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薛仁贵兵败大非川,10万大唐虎贲折戟沉沙,到底是谁的过错?

薛仁贵兵败大非川,10万大唐虎贲折戟沉沙,到底是谁的过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12 更新时间:2024/2/5 11:10:54

那么,一向威名赫赫的薛仁贵为何会遭受“滑铁卢之败”呢?到底谁该承担这个责任呢?为何只把几位将帅“削职为民”,唐高宗李治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669年底,吐蕃突然出兵,占领了西域的十八个羁糜州府,和此前吞并的吐谷浑连在一起,成为横亘在“丝绸之路”上最大的军事力量。

刚刚经历过“灭高句丽之战”和“天灾人祸”的大唐,不得已把薛仁贵从高句丽调来西域,率10万大军去收复失地。

这是薛仁贵第一次担任主帅,副帅分别是后台很硬的勋贵二代郭待封、阿史那道真。

郭待封喜读诗书、兵法,纸上谈兵的本领头头是道,只因他父亲生前和李勣、苏定方等人交好,又被李勣带到高句丽“镀金”而返,这才被委以副帅一职。

郭待封不服薛仁贵,认为他一直以来或者替皇帝(前后两任皇帝)看守玄武门,或者充任先锋的角色冲锋陷阵,是个不折不扣的武夫。在战略方向、战术目标上,郭待封和薛仁贵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甚至打算联合世交阿史那道真,另起炉灶。

薛仁贵祖上虽是高门大阀(河东薛氏,早已没落),但是,自从武则天以皇亲、勋贵和官职定门第后,那些传承几百年的世家受到严重打压,失去了在朝堂说话的声音。所以,薛仁贵能依仗的后台只有被他救过的李治和武则天。

可是,人人都知道,皇帝所谓的“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都是骗人的。

因此,薛仁贵本着“和睦”的原则,对郭待封一再忍让,并自带本部兵马攻打大非川西南的乌海、河口,捣毁吐蕃20万入侵大军的前进基地。

按照薛仁贵事前的安排,郭待封领兵5万和他的3万兵会合乌海,在此筑坚城,扼住吐蕃大军的回程,并掐断其补给。至于阿史那道真,则率兵2万坚守大非城,让吐蕃大军腹背受敌。

根据这种战术安排,除非吐蕃的20万大军能快速攻陷乌海城,否则,钦陵和吐蕃大军插翅难逃。当然,以大唐虎贲的战力,吐蕃想在数日内攻陷城池,几同于妄想。

由此可见,薛仁贵的战术安排是没有任何瑕疵的。

但是,因为郭待封对他不服,薛仁贵又有很多顾虑,没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导致郭待封没有按计划抵达乌海。郭待封一再拖延,终于下定前往乌海的决心,却被20万大军包围在了去乌海的路上。

等薛仁贵带着3万大军从河口赶到乌海,郭待封的5万大军、阿史那道真的2万大军已经被论钦陵吃得一干二净。无奈,薛仁贵只能退走大非川,在此坚守。

如果大非川再丢掉,大唐腹地将毫无遮蔽地呈现在吐蕃大军面前。以论钦陵的卓越军事才能,必会下令直捣长安,到那时,薛仁贵的罪过就大了!

因此,从战术层面来看,薛仁贵的对战策略是正确的!

只要郭待封配合好,吐蕃大军被掐断后路和补给,投降指日可待。

那么,事实真的只是这样吗?

很多史学家认为:薛仁贵率领的唐军不习惯高原气候,应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一点因素,确实是有的,但绝不是主要因素。

因为,安西都护府设立多年,大唐的将领不可能不知道“高原反应”。而且,大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占领了整个西域,且在安西都护府常年驻扎能征善战的10万大军,绝对有应付“高原反应”的策略。

在薛仁贵本部3万兵种,1万从辽东调来的精锐,其余是擅长高原地区作战的鄯州、吐谷浑的兵卒,以及一部分辎重兵。

所以,薛仁贵本部里至少有一半是可以在高原地区长期作战的士兵。而阿史那道真常年驻扎西域,其2万部众不用说也擅长在这一地区作战。

从这一点来说,高原气候对薛仁贵大军的影响应该很小,只要不是连番作战,影响不大。

那么,真正的原因应该在兵源上!

众所周知,初唐的将领军队十分强悍的,一个将军若是没有灭一国的经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唐名将!而且,据史料记载,大唐的兵种很齐全,一个军12500人中配备有陌刀手、弓箭手、弩兵和骑兵,即步骑混合军团。

按道理,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的7万唐军即便是在路上被吐蕃大军包围,也应该能打出2:1的战果,并突围出相当一部分兵卒。可是,事实上,他们只坚持了几天就被击溃了,而且是全军覆没,只有郭待封、阿史那道真寥寥几人被薛仁贵的长子薛讷救了出来。

所以,这应该就是大唐的战卒质量出了问题!

早在一年之前,大唐雍州的士卒从高句丽回来后,就因为奖励不公出现了“哗变”。泱泱大唐的军队居然出现大规模的“哗变”,可想而知,其军队体系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也必然会导致战卒的士气、战力严重下降。

由此,可想而知,当这部分战卒走上战场,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而且,将是兵之胆,一个文绉绉的、只会纸上谈兵的二世祖,又如何能鼓舞得了士气呢?

综上所述,薛仁贵“大非川之败”的原因:首先出在大唐连年征战导致的“有功难奖”上,其次出在郭待封不服帅令、肆意妄为上,再次才是薛仁贵畏惧门第、不敢放手惩罚郭待封。

不过,若是薛仁贵事先处罚了郭待封,郭待封的部下和阿史那道真又能服气吗?

到了这里,似乎我们明白了薛仁贵兵败大非川的来龙去脉。

这就是和当初程咬金征伐突厥大败一样,因为副帅王文度是唐高宗李治的亲信,不得不向他妥协,最后导致兵败。同样的,程咬金也被削职为民。至于失败的根子,还在于唐高宗李治给了“副帅不受主帅节制”的权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我们再回头分析“大非川之败”,赫然回到发现,里面也有唐高宗李治的影子!

在【武则天大帝】连载18中,就介绍过李治和薛仁贵的“宫中奏对”。

当时,薛仁贵的战略目标是打败吐蕃,而李治给了加了一条“扶持吐谷浑复国”。就是这一个目标的出现,让郭待封有了“牵制”主帅薛仁贵的抓手,说什么都不同意薛仁贵的战术安排!

按照道理,郭待封提出“帮助吐谷浑复国、利用其影响力削弱吐蕃”的政治手段,不仅符合李治的战略目标,而且获得军中一部分吐谷浑将领的支持。特别是,吐谷浑背后还站着一个弘化公主

因此,薛仁贵不能武断地拿下郭待封,否则,就是违背皇帝的旨意,且得罪了弘化公主。即便日后打败了吐蕃,也难免被人告上一状,说他违逆圣意。

更何况,薛仁贵也没有处置“副帅”的权力!

所以,到这里也就明白了,“大非川之败”的始作俑者还是唐高宗李治!

一没有明确“主帅与副帅不和”的处理机制;二来战略目标不明确,导致将帅失和;三来任用“纸上谈兵”的郭待封为副帅,用人不明。

按律,十万大唐虎贲命丧他乡,这个罪过是要有人付出生命代价的。可是,李治和武则天只是把几位主帅削职为民,便不了了之。可想而知,李治也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就像当初处置程咬金一样,不得不网开一面,怕人非议。

请问,你怎么看待薛仁贵的“大非川之败”?

连载【武则天大帝】番外篇

更多文章

  • 隋朝一开国功臣,少年打猛虎,活捉一国天子,死后还做了阎罗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阎罗王照片,阎罗王传奇完整版,秦广王和阎罗王谁厉害

    韩擒虎就是较为典型的一位。韩擒虎,原名擒豹,河南东垣人。其父是北周骠骑大将军韩雄,韩雄在北周做官,官至大将军、洛阳、虞州等八州刺史,素有勇武之名。虎父无犬子。韩擒虎继承了父亲粗犷豪迈的特性,年少时就生擒过一头猛虎。从此威名大振,擒豹于是改名为擒虎。韩擒虎出生行伍,最初立了军功,得周太祖宇文泰赏识,授

  • 科举落榜,荐举遇冷,杜甫饥不择食求人推荐,险些惹来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杜甫科举经历,杜甫为什么只参加科举,杜甫去长安参加科举么

    在唐代,一个人要进官场,除了世袭以外,有三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即可为官;二是直接向皇帝上书,希望以才华获得垂青;三是通过达官显贵的推荐走上仕途。 杜甫这三条路都走过,跟杜甫一样伟大的李白,走过两条路,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杜甫参加过两次,第一次没考上,第二次被玩弄,当时李林甫为相,

  • 狡兔死走狗烹?李治怒贬两位宰相,武媚娘心生恐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治临死前对媚娘说的话,媚娘头疼晕倒李治怀中,武则天秘史媚娘与李治吻戏

    李义府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被另一位宰相杜正伦抓住了把柄。不过,杜正伦当时并没有发作,仅凭这种案子还扳不倒深受李治和武媚娘信任的李义府。2年前,李义府曾因卖官鬻爵被杜正伦告发,却因皇帝李治偏袒,不仅没有被罢官去职,还从副宰相升为众相之首。为了扳倒这个大唐蛀虫,杜正伦隐忍不发,终于再次找到李义府卖官鬻

  • 古人看古代王朝疆域,明朝人认为汉朝最大,唐朝和明朝相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汉朝明朝哪个强,汉朝皇宫大还是唐朝皇宫大,唐朝和汉朝的思维导图

    古代王朝的疆域面积问题发展到今天的确也是一个十分难解决的问题,因为中国古代至少在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进入到中国引入经纬度知识之前的我们都是没有对于天下地图的记载的。不同朝代的面积和实际控制的疆域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今天的我们看到了,就连明朝时候的中国人都看到了,他们认为大

  • 武则天当皇帝时已经67岁,为何还要蓄养一大批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则天多大年龄当皇帝,武则天是命中注定当皇帝的吗,武则天是多大岁数当的皇帝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那时候的她已经是67岁高龄的老人了。众所周知武则天有很多男宠,例如薛怀义、沈南蓼、张易之等等,但是武则天到底有多少的男宠,谁也无从知晓了。据历史上记载武则天后期生活糜烂程度相当大,后宫规模不亚于男皇帝们的三宫六院。那么问题就来了,已经快70岁高龄的女性,为什么需要这么多

  • 正值妙龄的杨玉环,和李隆基双宿双飞十多年,为什么没有怀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玉环嫁给李隆基时多大,刘威版李隆基和杨玉环吻戏视频,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故事

    第一,李隆基岁数过大,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首先要明确的是,李隆基的生殖能力很强,在遇到杨贵妃之前,已经有了30个儿子,29个女儿。再来看李隆基的年龄,当时已经52岁了。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年龄太大了,虽说男人五六十岁仍具有生育能力,但是精子质量已经没法和年轻时候比了,想成功受孕的几率降低了很多;另一方

  • 从平民草根到一代帝王,三起三落,隋文帝逆袭靠的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评析隋文帝的一生,历史对隋文帝评价,历史上的隋文帝的生活

    上回我们讲到,著名的长安膏粱子弟,少年郡王宇文恺有一个心愿,他想当北周最好的建筑师,建造出流芳百世的建筑。前不久,他的风水建造之道轰动长安,引起了周武帝的主意。周武帝想让他造一幢神秘的房子,只画设计图就行,别的不用多问。宇文恺画的这张设计图,设计精妙,气势恢宏,可有一个缺点,窗户设计的很小。这是周武

  • 隋三征高句丽失败后,后者到底有多狂?看看唐朝使节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三征高句丽,唐太宗三征高句丽胜了吗,唐太宗三征高句丽用了多少人

    观察之后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高句丽国虽小,野心却很大。四郡故地,多次窥视中华,不断在辽东地区制造混乱,给中原王朝极大压力。尤其是在隋朝灭亡后,整个东北亚,当属高句丽最为猖獗。高句丽究竟有多狂呢?首先我们可以了解,在最初与隋的战争中,高句丽人最喜欢用被俘隋军的头颅做京观,以此达到羞辱汉人、耀武扬威的目

  • 甘肃出土石碑,碑文揭露李世民为何这么容易杀死李建成,颠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但他杀兄逼父的夺权手段,确实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唐太宗也因此备受后世争议。值得一说的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整个夺权过程都太过容易,为何李世民可以带着800士兵轻松直抵宫中?关系彻底恶劣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不可能不阻拦。而在玄武门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过程也太过容易,这是为何?这还得源于李世民在发动玄武

  • 剑圣、剑仙、剑祖!载于独异志上的飞剑之术,难道唐朝存在修真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平安 飞剑 剑仙,小说里的剑仙脚踩飞剑,历史上剑仙

    文丨舞雩每个热爱武侠的人心里都有一个剑圣。他也许白衣胜雪,面目冷峻,仙迹缥缈;他也许红衣如火,嫉恶如仇,仗剑天涯。他剑术超神,视剑如命,他终身与剑相伴,孤绝而寂寞……总之,作为百兵之君的剑,从古至今一直承载着华夏儿女武之一道上的浪漫。那么,历史上哪个朝代最能以剑为代表。/剑术的发展一般来说,剑最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