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不过五千万余,清朝为何能使人口达到四亿?

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不过五千万余,清朝为何能使人口达到四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95 更新时间:2023/12/17 4:10:48

一、清朝统治者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

众所周知,明朝之所以灭亡,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百姓赋税过多,负担过重,尤其是进入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财政亏空,国家没钱,只能加大对老百姓的剥削。到了万历年间,所谓的“三饷”对老百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在朝廷的剥削下,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导致明末农民起义遍地,而明朝最终也亡于流寇之手。

清朝建立后,鉴于明朝灭亡的前车之鉴,所以从康熙五十一年起,就宣布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一利民政策。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与推动之下,老百姓无论生多少个孩子,赋税都是按照原来的收取,并没有再额外收取“人头税”。这样一来,百姓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又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二、雍正皇帝“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

所谓“摊丁入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雍正皇帝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在雍正皇帝统治时期乃至以后被废除。

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是对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制度的实行,进一步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不仅促进了人口增长,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统治者大力推广“红薯、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

这一政策在乾隆年间表现得最为明显。乾隆即位后,不仅多次减免百姓税负,而且在“玉米、红薯”这两种作物的推广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他在北方大力推广红薯的种植,并鼓励人们研究红薯的种植方法。最先到山东、河南等地推广甘薯种植技术的福建监生陈世元,就得到了乾隆皇帝极大的恩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官陆耀因为编写《甘薯录》而被晋升为湖南巡抚。

在乾隆皇帝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川、陕、皖、桂等省“延山漫谷,皆种玉米”。经乾隆一朝倡导,红薯、玉米已经成为了中国贫苦农民的基本口粮。

所以,当老百姓不为温饱问题而担心时,人口自然会不断增长。

四、乾隆时期对“水利”的建设极为重视也推动了人口的大量增长

在乾隆60年的统治生涯当中,中国的人口增长了一倍,比世界水平高出了65个百分点。到18世纪初,中国的人口已经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3.4%。人口增长得如此之快,除了食物革命之外,另一项功劳应归于水利的建设。

在乾隆中前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政治清明,执政能力强大。对黄、淮、永定河、浙江海塘等容易泛滥的河流进行了空前有效的治理,各省堵塞的河道也都得到了疏浚。这一措施,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这一措施也是中国人口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

五、乾隆即位后,多次减免百姓拖欠的“农业税”进一步调动了百姓种地的积极性,推动了人口增长

乾隆说道:

“民惟邦本,庶富相因,但令小民正供之外,留一分盈,即多一分蓄积,所谓'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者,此也。”

因此,乾隆登上皇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免除拖欠多年的农业税。在即位诏书中,乾隆宣布,凡是拖欠了十年以上的农业税的家庭,全部免交。仅仅过了20天之后,他又宣布,雍正十二年以前所有未交的农业税,全部免除。

在乾隆的这一措施之下,大清帝国的子民们,特别是众多的贫困人口,摆脱了多年以来沉重的赋税。这在以农业税为主要财政收入的传统社会中,乾隆的这一决定显得是极为有魄力的。

所以,综合以上原因,最终使得中国的人口数量在道光朝达到了四亿之多。

/秦皇唐宗

更多文章

  • 清朝被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活着比死亡更痛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据《研堂见闻杂录》中记载:“按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顺治十六年七月十一日,因“科场舞弊案”被流放的吴兆骞、方拱乾等八名举子以及家人,经过了一百二十天的艰难跋涉之后,到达了宁古塔,开始了生死未卜的流放生涯。数十年后,对于在宁古塔地区的生活,吴兆

  • 民国这对才子佳人,与徐志摩夫妇有相似的开始,结局却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国诗人徐志摩的爱情,民国年间十大才子佳人,民国各种架空结局

    少帅张学良,是民国时期最富盛名的美男子之一,他集权利与容颜于一身,自然引得无数名媛争相投怀送抱,他也落得个花花公子的称号。少年的张学良,整日混迹于各种交际场所,自然就结识了无数的大家闺秀,豪门靓女,比如宋美龄,比如蒋士云,又比如赵一荻。然而作为结发妻子的于凤至,自然是看出了这位翩翩公子的秉性,再者说

  • 1906年清末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清朝统治真的气数已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有记录的水灾,晚清旱灾到底有多严重,清末有几次灾害

    【1906年清光绪32年江苏、安徽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这个已经千疮百孔,处于风雨飘摇阶段的晚清时期,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本就生存困难的江、皖地区百姓更加雪上加霜。而大清王朝也在一次次的内忧外患之下离最终的灭亡为时不远了。【被冲毁的房屋】由于江苏各江、河、湖排水不畅,一旦夏秋之际连续降雨,就很容易

  • 钱钟书的《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主角方鸿渐还不如范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钱钟书的围城为什么能被选中,围城许鸿渐结婚,围城钱钟书小说txt下载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讲诉的是晚清知识分子的故事,不过故事里的知识分子,通通让人笑掉大牙。将《儒林外史》和《围城》相提并论还真不过分,《围城》的开篇就说,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1937年,当时正所处于大变革的时候,小说主角方鸿渐留学回来,从此展开了他和其他几人之间

  • “耶稣”的弟弟和曾国藩的弟弟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弟弟当中尤数一个叫曾老九的人最有本事,他在“国”字辈中排行老九,所以人称曾老九,全名叫做曾国荃。战斗中擅长挖地道以对敌军形成严密的包围形式,所以又有人称他“曾铁通”,这个名号是当世人喜欢和他开玩笑吐槽的一个形象总结。曾国荃年轻时虽好学但为人高傲,在事业发展上并没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但其学习成长

  • 民族英雄林则徐,后代如何?子孙人才辈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林则徐后人有哪些名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100字,各个名人的后代子孙

    在这一抗争时期,林则徐作为清朝大臣,他力谏皇帝道光皇帝,开启禁烟运动,并在广东虎门发起了硝烟运动。虽其后仕途坎坷,贬谪边塞,但林则徐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气节却对后代影响深远。一、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其父亲由于数次科考未能取得功名,被迫回到村里做起了私塾先生。由于父亲年轻时数次

  • 清军入关后统一全国,但有个城市清军从来不敢踏入,直到清朝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军入关之前清军在哪里,国史演义清军入关,动画3d清军入关

    皇太极对于中国的统一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在各地战乱渐渐消散之后,有一个城市,清军也拿他无可奈何。一直到清朝的覆灭,都尚且如此,这个城市就是澳门。为什么会这样?这就不得不开始讲述澳门曲折的历史了。一、从明朝就被葡萄牙人驻扎其实“澳门”这个名字,起源来自于我们中国传统神话里面的一位女神,叫做妈祖,又叫娘

  • 她是红颜祸水,有人骂她淫妇,有人却拿她的作品和《红楼梦》相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红颜注定祸水吗,历史上最可怕的十大祸水红颜,十大祸水红颜照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这个景色宜人之地出生了一位富有才华的女孩,杭州的水养人,尤其是杭州的女孩,天生丽质。而这位女孩也继承了苏杭的特征,生的绝美,她不但有美艳的容颜,还有令人仰慕的才华,由于从小父亲去世,她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正是江南名士王二南,所以从小受到诗书的熏陶,耳濡目染,成为一名美貌才

  • 《延禧攻略》清朝后宫妃嫔的地位,从服饰上就可以分辨得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延禧皇后服饰,延禧攻略各个嫔妃晋位史,清朝妃嫔服饰

    说到古代的帝王后宫,往往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现代一些关于后宫生活的影视剧逐渐盛行,并且迎来一时热潮,从《甄嬛传》,到《延禧攻略》,还有《如禧传》,清代后宫之中的明争暗斗成为如今社会工作生活中减压的一部分,清朝离我们比较近,所以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考证,也是我们现代人比较能够了解的朝代,许多关于清朝

  • 从“庸人”到“圣人”,曾国藩究竟是如何实现“脱胎换骨”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曾国藩如何从庸人做到圣贤,大彻大悟曾国藩是如何脱胎换骨的,曾国藩三十岁是庸人吗

    而关于曾国藩的成功,在他未真正“脱胎换骨”前,他仅仅是一个庸人、俗人;而在他真正完成了自我救赎之后,才慢慢地以“圣人”的目标要求自己,而他也最终达到了他所追求的目标,生前位极人臣,死后谥号“文正”。从“庸人”到“圣人”,这个过程才是我们要真正了解的!也是我们所要去追求、探讨的。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