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鄢郢之战后楚国并没有灭国而是坚持了50多年,是为何?

鄢郢之战后楚国并没有灭国而是坚持了50多年,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70 更新时间:2024/1/23 6:08:56

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鄢郢之战,是指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鄢郢之战,秦国大获全胜,而楚国不仅失去苦心经营多年的都城,更丢失了大片的疆域。在此基础上,秦国占领了楚国西部长江以北(江汉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地区)大片土地,并在此设立南郡,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不过,在鄢郢之战中,楚国又坚持了50多年,直到公元前223年才灭亡。那么,问题来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后,后者为何还能苦撑50多年呢?

首先,从公元前278年开始,到公元前223年灭亡,在都城被白起攻破,损失大片疆域以及精锐力量的背景下,楚国依然坚持了50多年才被秦国消灭,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鄢郢之战时,山东六国面对秦国依然具有一战之力,特别是赵国,更是具有和秦国相提并论的军事实力。在此背景下,即便已经重创楚国了,但是,秦国依然无法全力进攻楚国。换而言之,如果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确实有可能借着鄢郢之战对于楚国的重创,以此提前消灭楚国。但是,因为赵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的牵制,秦昭襄王自然无法全力进攻楚国,这和战国末期的情况是明显不同。彼时,秦始皇嬴政王翦率领60万大军进攻楚国,这是因为赵国、韩国、魏国、燕国、齐国等诸侯国,要么已经被消灭了,要么就是即将被消灭了。

在此基础上,在鄢郢之战重创楚国之后,秦昭襄王开始谋划削弱赵国这一强大的对手。对于白起来说,自然也参与其中了。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白起率军攻打救援韩国的赵、魏联军,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掳获韩、赵、魏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就陉城之战来说,一定程度上成为长平之战的起因。在陉城之战后,围绕着韩国上党郡的归属,秦国和赵国展开了长平之战。此战,秦国和赵国投入的兵力之和,已经达到百万规模了。所以,不管是白起等武将,还是精锐的秦国士兵,自然都需要投入到长平之战的战场中。而这,无疑为楚国恢复元气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另一方面,就楚国自身来说,楚顷襄王在兵败后,向东北方溃逃至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被迫迁都于此以自保。在此之后,楚国又定都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一带)。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因为地域辽阔,所以,在损失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等大片疆域后,楚国可以将都城向东迁移,以此暂时躲避秦军的锋芒。并且,周赧王三十九年(前276年),楚顷襄王聚集东部的士兵,共有十多万,又向西攻取秦国占领的长江畔的十五座城池划为郡县,夺回西部一部分地区。在鄢郢之战中,楚顷襄王这位君主通过反击秦国,从而夺回了被白起攻占的部分疆域。

最后,在楚顷襄王之后,楚考烈王这位君主在位时,也帮助楚国恢复了一定的国力。公元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派遣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与此同时,魏国也派出信陵君魏无忌救援赵国,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黄歇向北征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任命荀况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通过援赵灭鲁,楚国在战国末期恢复了国力,甚至可以说是再次崛起。基于此,在鄢郢之战中,楚国又坚持了50多年。等到公元前223年,秦始皇才派遣王翦率领60万大军消灭楚国。当然,对于顽强的楚国,并没有就此认输,也即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到秦朝末年,项羽刘邦等楚人成为消灭秦朝的主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董卓给人的印象是“恶人” 历史上的董卓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卓,东汉,历史解密

    对董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董卓是什么样的?董卓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董卓是一个恶人吗?我们知道的三国历史不外乎两本书,一本是陈寿先生的《三国志》,一本是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前者是历史学专著,在叙述一件事或者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引用很多渠道的权威记述,很少加个

  • 明武宗登基后,为什么重用了八个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武宗,明朝,历史解密

    朱厚照,即明武宗、正德皇帝,他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从建国初朱元璋就定下了规矩,宦官不得干政,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整个有明一朝,宦官弄权是非常严重的。当然了,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期间,他同样重

  •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5万人 蜀汉为什么就一蹶不振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荆州之后,获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相继攻下了西川和汉中,开创了蜀国的基业。但这一系列的连胜到夷陵之战戛然而止,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中了陆逊的火烧连营之计,

  • 姜维很有才能,那他的第一次北伐为何会失败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姜维,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费祎继任之后,蜀汉的对外战略更加保守,费祎认为自己的才能远逊与诸葛亮,而诸葛亮尚且不能平定中原,可见难度之大,以自己的能力更加不宜常年出兵北伐并取得胜利。因此,费祎继续沿用了蒋琬时期所采用的防御性策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而姜维的认为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又有在凉州多年的生

  • 战国时期的君和候有什么区别?哪个官位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秦朝,历史解密

    喜欢战国时期历史的,都会知道诸侯的王室宗支及对其国有大功的大臣,通常都被封为某某君。如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马服君赵奢、武安君白起等等。但也有被封为“侯”的,如魏冉被封为穰侯、范雎被封为应侯、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嫪毐被封为长信侯等等。有人会好奇这“君”与“侯”一样吗?到底哪一个的爵位高呢?秦统一

  • 发动神龙政变的几位功臣为何下场都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辟唐朝后,大肆封赏中兴功臣,其中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因诛杀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等功劳,不仅全部担任宰相职务,并且都被封为郡公,一时间权势、威望无人能及,时人称之为“五公”。但让世人没有预料到的是,张柬之等人在朝中并未待多久,便全部遭遇灭顶之灾。

  • 日本军国主义:军队实行“武士道精神”、对外扩张侵略的一种反动思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日本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历史解密

    日本帝国主义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形成并发展,其思想渊源为古代、中世纪的日本武士道精神。而在军国主义意识支配下的武士道,对内成为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思想的工具;对外则疯狂扩张,踏上侵略亚洲各国的道路,同时也将日本民族引向灾难,成为侵略战争的罪恶之源。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形成的对军队实行“武士道精神

  • 清朝官员上朝时在口中含一片人参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官员上朝时在口中含一片人参是什么意思?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况钟《贻耆民》”如果最近没有什么事发生,太监就会宣布退朝,如果有事情讨论,那么早朝就会一直进行下去,结束的时间也就不确定了。当时的皇帝作为一国之主,他的地位是很崇高的,所以皇帝的自由度是

  • 揭秘:明朝的粮长制度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揭秘:明朝的粮长制度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洪武四年,朱元璋下令开设粮长制度,这项由朱元璋开创的基层服役征收制度,与秦汉到唐朝的乡官制度,还有宋元时期的差役制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极其富有特色。今天就来给大家聊一聊。粮长制度是什么?简单来说,粮长制度就是朱元璋根据各地缴纳粮食的多少

  • 曹操为何一生都没有称帝?他有哪些考量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代枭雄,还有很少的一部分说曹操是“一代奸雄”。其实枭雄也好,奸雄也罢,这些都不足以描述曹操那灿烂辉煌的一生。 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什么大权在握的曹操为什么不自立为皇?那九五之尊的椅子,一直就摆在曹操面前,只要他的一句话那把椅子就属于他了。虽然看起来确实如此,但是那一句话真的不是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