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为啥说这个官职很特殊?它有知府大吗?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为啥说这个官职很特殊?它有知府大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62 更新时间:2024/1/7 18:43:35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这是冯梦龙挥毫泼墨,在他的绝世著作《警世通言》中写下的句子。意思是说,如果官员们个个都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那么民众的心里自然会觉得安定,国家也会变得长治久安。

而自古以来,无论夏商西周还是秦皇汉武,历朝历代都设有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各种官职,用来帮助皇帝统治国家。

只是由于历史变迁,加上各个时期不同朝的情况也存在差异,这些官员选拔任命的制度、职务的分配和相对应的名称也就产生了差异。

就这好像清朝时期有一个官职叫做“道台”,或许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似乎这个官职又比起其他的别有特殊之处。

那么不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道台这个官职背后,去探寻隐藏的含义。

“道台”的构词含义

说起“道台”这个词,乍一听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道”?又何为“台”?为什么会把这看起来毫无意义相关的两个字叠加在一起?

其实,这是源于清朝各官职命名时的一个惯例。在当时,无论是按照地域还是部门职能划分,划分出来的组织架构一把手官职名称,最后一个字往往都是“台”字,比如府台、学台、道台等等。

“台”字,按照《说解字》的说法,最初指的是“四方而高”,可以让人们用作观赏的地方,后来又引申出了敬词的含义。这就是清朝对于一把手们的尊称来历了。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名称末尾为以“台”字作结的官员几乎都是实权人物。

至于“道台”,也被叫做“道员”。其中这个“道”字的内涵,就涉及到了明清两朝在统治时期全国的地域划分。

清朝的这一相关规定顺延自明朝,最高级别的行政区就是省级,然后便是府级,最后是县级。这样想想,是不是和今天的行政规划有一定的异曲同工之妙?所以现在也有人在研究历史时,会习惯性的将“府”与地级市划上等号。

至于古代的省长,他们一般被叫做总督或者巡抚。区别在于巡抚只管单一的省,而总督有时候要兼任好几个省的省长职务,就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两广总督。

而作为一个总督或者巡抚,他不可能把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大事小情、七零八碎都一把抓。这个时候就需要底下的人来为他们分忧,因此,类似于副省长的布政使、按察使等人出现了。

不过布政使、按察使他们也不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所以聪明的清朝官员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专人管专事。

他们将一个省划分为很多个“道”,再次让下面的人去管理这些负责不同事情的“道”。而担起这些责任的往往是左右参政或者左右参议,当然也算是朝廷里有头有脸的实权人物。

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台”就出现了。

“道台”的特殊之处

看到这里,或许不少人又要产生一个新的疑问了——“道台”看起来也就是清朝的官员职务中一个很正的官职啊,品阶更是没有总督它们来得高。那么,为什么有很多人都说这个“道台”很特殊呢?

这其实还要从“道台”的职权范围一一说起。

我们上面已经说过,道台是专人管专事,而他们所管的专事其实内容相当的复杂。不仅包括是茶叶、盐巴这些民生用品,而且还要管着水运、驿站等交通事务,甚至他们中的一些人呢,还要负责着军事乃至当地的农业体系。

具体来说则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负责巡查官吏、法规的分巡道;第二,主要打理当地农业、经济、民生事务的分守道;第三,掌管粮食的储存运输,包括河流漕运等的粮储道;第四,在重要的军事重地看守武器的兵备道;第五,督查各地方盐巴生产,因地制宜,利用经济手段调整盐价的盐法道……

这样一说,道台们要做的事情是不是很多?更别提很多时候由于官府人手不够,一个道台要管着好几项内容,皇帝还可能临时设置新的道台。

更有甚者,当清朝统治到了中后期时,道台甚至还要摇身一变,兼职皇帝的眼线,直接替他监视各地的大小官员,并有秘密上奏的权力。所以,谁能说“道台”这个职位不特殊呢?

“道台”的官职大小

那么,道台的品阶到底有多高呢?和知府比起来又怎么样?

或许你还记得,在上文中,我们曾经将古时候的地域管理体系与现在的进行对比,说起当时的“府”其实就类似于现在的地级市。而“知府”,某种意义上就可以被换算为市长。

自清初以来,除了顺天府和奉天府两地,由于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导致这两处的品级比起其他地方要稍高一些外,各地的知府一职都被定为正四品。

而到了乾隆年间,他正式将道台确立为了正四品官职,知府则往下降了一点,变成从四品。

但是品阶高就意味着权力大吗?这其实也不一定。因为道台和知府,其实是省级下属涵盖的、两套完全不同的划分方式。即便道台的官衔稍微高些,但他毕竟只能管单一的事物,比如漕运、比如农桑,而知府呢?他却是能管理自己辖区所有的事情。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道台,他们是皇帝特派出来的官员,经常领着二品、三品的职位,这又是另当别论的其他情况了。

结语

其实,无论一个官职有着怎样的名称,有着怎样的职能,归根到底,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出来做实事的人。

古代的读书人努力寒窗苦读,只为一朝科考入仕,他们的目的无非“为生民立命”。而今天的我们也应该秉持着先人们的这种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拥有“为万世开太平”的斗志与勇气。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李鸿章的全家福:原配妻子温文尔雅,偏房小妾容貌堪比现代大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鸿章的老婆和小妾,李鸿章妻妾简介,李鸿章小妾真人照片

    有一句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古诗,那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相信这从古至今也都是大多数人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真正的实现起来确实非常难得,尤其是在三妻四妾、男人地位高,女人地位比较低的古代社会,更是难上加难。古时候的男人一般都是三妻四妾,会娶好几房老婆来为自己绵延子嗣,就连晚晴时期也是如此。例如咱们熟悉的李鸿章

  • 康熙王朝:李光地做了什么事,康熙评价他才能卓著,为人狠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对李光地说的话,李光地被康熙罚做知县,康熙为什么冷落李光地

    康熙对他的评价是:才能卓著,但是为人狠毒。其原因就是李光地做了一件事,让康熙看透他的为人,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李光地才能卓著。李光地原本是个秀才,没有任何官职。但是他敢于向康熙进献万言书,康熙看到了他的才华,命令他协助姚启圣做好迁界禁海的工作。李光地在后勤保障和处理官民关系方面,确实比姚启圣更胜一筹

  • 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走在路上都能热死,一般人买不起冰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八年和2022年哪一年更热,18岁少女被乾隆纳入后宫,乾隆八年的墓碑值钱吗

    通过史书记载“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可以看出在乾隆八年,天气热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水井也干枯了,这种场景在现在也几乎没有发生过。清朝时期有外国商人在京城居住,通过他们文字记载可以知道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在路上的行人都会突然热晕倒,由此可以看出,乾隆九年的温度高的那是让外国人都感觉害怕的。朝

  • 雍正即位后,为何全盘推翻康熙所定条例?非要“另起炉灶”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康熙乾隆谁最厉害,康熙让雍正追缴库银,康熙和雍正哪个更强

    说这个问题之前,小编先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雍正到底改动哪些康熙,或者是前朝的积弊问题。首先雍正强化了密折制度,也就是加强重要奏章的保密性。并且雍正废除贱籍、整顿财政。最为关键的是雍正实施了“火耗归公”以及“摊丁入亩”,这两点是雍正所作的最大改动。“火耗归公”大致意思就是,从各地每年交给中央政府的钱粮

  • 新《鹿鼎记》鳌拜家写了鳌府,网友笑岔气:瓜府?不拍正门就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鹿鼎记鳌拜个人资料,鹿鼎记鳌拜粤语,鹿鼎记韦小宝骂鳌拜

    今日,新《鹿鼎记》中的一处细节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当时片段中正在播放鳌拜回府的画面,鳌拜的府邸十分的豪华,看起来就很大,很气派,正门口挂了一块牌匾,为鳌府,随后很多了解一些其中知识的网友就笑岔气了,原因是鳌拜并不是姓鳌,他实际上姓瓜尔佳,所以有人询问道:“难道是瓜府?”但也有人表示,古代私宅一般是不

  • 孝庄和海兰珠相比,谁才是皇太极最爱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孝庄与皇太极海兰珠,沈阳故宫皇太极迎娶海兰珠,皇太极爱东哥还是海兰珠

    海兰珠长得非常的漂亮,而且身上带着一种独特的成熟之美,所以才会深得人心。婚后两个人形影不离,而且皇太极封四海兰珠为东宫的大福晋,地位仅次于皇后。更重要的是海兰珠居住的宫殿叫做关雎宫,所以也可以看到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心意是无人能比的。当时海兰珠产下了皇子,皇太极特别的高兴还大赦天下。情根深种当时大臣觉得

  • 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为何没有留下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孝庄下嫁了多尔衮吗,孝庄对多尔衮是真情吗,多尔衮和孝庄真的有感情吗

    一直以来都有关于孝庄下嫁多尔衮的传闻,尤其是在多年前那部孝庄秘史上映后,世人更加认为孝庄和多尔衮两个人之间就是有私情,甚至孝庄还下嫁给了多尔衮。但实际上这一切都只是传闻而已,历史上并没有实锤。还有人认为这两个人是有青梅竹马情谊的,那更加是胡扯,孝庄在没嫁给皇太极之前,一共就见过多尔衮两面,第一面是在

  • 香妃还有个妹妹,同样香气扑鼻,为何乾隆只一晚就不碰她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香妃真实历史,乾隆与香妃吻戏,宰相刘罗锅乾隆和香妃

    大家都知道,还珠格格里面有一个十分得乾隆喜欢的妃子,这一个妃子是个奇人,虽然是很奇怪但是电视剧中这个人就是身带气象长相秀美,就像是一朵格外美好的白莲花,这个在当时是很火的一个人物。但是她的光环太大了,都把自己的妹妹给盖住了,其实她进宫的时候还带着一个妹妹。可是香妃的妹妹却被称为"臭妃",在两个同样都

  • 康熙生前最宠爱宜妃,可雍正却将她赶出皇宫,百年后才知道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见第二个宜妃,宜妃和雍正谁厉害,宜妃林风儿识破康熙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为了保住香火旺盛,若迎娶的妻子一直没有生下儿子,那么就必须从妻子的家中再娶一位女子。也正因如此才出现了姑姑和侄女同时嫁给皇太极的情况。后来的皇帝也基本保持这一传统,比如康熙皇帝,他12岁结婚,13岁成为父亲。为了加强和蒙古的联姻,康熙又连续迎娶了多个蒙古部落的女子。同时

  • 张国立、陈道明、邓超、焦晃、罗晋五位扮演的康熙里,你最中意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张国立——《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康熙《康熙微服私访记》在1997年一经播出,就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在当年非常有影响力,也因此才会有之后的二、三、四部。这里面张国立饰演的康熙跟他的剧名一样,一直在微服私访,所以这部剧里体现出来的大多是平民化了的康熙,很少有体现康熙执政期间展显他的雄才伟略和执政手腕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