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宽恕了让他钻裤裆的屠夫,却让人看出他心胸狭窄,难忘旧仇

韩信宽恕了让他钻裤裆的屠夫,却让人看出他心胸狭窄,难忘旧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7 更新时间:2024/1/25 4:46:10

有一日,韩信带着长剑从集市中走过,这位屠夫看他不顺眼,就想刁难他一番。他挡住韩信的路,在大庭广众之下对韩信说:“别看你整天带着一把破铜剑,一副侠客的样子。我是看出来了,你就是一个胆小鬼。如果不是,你就当着众人的面杀了我,否则,你就别想从这里过去。除非你从这里过去。”屠夫指了指自己的胯下,韩信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围观的人正要以为韩信忍无可忍,不甘受此耻辱之时,韩信却伏下身躯,从屠夫的胯下爬过。随后韩信扬长而去,任由身后的屠夫从嘴中说出那些侮辱他的言语。

之后韩信投入刘邦帐下,直接被任命为治粟校尉,经萧何的强力推荐晋升为大将军。后带领三万汉军远征,先后为刘邦攻下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为刘邦打下了大汉天下的半壁江山。刘邦与项羽战局焦灼之时,韩信就已经当上了齐王。项羽被灭,刘邦一统天下之后,韩信被分封到了自己的家乡,当上了楚王。

有些贤人得势之后,有恩必偿,有仇必报。韩信做了自己家乡的国王之后,只报恩,不报仇。那位经常送韩信饭菜的洗衣老仆,韩信报答了他千两黄金。至于那位屠夫,韩信不仅没有将他杀死,反而夸赞他的勇敢,将他提拔为中尉。韩信对自己的手下说:“当年我是果真不敢杀死他吗?如果我不甘受那胯下之辱,一怒将其杀死,秦朝的法律将让我丧命。杀死他不能让我扬名立万,我为什么要惧怕面对耻辱,而毁了我的将来呢?”

这就是著名的历史典故:胯下之辱,有人看过这个故事之后,觉得韩信能屈能伸,又能宽容大度,不念旧仇。可我觉得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正确,韩信确实能屈能伸,但他未必能不念旧仇。

当年司马迁编纂《史记-韩信列传》时,曾亲自到韩信的家乡去打听他的过往。村里的老人对他讲述了这个故事:

韩信年轻时家里贫困,他母亲死了都没有钱举行葬礼。韩信却到处为他的母亲挑选一处好的墓地,他要让那片墓地旁边能居住一万户人家为他母亲守墓。

后来司马迁去韩信母亲的墓地查看,的确向那些老人说的一样,韩信后来也的确为他母亲安排了一万户人家守墓。

我们不难看出,韩信虽然有绝伦之智,但他太过恃才自傲;韩信虽然强人一等,但他太过浮华自夸。他为什么一定要为母亲的墓地安排万人守墓?他年轻时虽然生活窘迫,但他知道自己必定能建功立业,在众人的嘲笑中拥有着高超的才能,养成了他浮夸、自傲的性格。他忘不了母亲因为自己穷苦而简易地下葬,难道他就忘得了自己窘迫之时,被一个粗鲁的屠夫当众侮辱的场面吗?

正是因为韩信为人隐忍,母亲简易下葬、屠夫的胯下之辱这两件事,一直在他脑海中难以忘怀。而这两件难忘的屈辱,正是激励着他不断奋斗,终成功业的垫脚石。韩信在乱世中拼搏了十多年,这两件事也过去了十多年,他却久久不能释怀。

一个真正大度豁达的人是什么样子呢?就像是他被一块小石头绊倒,他会记恨那块石头十多年吗?他因为踩到一坨狗屎而觉得恶心,他会去记恨那只狗十多年吗?对于一个大度豁达的人来说,仇恨与屈辱,就像绊倒他的石头和让他恶心的狗屎,这些小东西怎么会在他脑海中停留十多年呢?

每个人都有窘迫和难堪的时候,如果他很会伪装,他就会让别人看不到自己的窘迫和难堪,而人都是虚伪的,人又都会伪装。韩信奖赏那位屠夫的做法,让很多人觉得他为人大度,不记旧仇。却也让很多人由此识破他的心胸狭窄,难忘旧仇。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否定魏延的计划,为何不派姜维赵云去街亭,而派马谡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以赵云的能力而言,他肯定是能守住街亭的,但他却肩负着一项更重要的任务:率领偏师冒充蜀军主力,前去汉中牵制住曹真麾下的曹军主力。同时魏延也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任务:前往陇右,震慑郭淮。一旦马谡守住了街亭,在两路蜀军(诸葛亮麾下大军和赵云的偏师)合围曹真麾下大军时,如果郭淮选择投降,那么魏延便率军接收陇右二

  • 曹丕又命曹植写《死牛诗》不能出现“死、牛”二字,结果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植七步成诗曹丕为何泪流满面,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赵玉平老师讲曹丕曹植

    既然如此,那就先来说说曹植的诗吧。谈起曹植,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从小便开始展露自己在诗词歌赋上的才华,也正因为如此,初期很受曹操宠爱。而那首广为后世流传的“七步诗”更是让他大放异彩。七步诗的形成其实起源于一个故事,历史上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魏文帝曹丕继位以后对自

  • 匈奴人和汉人血海深仇,匈奴人为何傻到让汉族俘虏在本族娶妻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武在匈奴娶妻生子是真的吗,匈奴娶妻风俗,匈奴人的屈辱史

    “匈奴”与“汉族”在历史上本就是水与火的关系,双方之间经常是战争不断,那么为什么匈奴人抓到汉人之后不把其赶紧杀死反而是优待他们,还让他们在本族娶妻生子,这样的“福利”未免也太好了吧,匈奴人已经“傻”到了这个地步了?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随着其势力不断扩大,屡次进犯汉朝。成为汉族的生存发展道路

  • 古代史最强军师排行榜,诸葛亮最多排第三,刘伯温凭特技榜上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和刘伯温谁厉害,刘伯温诸葛亮墓完整版,刘伯温和诸葛亮哪个更聪明

    既然能够担任最强的称号,必然要有决定历史走向的影响力,同时又有流芳千古的美名。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比较,西周时期的姜子牙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姜子牙姜子牙是西周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公元前1066年,他担任着伐纣大军的统帅之职。甚至有人说,西周的建立有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他。姜子牙是历史上最先把礼引入治国

  • 作为显学,墨家为何在秦始皇统一后彻底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为什么灭墨家,秦始皇墓墨家机关,秦始皇统一后的电视剧

    墨家在战国时期地位出众,甚至于儒家齐头并肩成为显学,墨家创始人墨子,早年拜学于儒家,但儒家是文科,而墨子是典型理科生,专业不对口让他感觉处境尴尬。终于在战国时期决定独立,更尴尬的是墨家走向了儒家的对立面。儒家倡导对传统制度的继承,而墨子却坚定追求新的社会秩序。儒家是养尊处优的"士大夫",而墨家是胼手

  • 听闻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道出7个字,刘备听完立刻杀死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人与人之间是通过利益来进行来凝结的话,那么这样的关系往往是不够稳固的,只有通过感情上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彼此之间能够做到心意相通,那么才不至于在大难临头的时候,从朋友变成落井下石的敌手。历史上,有很多因思想观念一致而成为终身挚友的故事,其中我们最为耳熟能详的便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之

  •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空职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关羽汉寿亭侯是什么官,汉寿亭侯庙,刘备二弟汉寿亭侯

    都乡侯和都亭侯前面没有地名,只有食邑,没有封地;而亭侯、乡侯和县侯前面是带有地名的,既有食邑,也有封地。如刘备的宜城亭侯、关羽的汉寿亭侯。另外,在侯爵之下还有一种侯,叫做关内侯,它们不是侯爵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关内侯不是侯爵,他们既没有封号,也没有封地,也没有食邑。可能有人会说了,李广的儿子李敢曾

  • 此人是三国最可悲的谋士,曹操求之不能,将他处死后还带走其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四大谋士排名,新三国曹操谋士,曹操最厉害的谋士是谁

    那以上所说的诸葛亮或者司马懿、郭嘉等等,在动荡时局的召唤下,加入到了各派系的争斗中,让时局更加复杂化,他们不少人青史留名,当然也有因为各种原因投错主公,导致一生坎坷的。就比如陈宫,他的谋士之路真的是非常的曲折,第一次看三国的时候,觉得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就这样被埋没了着实可惜。陈宫自小就十分好学,也知

  • 刘邦小妾戚夫人为何斗不过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爱吕后还是戚夫人,秦岚版吕后处置戚夫人,吕后与戚夫人电视剧40

    诚然,那至高无上的皇后宝座,对嫔妃们充满着无限的诱惑。很多时候,当嫔妃得宠而娇后,她们自然而然会产生抢夺皇后宝座的想法。毕竟,若成功了,自己就能得到那至高的权力,成为后宫之主;不小心失败了,大不了引火上身,被打入冷宫,也不枉走这么一遭。可见,戚夫人要挑战皇后的宝座,这也是能够理解的。但是,这位汉朝历

  • 三国争夺天下最看重人才,为何袁绍只想抢地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袁绍地盘图,三国正史上的袁绍,袁绍是三国哪个国家的

    而曹操则认为,人才是最后可以成就事业的关键。这两个看法的不同,最终也导致了他们之后做法的不同。袁绍夺取了北方四州,一时间成为当时北方势力最大的诸侯。而曹操则选择招揽人才,最终在官渡之战击败了袁绍。也正是因为官渡之战的战败,导致袁绍当成的提法,遭到了全盘否定。其实,如果我们站在曹操与袁绍不同的角度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