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皇太极死得很不是时候,他去世一年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朱明王朝,同一年,满洲八旗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攻入了北京城,此时,正值皇权最需要巩固的时候,而皇太极却恰恰在这时候死了。
入关之后的皇帝算是大清一统江山第一任皇帝,这在历史上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此时的皇权之争尤为激烈,其中主要是两位战功显赫的亲王之间的争斗最为著名。
他们就是皇太极的小弟弟多尔衮和长子豪格,他们无一不是战功显赫,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大清绝对不会这样轻易的入关,一统江山。
而且,这两个人势均力敌,权势基本上持平,多尔衮算是豪格的叔叔,地位可想而知,而且,他不等同于皇太极其他的兄弟,他勇猛善战,早年就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皇太极死时,他就是和硕睿亲王,和硕亲王的权利仅次于皇帝。
而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的侄子,竟然比多尔衮还大三岁,努尔哈赤时代,豪格就已经南征北战,年纪轻轻就被祖父封为贝勒,皇太极称帝后,他又被封为和硕肃亲王,战功和地位一点也不输于多尔衮。
在政权立足未稳之时,谁拥有军权谁说话的分量就足,然而两人的军权也相差无几,多尔衮是满洲八旗中正白旗旗主,也就是说,他能随时调动满洲八分之一的军队,而豪格也是正蓝旗旗主,实力相当,平分秋色。
那么,接下来就看八旗其他旗主的意见了,总的来说,当时,拥立豪格继承大统的呼声最高,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豪格作为皇长子,按照“立长”传统,豪格毫无疑问就是下一任皇帝,第二点,当时八旗中实力最强大的莫过于皇太极死前率领的两黄旗,他们也拥立豪格继承大统,同时济尔哈朗领导的镶蓝旗也拥立豪格,那么,局势很明显,豪格得到了八旗中二分之一的支持。
而多尔衮的拥立者除了他领导的正白旗,还有阿济格的镶白旗,实力较之豪格,稍逊一筹,当时大清宫廷之中火药味十足,稍不留神就有兵戈之祸,好在当时,除了他们两位在朝廷之上说话很有分量之外,还有几个王爷很有权利,例如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他也是两个旗的旗主,谁也不敢忽视他,他在中间调停,既然两位功勋卓著的王爷不能分出高低,那么就另选他人。
此时年幼的爱新觉罗福临就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他的出现只是调合两党之争的工具罢了,所以,顺治继位后,日子并不太好过,这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