魏国的魏武卒之所以强大,除了魏武卒本身强大以外,没还有就是兵种的优势。毕竟,比起车兵,步兵的机动性可高多了。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车兵的劣势逐渐暴露,各国诸侯都纷纷将步兵作为主力兵种。不仅如此,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骑兵。比如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魏武卒失去了灵魂。魏武卒的最初训练者是吴起。正是吴起提出了精兵策略,才有了这魏武卒。至于吴起的用兵之道,更是十分强大。阴晋之战,吴起以数万魏武卒打败了秦国的五十万大军,足以证明吴起的强大。而之后,吴起离开魏国前往了楚国,魏武卒就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了。结束语

魏国的衰败,正应了那句话——不进则退。魏国一开始凭借着变法的优势和兵种的优势,确实强大一时。然而在这之后,魏国就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反观他国,一直在追赶着魏国,魏国的衰败也在情理之中了。

更多文章

  • 战国策说赵高是嬴政族人,为登基大杀四方;清史学家悄悄为他翻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嬴政赵高简介,男主是赵高女主是嬴政,赵高不是要害嬴政吗

    对于赵高的身份,史学家一直在追索。原因就在于,曾有史书记载,秦始皇一直认为赵高是他的本家,所以才信任他。可到了清朝,史学家却发现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有考证发现:赵高竟然是赵国的王族,他祸害秦国是为赵国报仇!这到底是,还是有人存心为赵高“洗地”呢?[var1] 赵高的身世之谜? 《战国策》的作者刘向

  • 战国时期的楚国和齐国实力很强大,为什么最后都没有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时期齐国与楚国文化隔阂,楚国vs齐国大作战,爱笑会议室楚国打齐国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楚国和齐国在最鼎盛的时候相继跌下神坛,导致秦国再无顾忌,实力急剧膨胀,最后统一天下。下面我就来讲讲齐、楚两国是如何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的。当楚王之礼遇上秦王之诈张仪,战国时期出了名的纵横家,他一生都在致力于破坏六国合纵。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於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 战国时期改革家吴起和商鞅为何都死得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起为啥没有商鞅有名,李悝吴起商鞅怎么死的,吴起和商鞅谁更厉害

    法家思想的内容法家思想分三派,分别是“术”、“势”、“法”。“法”乃变法之法,讲究赏罚分明,法不徇私,代表人物就是商鞅、吴起。“术”乃术为法用,强调君王的驭下能力,中心点在君王,代表人物申不害。“势”乃讲法兼势,主张看准势的变法,从而达到强兵富国的目的,代表人物慎到。这三种流派,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各

  • 嬴政为何一纸书信逼吕不韦自杀?其实结局早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嬴政看到吕不韦留下书信,秦王嬴政50集全完整版,嬴政30字书信

    吕不韦,卫国人,战国末期大商人,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史记》记载,“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可见吕不韦在做生意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而此时我们的“奇货可居”中的“货”,嬴子楚尚在赵国为质。要知道,战国时期,质子作为一种外交手段甚为流行,秦国也不例外,嬴子楚就是秦国送往赵国的质

  •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秦国,只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括兵败长平完整版,赵括纸上谈兵对赵国的影响,纸上谈兵赵国名将赵括

    最近《大秦赋》的热播,使大秦热再一次回到了了人们的视野中心。秦始皇通过六世国君积累下的国力,再加上自己和秦国君臣十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在战国末年,各国都有变法改革。其中赵国通过胡服骑射成为了最后一个可以和秦国在军事上有一战之力的国家。然发生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便再也

  • 刘邦入秦王宫后表现十分荒唐,张良巧计制止,传授三法定大汉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先入咸阳张良却说大事不妙,张良刘邦cp,刘邦项羽陈平张良图片

    可以说,刘邦是一个最贴近平民的皇帝,他的出身、性格和登上帝位的种种传闻都为人津津乐道。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刘邦之所以能创建大汉王朝,却源于一次荒唐之后被张良制止的反省!公元前206年10月,秦王子婴脖子上挂着一条绳,自缚于刘邦面前,有人建议杀了他,刘邦没有同意。可进入秦王宫后,当刘邦见到宫女们个个国

  • 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才让齐国脱颖而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国士兵,齐国有多强大,阿海说历史齐国合集

    春秋时期。周朝衰落,周朝下面的诸侯国就开始强大起来,这里面第一个崛起的就是齐国。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非常能干的大臣,管仲。管仲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就从他炒作卖货的事情说起吧。[var1] 在楚国炒作活鹿 有一天,齐桓公正在为如何举兵讨伐善于格斗的楚国犯愁,就让管仲献计献谋。管仲说:“大王您出高价购买

  • 挖大秦墙角的奸宦赵高,倘若没有他,秦朝还会那么快倒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赵高算不算一人毁灭了秦朝,易小川穿越秦朝与赵高见面,秦朝第一大奸臣赵高

    01:赵高的强大破坏力赵高对秦朝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篡改遗诏,扶持胡亥上位根据《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临终前,遗诏明明确确的指定了长子扶苏为继承人,赵高、李斯阴谋篡改遗诏,胡亥才登上了帝国宝座。胡亥是赵高的学生,倘若没有赵高,李斯一人是不敢篡改遗诏的。二、诱惑、纵容胡亥胡作非为大家印象中,

  • 西汉名将周亚夫,为何落得吐血而亡的结局?汉景帝: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景帝对周亚夫的影响,汉景帝与周亚夫讨论梁王修路,汉景帝与周亚夫

    景帝即位以后,周亚夫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授丞相之职,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谏臣,景帝却想置他于死地,后来周亚夫绝食吐血而亡,那么一代名将周亚夫为何落得绝食而亡的结局?开国名将周勃之子周亚夫周勃跟刘邦是老乡,早年跟随刘邦起义,后来成为发动诛吕政变和迎立代王刘恒入京的核心人物,也是拥立刘恒继位的

  • 张耳是什么奇人?为何刘邦要把自己的嫡长女,许配给他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杀张耳,刘邦为何崇拜张耳,刘邦有杀赵王张耳吗

    (一)张耳靠吃软饭起家谈及张耳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其实他是秦朝末年,大三反秦基地之赵国的首领。张耳是今天河南开封人(古魏国大梁),家境贫寒,但是非常有才华,是当地的名士。魏国灭亡以后,张耳和他的好朋友陈馀亡命天涯,移居今天河南的民权(古外黄)。秦始皇最开始不知道张耳是位名士,魏国灭亡几年后,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