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连续犯下四个大错,其实只要少犯一两个,哪还有刘邦什么事情

项羽连续犯下四个大错,其实只要少犯一两个,哪还有刘邦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752 更新时间:2024/2/5 14:58:41

要知道当初项羽是屡战屡胜,刘邦是屡战屡败,按照当时局势,项羽怎么都不应该被刘邦打败,但事情总是出乎了人们的预料,项羽不仅败了,还败得很惨,连回家都不敢。

既然事实如此无法更改,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下,项羽到底犯了什么致命错误,而导致在这场战争中“身败名裂”的。

根据史料,项羽最初是极为威风的,定都彭城后,人送外号楚霸王,风头一时无两,差点就盖过了当年的秦始皇。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项羽大错不少小错不断,才导致自身兵败身死,如果他少犯一两个大错,哪还有刘邦什么事情。

其一,定都徐州和自断后路。

项羽霸占关中之后,为了心中的意气之争,把咸阳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净,相当于放弃了这片土地。要知道关中沃野千里,进可攻退可守,自古以来都是定都的首选之地。

曾经有这么个说法,得关中者得全国,然而项羽却放弃了能成就帝王之业的关中,率领他的楚国后辈们回到楚国,将徐州这个四周没有任何天险的平原地带,定为都城。

当初项羽遭到刘邦攻伐,就是因为此地无险可守,最终在左支右绌下兵败于刘邦,就很好地阐明了这种情况。所以项羽定都徐州,就是一个败笔。

而且项羽火烧咸阳的时候,倒是很干脆利落,然而此举却为自己遭来了,关中百姓的仇恨,加上杀二十万秦军俘虏,相当于自绝后来,就算想在关中立足也是不可能了。

其二,奖罚不明和忠奸不分。

项羽返回楚地后,便把秦国曾经的地盘封给了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人,此举符合项羽的理念,模仿周天子分封诸侯虽然算不上什么大错,但项羽之后却给他们封了王。

要知道这几人都是秦国的降将,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并且项羽封赏了这些降将后,却没给那些跟随他打天下,出生入死的兄弟,这就导致属下有了异心。

比如范增季布钟离眛虞子期等人,最初也是忠心耿耿,但在项羽的“骚操作”下,这些人大多都背叛了他,投奔了刘邦。可见感情归感情,利益归利益,但实际上又互相联系着,然而项羽就是没能明白这一点,才让自己众叛亲离的。

除此之外,范增此人对项羽的帮助还是很大的,但项羽后来却怀疑他的忠诚度,并把他赶走,导致范增在路上染病,最后郁郁而终。

当时项羽只知怀疑别人,却不想想范增跟随项伯时,已经超过60岁了,就算谋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再说,陈平用钱在军营散布假消息的举动,可谓漏洞百出,只要稍微细心点就足以发现问题,项羽却毫无察觉,与忠奸不分的“昏君”,又有什么区别。

其三,鸿门宴放走刘邦和恪守鸿沟协议。

根据《汉书》中有韩信对项羽的评价:“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上特匹夫之勇也。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也就是说,项羽英勇善战,但只是匹夫之勇;心肠虽软,但对人恭敬仁慈而又小气,为妇人之仁。这种性格就就注定了,项羽最终难成大事。

事实上也是如此,当初刘邦攻陷咸阳,霸占关中后,派兵守住了函谷关,封存了秦国的皇宫的府库,再约法三章,可见刘邦要的是全国,为了统一天下,必然会跟项羽撕破脸,但可惜项羽毫无所觉,为了那点狗屁不值的道义和心里的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

公元前203年,刘邦收兵攻击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自愿提出了“中分全国,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请求,至此形成楚河汉界的格局。定下约定后,项羽自以为至此与刘邦握手言和,不会再发生争端,完全放松了警觉。

但刘邦是何许人也,那可是真正的枭雄,一切都会以利益为重,加上项羽又是刘邦统一天下的拦路虎,两者之间又怎么可能握手言和。所以在项羽大意后,刘邦转头便越过楚河,而项羽由于措手不及,最终一败涂地。

其四,死要面子活受罪。

刘邦一穷二白,能走到开邦立国这地步,除了时势等因素和慧眼识珠,就是能屈能伸,这一点正是项羽缺乏的。当初项羽失败后,按理说可以逃回江东,未必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但他放弃了,就是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放弃自己的一切。

这种想法对于成大事者来说,可谓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如果换作刘邦,他肯定会想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所以项羽败得不冤。但如果项羽少犯一点错误,或者没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刘邦早就死在项羽手里了,哪还有刘邦什么事情。

除了以上四点之外,项羽还犯下了什么大错,你们能猜得到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懿宠姬柏夫人,为他诞下一个儿子,曾纂位称帝,却惨遭毒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历史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火遍了大江南北。这部剧以司马懿为主角,站在他的角度,讲述了那段历史。不过在这部剧中,提到司马懿,但不得不提一个女子,那就是最终导致他性格大变,疯狂迫害异己的柏夫人。柏夫人外表柔美,却心机深沉,原本是曹丕赐给司马懿的美人,为曹丕担任监视司马懿的眼线。不

  • 蜀汉的三位大臣,均被诸葛亮罢免官职,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为蜀汉做了哪些事情,历史上真实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亮怎么评价蜀汉人

    一、廖立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楚之良才”,与庞统相提并论。公元215年,刘备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吕蒙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用他为巴郡太守。公元223年,刘禅继位后,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刘备、关羽、向朗、文

  • 孙权为何热衷盗墓?只因这是乱世枭雄不约而同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是被盗墓的吗,曹操刘备孙权,孙权九岁取回父亲尸首

    按照华夏传统,盗墓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那么,孙权到底为什么热衷盗墓?个人认为,这其实是古代中国乱世状态下,枭雄们不约而同的选择。1、盗墓的目的在古代中国,盗墓的目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泄愤,一种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前者的典型代表人物是伍子胥。伍子胥的父亲和兄长都遭到了楚平王杀害,于是伍子胥在很多年后

  • 许田围猎时关羽要刺杀曹操,刘备摆手使眼色阻止,张飞为什么不说话也不出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许田围猎完整视频,张飞最后一次见关羽,许田狩猎关羽

    “国舅”董承说关羽要杀曹操时“人皆不见,某独见之”,这显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当时曹操上演这一出“僭越”闹剧,就是因为“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轻动”,这才“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既然是要观察文武群臣动静,那么曹操在“皇叔”刘备的身边,肯定不止安排了一个眼线,关羽提刀拍马而出,刘备又摆手又使眼色,这样不算

  • 司马懿最有能耐的两儿子没能称帝,唯一的小儿子做到了却被逼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孙子称帝多少年,司马懿称帝视频,司马懿两个儿子谁最厉害

    文|韦爵爷司马懿的第一位夫人也是正室夫人,名字叫张春华。她在年轻的时候是貌美如花,自己的美貌和才智也是远见闻名,很多爱慕者对她都是追求不已,可是最后张春华却选择了一个比她大10岁的男人——司马懿来作为自己的夫君。可惜的是,在司马懿的晚年之际,张春华并不得宠,真正得宠的人而是司马懿的小妾——柏夫人,当

  • 中国历史上唯一未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朝代:绝不和亲、赔款、割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唯一没有割地赔款的朝代,中国割地赔款一览,北洋政府有割地赔款吗

    作为现代人,对于中国曾经的璀璨文化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豪,我们也会有自己喜欢的朝代。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十分有骨气的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朝代:绝不和亲、赔款、割地、纳贡,吸粉无数。 中国的近代历史是十分屈辱的,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清末期前前后后一共签订了一

  • 天下长河索额图结局,阴谋败露圈禁至死,被康熙评为本朝第一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索额图个人简介,康熙怒训索额图,天下长河索额图被抄家

    不过作为该剧第一反派的索额图的结局却并没有交代,他依旧活得舒舒服服的,继续享受着荣华富贵。那么他最后究竟怎么样了呢?索额图虽然比明珠后倒台,但比明珠要倒霉地多。明珠被剥夺了大学士的官位,地位大不如前了,但康熙念着他的功劳,还是网开一面,他儿子揆叙的仕途并没有受到影响,在康熙末年甚至还一度成为各方势力

  • 北伐军只有10万兵力,为何能在2年内消灭80万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伐战争三大军阀势力,北伐军打过军阀吗,北伐军为什么能战胜所有军阀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处于众多军阀割据的环境,为了中国能够得到统一,国共开始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北伐军以广东省为依据,由南向北,逐个击破军阀。而在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军事力量就不成正比,北伐军只有10万的兵力,军阀们的兵力加在一起总共有百万。可以说战争从一开始北伐军就是处于劣势,那么北伐战争是怎么

  • 《天下长河》康熙的无情才是压死靳辅、陈潢最后的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潢救康熙,康熙杀靳辅到底对不对,长河靳辅儿子被斩了吗

    我看第39集的时候,看到陈况兄弟三人喝酒道别的镜头,眼泪夺眶而出。像这样治理河流的奇才被人诬陷,以抑郁告终。 有多少文臣良会在心里为他鸣不平呢?看着墙上满是手写的河防图,陈况深感为难和震惊。是啊! 人人都说他出生于河伯之胎,黄河在他手中波澜多年。但是,即使是有这样大志的能人,也比不上帝王的怀疑和嫉妒

  • 为什么北伐军在2年内就能打败80万的北洋军阀?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伐军和北洋军谁强,北伐战争有谁是北洋军,北伐时北洋军兵力

    1912年,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曰:“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份诏书代表着历经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土崩瓦解,中华大地上也迎来了宪政的曙光。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崩离析,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数次易手。中华再次被各方军阀割据。 为恢复中国统一的局面,第一次“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