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斧声、金匮之盟两大迷案:他继位的合法性一直遭受质疑,而且一直无法洗脱逼死赵匡胤两个儿子、不公正对待赵匡胤宋皇后的嫌疑。
两次北伐契丹的失败:他既没有收回幽云十六州,汉唐盛世梦想成为梦幻泡影,还导致宋辽边境再无宁日,直到澶渊之盟方才告一段落。
党项政策的失当:急于建功立业的赵光义匆忙接受定难军节度使的归顺,导致这种藩镇及少数民族双重割据的残余势力在李继迁的领导下叛乱,经过演化最后建立西夏,成为北宋最主要的外患。
当然,赵光义的统治再一无是处,也还是存在意义:
1、功业巅峰——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虽然南方统一、北汉被灭,基本都是赵匡胤的既定战略,但毕竟是在赵光义手里实现统一的。这也是赵光义个人事业的巅峰。
2、功过参半——崇文抑武:赵匡胤的当朝大臣多是旧朝留用、幕府中人及勇猛武将。他是生怕当官的人多,他的观点是:
“吏员猥多,难以求其治,俸禄鲜薄,未可责以廉;与其冗员而重费,不若省官而益俸”。
而赵光义完全改弦易辙,将兴文教、抑武事定为治国方针:缩减戍边将领和藩镇的权力、实行强干弱枝之策;扩大科举取士、重建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史馆)、编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太平广记》三部大书。
这客观上造就了繁荣的宋朝文化。当然也造成了宋朝的积弱积贫。
3、最大的功劳——顺利实现了皇位的有序继承。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的赵光义二十年统治以来昼夜孜孜、勤行不怠,但这一辈子他都活在哥哥的阴影里。他千方百计想走出这个阴影,却发现越走越黑,越走越混乱。在人生的最后两年里,他仍然要忙于平乱、打战,他留下的是一副烂摊子。一统天下的豪情,早已化作英雄迟暮的伤感。
这辈子,他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传位。自从唐朝灭亡后,朝廷再也没有册立过太子。赵光义册立了近百年来的第一个太子,而且在暗潮汹涌的斗争中成功将皇位交给了太子赵恒,成就了传承心愿。
只有在太平年代,权力的传承才会制度化。这,居然是他对未来发展最大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