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都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隔壁黄歇偷偷笑了

为什么都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隔壁黄歇偷偷笑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61 更新时间:2023/12/13 2:31:26

为什么说秦始皇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称皇帝的人呢?难道先前就没有人称皇帝吗?根据《史记》记载周朝之前的历史君主,多称为‘帝’。

[var1]

而在周取代商之后,由于姬发自贬一级,所以后人称其周武王《殷本纪》有载。

之后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国争霸,秦王赢政一统了六国,建立了秦朝之后的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想了个全新的称呼‘皇帝’这就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的说法和来历了。

秦始皇虽然在历史的贡献很大,但是因为‘焚书坑儒’的举动受了很多的诟病!在秦朝时期甚至后世乃至民间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流言呢?这件事有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var1]

其实这个流言是有根据的,在当时楚国有个叫黄歇的公子,他也是战国四君子中的春申君。他就干过这种事!因为当时楚国君主没有孩子,这位黄歇就和自己大舅哥李园一商量把怀孕的李夫人进献给了楚王。

但是这件事李园又担心黄歇泄漏出去,并且还忧虑黄歇在楚国的权利,就养刺客刺杀了黄歇!而之后李夫人果然生下了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楚幽王,当时这件事在六国流传甚广很多人都知道。

[var1]

那么这与秦始皇是吕不韦儿子有什么关系呢?

那时候吕不韦是个大商人,听说了异人的际遇就多次帮助异人,甚至动用自己一切财力为异人在秦国打点,并且把自己的爱妾赵姬送给了异人。

[var1]

之后异人回到秦国后,通过吕不韦的帮助得以继承秦国。而吕不韦也被异人重用可以说是权倾朝野。赵姬也为异人诞下一子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就死了,秦始皇当时还小。朝政一直是吕不韦把持,赵姬由于还年轻就经常召吕不韦到后宫,吕不韦最后实在受不了就进献了一个叫‘嫪毐’的人。

慢慢的秦始皇长大,嫪毐和赵姬的事情也东窗事发。这点也可能是影响秦始皇一生不立皇后的原因!

[var1]

可以看出吕不韦和黄歇两人惊人相似的经历,这样就被有心人利用了。

秦始皇有个弟弟叫‘成蟜’被封长安君,此人由于在继承权上争夺失败一直怀恨在心!刚好有个叫樊於期的将军,也一直记恨吕不韦。

然后就跑去给长安君说,吕不韦纳妾盗国“今王非先王骨肉,惟君乃嫡子。意思就是说秦王不是先王的骨肉是吕不韦的儿子,现在只有您才是先王真正的儿子。

[var1]

其实樊於期完全没根据,只是由于赵姬的行为和以前的经历。历史上某些人做某些事不需要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只要有一个借口就够了。樊於期不满吕不韦,长安君没继承秦国,两个都是失落的人有着同样的目标所以一拍即合!

然后樊於期和长安君,就打着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事情。发檄文通知秦国人进行造反,当然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是不信的,也有一部分人采取的观望态度!

[var1]

最终秦王政派王翦为大将,领兵十万讨伐长安君成蟜,樊於期兵败逃亡燕国而长安君逃到了赵国。

就是因为长安君造反事件,和秦始皇‘焚书坑儒’得罪了儒生在加上民间的好事者。所以后来人们越来越多的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就连近些年影视剧中为了精彩程度!《乱世英雄吕不韦》《寻秦记》等关于秦朝的题材的电视剧。

剧情都是吕不韦把怀孕的赵姬献给了异人。其实在司马迁史记中也记载了这件事的两种说法!

[var1]

其一:《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从上面史料分析并没问题,秦始皇身份完全合法的!

其二:《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var1]

这段史料则把长安君的说法,记录进去了!太史公司马迁在著写史记的时候,喜欢首先把自己收集认为正确的官方说法写进去!然后遇到民间传说与有争议的说法,也会记录进去供大家甄别!

还有一点关键的,汉朝是秦朝的前身而司马迁也是受儒家影响很深!就算是史官也难免在编写历史的时候加入本身的情感!那么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芈月传》中的屈原早产了好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屈原和芈原,屈原传全文及译文,芈月传秦王和屈原

    [var1]我们知道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他的《楚辞》和《诗经》源远流长。[var1]其实我们知道许多事情历史上都没有定论,有些历史好多都是几百年前甚至更长时间的事情了,肯定不会

  •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些人的名字很奇怪,像是外文音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战国奇怪名字,为什么叫春秋战国而不叫冬夏战国,春秋和战国怎么区分

    比如夫差和勾践听起来就像是音译的名字一样,其实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比如孔子的父亲叫做叔梁纥,还有老夫子见过的那位女子叫做南子。[var1]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名字和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男的一般都称氏而不是姓,但是氏[var1]我们中国伟大的孔子先生也是姓子的,我们回到孔子父亲叔梁纥,孔子的父亲

  • 《大秦赋》:称霸一时的齐国,为何在战国后期成了打酱油的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秦赋里面为什么没有齐国,大秦赋齐国公主出场,战国时期齐国君主列表

    [var1]第一,齐威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先后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击败强大的魏国,直接把魏国赶下了霸主宝座,历史由此进入齐、秦、楚三强争霸的时代,不过实力最强的还是齐国,秦国虽然经过商鞅变法军事实力大幅提升,但比起齐国还是略有不如,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桑丘之战中齐国战胜秦国,秦惠文王自认为实力

  • 长平之战后,大获全胜的秦国,为何用了40年才一统天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不灭赵国,秦国长平之战真实情况,长平之战秦国还能统一吗

    [var1]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长平之战结束于公元前260年,而直到公元前221年,也即长平之战的40年后,秦国才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一首先,就第一点来说,是秦国的精锐力量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中损失殆尽。众所周知,长平之战实际上在公元前262年就打响了,在长平之战的初

  • 孔子为鲁国相国期间,诛杀一博学之人,弟子超过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鲁国相国,孔子弟子救鲁国奴隶原文,孔子任鲁国司寇的典故

    [var1]虽然在孔子在世时,他的许多思想未获实施。但孔子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养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孔子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史学家。他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普及了当时受教育度。修订《春秋》使得后世研究前朝历史有迹可循。正因为孔子有诸多成就,所以在提到孔子时,常常冠以至圣二字。[var1]但圣人也是

  • 嬴政如果听吕不韦建议,慢慢蚕食六国,秦朝还会在第二世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说秦朝的灭亡是因为不实行儒家所推行的仁政,也有人说秦朝灭亡是因为没有将六国的就诸侯消灭干净,最后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其实早在秦始皇少年的时候就已经给出了他关于未来的选择。吕不韦蚕食六国的策略[var1]吕不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人,他因为通过扶持秦朝的继承人。成为了大秦的丞相,与后面又通过撰写吕

  • 古代士兵外出打仗时心里想的啥?一封秦国家书,透露诸多无奈辛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军队打仗素材资料,秦国士兵家书全文,秦国灭楚国打仗的视频

    [var1]家书的作者是两个秦国士兵,学者从可以分辨的文字中了解到,这两个秦国士兵是亲兄弟,家住南郡安陆县。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家里还有其他兄弟姐妹,大哥也是单名,叫衷。姐姐不知道,不过联系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没有名字。[var1]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这木牍由于年代过于久远,部分文字已经难以分辨,所

  • 孔子是韩国人?韩国摆出这几个“事实”,神话传说也能当作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韩国人真的认为孔子是韩国的吗,孔子真实的一生历史,韩国申遗孔子真实情况

    [var1]孔子不仅在中国受到尊敬,而且在其他国家也是美名远扬,儒家学说在他的游说下开花结果,当时不少的大臣与有识之士都拜在孔子门下,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孔子不仅把孔子供奉起来,在附近建立了庙宇,还把儒家文化的精髓传递了下来。[var1]韩国在高丽时代很多自经济到文化都以中央王朝为基础照抄,孔子思想在

  • 越王勾践的王后,在越国复国大业完成后,真的自尽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var1] 除此之外,任何史料,再也没有其他关于勾践王后的记载。这很正常,古代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低下,因此在历史记载中,很少留下女性的姓名——即使是很出众的女性,通常也仅仅留下姓而不留名,如太平公主,长孙皇

  • 若长平之战赵胜秦,秦国还能统一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来看看秦国在攻打赵国之前已经做了什么事情?[var1] 秦穆公时,秦国开始参与中原争霸,逐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这时候的秦国已经具备了一个大国的基本潜质。 秦昭王时,秦国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垂沙之战,大败楚军;伊阙之战,战胜韩、魏两国,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