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庸人”到“圣人”,曾国藩究竟是如何实现“脱胎换骨”的

从“庸人”到“圣人”,曾国藩究竟是如何实现“脱胎换骨”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23 更新时间:2024/1/29 3:14:29

而关于曾国藩的成功,在他未真正“脱胎换骨”前,他仅仅是一个庸人、俗人;而在他真正完成了自我救赎之后,才慢慢地以“圣人”的目标要求自己,而他也最终达到了他所追求的目标,生前位极人臣,死后谥号“正”。从“庸人”到“圣人”,这个过程才是我们要真正了解的!也是我们所要去追求、探讨的。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完成重大转变的阶段主要是在三十岁前后。在三十岁以前,他虽然在天子脚下做官,但也和很多人一样,追求功名利禄,仅仅是个“庸人”;而在三十岁以后,他接触到了一些理学信徒之后,被他们身上严谨、务实的精神所感动,与这些人相比,心浮气躁的曾国藩不免自惭形秽,因此,也是从这时候起,曾国藩遂以圣人的方法要求自己,给自己立下了“学作圣人”的目标。

如果说三十岁以前的曾国藩所追求的是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那么三十岁以后的他则追求的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救赎的过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驱散内心的黑暗、浮躁,将自己的内心变得如清风明月般从容沉静、不矜不伐,从而达到圣人般的境界,实现从“庸人”到“圣人”的转变。

因此,三十岁,是曾国藩一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所以,本文将着重从曾国藩三十岁前后这两个阶段说起,探究他究竟是如何实现“庸人”到“圣人”的转变的。

在古代那个提倡“学而优则仕”的特殊背景下,很多人一生了就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光宗耀祖,曾国藩也不例外,从他来到这个世上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背负着光耀门楣的使命。

和很多人一样,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几乎都是靠着种地为生,到了他这一代,他们家族始终都没能出现一个像样的人才,就连被他祖父寄予厚望的父亲也接连名落孙山,连着考了十七次都没中一次秀才。因此,当曾国藩出生时,他的祖父就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然而,如同他的父亲一样,曾国藩读起书来确实是资质平平,起初的求学之路也是极为艰辛的,每天起早贪黑地读书,但换来的却是接连五次都没有高中秀才,在他二十三岁那年,是他的最后一次考试,他原本心里想的是要是这次再不中的话,他就回家老老实实当一个农民,终生不再踏入考场。但是,这一年的曾国藩似乎是被上苍眷顾了,很幸运,他中了秀才,看着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曾国藩那多年未产生笑容的脸终于再次洋溢起了灿烂的笑容。

或许是开窍了,反正自从中了秀才以后,在此后的几年中,曾国藩的官运一路亨通,先是中了秀才,紧接着又中了举人,然后又是进士,升迁的速度如火箭般蹿升。

从一个普通人一跃进入云端,和很多人一样,此时的曾国藩终于开始了他光宗耀祖、发家致富的道路了。

而在官场中,你要想事情办的顺利,官运一路亨通,有一条不变的法则就是要建立四通八达的关系网。因此,在刚到北京做官的那几年,曾国藩便朝着这方面而努力了!他每天的工作除了正常公务外,还有着很丰富的业余生活,每天下班后,他总要和一两个好友喝喝酒、下下棋、听听戏之类的,有时候甚至一玩就是一天,目的就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为他在做官路上助一臂之力!这是他做官的最初目的,一心想的是出人头地、升官发财、光耀门楣。

除此之外,之所以说他是俗人,就是脾气暴躁,他每与人相处,遇到意见不合者,动辄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以致于弄得很多人对他避而远之;再者,他还有一个好色的病,每次见到漂亮女子,总不免要多瞅几眼,甚至想入非非。

因此,三十岁以前曾国藩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一个俗人、庸人!

不过,对于一个有理想且志存高远的人来说,只要有机会,他们会敏锐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直至更上一层楼,实现心灵与身体上的双重升华,而曾国藩恰恰属于这种人。

因此,在他三十岁以后,他开了自己人生的第二阶段——实现自我升华、自我救赎的过程。

古往今来,我认为每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状态:一种是一生都浑浑噩噩、破罐子破摔的人,这种人自然不用多说;还有一种人是处于半觉醒状态的人,这种人认识到了自己要干什么,但却因为对自己下不了狠心而放弃的人;而第三种人,就是已经完全觉醒了的人,这种人能够毅然崛起,拥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又有着横扫一切的决心。

而三十岁以后的曾国藩就属于第三种人。

当他在北京做官的时候,随着对生活的不断深入了解,同时在接触到了那些有着深远目标的理学信徒之后,他觉得这时候的自己与他们一比,简直太肤浅了!因此,从这个时候起,他决定改变自己,使自己由物质的需求逐渐转精神的需求。

当目标立完之后,接下来就是执行了,而对于经历过数次大起大落曾国藩来说,自然是不会缺少执行的毅力的。

首先,对于自己贪玩的问题,他给自己制定了极为严苛的目标,就是每天该做的事情做不完的话,是绝对不会和朋友出去玩的,就算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叫他,也毅然回绝。同时,他还进一步缩小自己的交友圈子,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从而使自己一心一意扑在读书写字上,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转化。

其二,对于自己脾气暴躁的问题,他也进行改正,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他尽量会克制自己的脾气,与他人和平相处,如果实在是万不得已和别人吵架了,他也会在晚上进行反思,如此时间一长,他身上的暴脾气自然会被磨得一干二净,从而变成一个儒雅随和的人。

而这个转变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曾国藩为他父亲守孝期间。当他的父亲去世后,他辞职回家守孝,在他待在家里的这段时间,他对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做了深刻的反省,认识到了自己之前与人相处时的高傲、做事之时的急切。

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此刻的曾国藩忽然大彻大悟了,他认识到,只有改变了自己这一身的坏毛病,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再次得到提升。

因此,当他再次出山的时候,他的朋友们惊讶地发现,曾国藩变了,和以前几乎是判若两人,他已经完全由之前的自大、高傲变成了现在的谦逊、周到,这是他的朋友们万万想不到的,但偏偏曾国藩就做到了。

因此,在以后的做官生涯中,他以“学做圣人”为目标,慢慢实现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最终达到了“圣人”的境界。而他也依靠着这种精神,一路高歌猛进,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位极人臣。

他也成为百年来无数人们所追捧的对象。

纵观曾国藩一生的成就,无论是他转变之前还是转变之后,都离不开他那对任何事情都持之以恒的决心。在最初考秀才的时候,他连考五次都没有放弃;再到后来,他虽然有了功名利禄,但依旧对自己严格要求、自我完善,争取达到“完人”的境界。自始至终,他的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二字。

而这种决心恰恰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要向曾国藩学习,但正儿八经做到的又有几个呢?我们不说要像曾国藩那样,达到近乎圣人的境界,但至少最起码的坚持还是要有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

参考资料:《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曾国藩传》

文/秦皇唐宗

更多文章

  • 北洋军阀的做人之道:识人捞财两不误,利字当头一把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一张图看懂北洋时代军阀,凤凰大视野北洋十大军阀,北洋八大军阀

    在那片枭雄兴于草莽的混沌江湖,一群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强人,大军阀的传奇总是那样荒诞和戏谑。民国八年,长江三督之首、旧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最早告别这片舞台,与段祺瑞兄弟阋于墙,搭上北洋元老陆建章的性命不说,而且差点在蚌埠擦枪走火。但在冯国璋的葬礼上,三十余年的袍泽之情,百忙之中的段祺瑞必然亲临现场,一

  • 刘墉任湖南巡抚,当地发生水灾,他给朝廷的奏报引起了乾隆的不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墉任广西巡抚是哪一集,巡抚责怪刘墉放走犯人,刘墉恢复原职朝廷亲自接刘墉

    湖南古时属荆州之域,明代属湖广布政使司所辖,设有偏沅巡抚于沅州。清初因之。康熙三年(1664年)分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并移偏沅巡抚驻长沙。刘墉上任伊始即遇武冈邵阳黔阳等地发生水灾,冲坍兵民房屋并淹死人口事件。刘墉立即督同属员进行抢险救灾,大水过后,又奏经乾隆批准,向灾民发放银两,供修理房屋和埋

  • 八路军向北洋军阀求助武器,管家:把棺材里的马克沁抬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洋三大军阀是哪三个,抗日战争有马克沁吗,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

    八路军向北洋军阀求助武器,管家:把棺材里的马克沁抬出来!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在清政府被灭亡之后,北洋政府正式接管了国家政权,那时候袁世凯还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在袁世凯去世之后,各路军阀之间就开始争权夺利,而且很多的军阀互相之间都是谁都不服谁,一直到北伐开始之后,北洋军阀才被尽数消灭,而北洋军阀

  • 全盛时期能占领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为何最终以惨败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是由于其内部矛盾。而内部矛盾,又可以分为起义军首领之间的矛盾,以及通知集团和普通起义者之间的矛盾。关于其内部矛盾,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权力造成的,而原因则是由于起义的领导者目光短浅,自私自利,本质是农民阶级作为小有产者的局限性。具体而言,即石达开遭猜忌,负气出走;杨秀清,洪秀全二人围绕最高权

  • 全球都笑中国会失败,20国出兵抵近边境,结果证明新中国不是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中印边防最新消息,西方列强还敢打中国吗,列强如何对待中国军事

    全球都笑中国会失败,20国出兵抵近边境,结果证明新中国不是清朝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众所周知,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国家积贫积弱,已经落后于世界很多国家,在道光年间,英国就对我国发动了战争,一直到之后的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包括之后抗日战争等等。我国一直都备受欺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的国家都备

  • 清朝重臣曾国藩,手握30万大军,为何不肯建立汉人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晚清历史人物曾国藩,曾国藩对清朝猛将的评价,曾国藩为什么是晚清第一名臣

    “力挽狂澜擎天柱,旷代南逢天下财”。1853年,他临危受命,帮助朝廷实行团练,由一个普通人一跃而起,训练出了一支名满天下的军队——湘军。后来经过十年征战,他于1864年平定了太平天国以后,手握三十万重兵,并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财大权,手里既有钱,又有兵,此时的曾国藩完全有可能在东南半壁称王,大清

  • 沈葆桢:用老婆当人质一战成名,屡次叫板曾国藩,在59岁离奇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沈葆桢死,沈葆桢墓碑前的照片,沈葆桢葬在哪儿

    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就有这样一个清朝名将,别人不敢接受“送任务”,他无所畏惧。为了在绝境中出一条胜利之路,他尽然拿自己老婆做人质。他是百姓眼中的“青天父母官”,甚至为了挽留他留任,不惜放下狠话。对他,曾国藩心情是复杂的,他异常地欣赏此人,甚至认为他将是清朝又一柱石。另一方面,曾国藩又大骂此人太没良心

  • 李鸿章初见慈禧,回家后便跟儿子说了8个字,字字堪称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清朝,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慈禧太后,这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人物。当年李鸿章初见到慈禧太后的时候,就和他的儿子说了8个字,虽然字数不多,但是言简意赅,字字堪称经典。平步青云,主宰晚清慈禧太后的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我们不能否定慈禧太后这个人是非常有实力的,否则慈禧太后就不可能在最后成为大清的真正

  • 他是清末同治“中兴之臣”,有人劝其谋反遭驳斥,他真没想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同治中兴四大名臣,同治中兴成绩,同治中兴和同光中兴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他是后人褒贬不一的人物典型,也是一个前半生和后半生完全不统一的人,可以说,他的一生充满了离奇的色彩,李鸿章是他的学生,左宗棠是他一生的好友兼对手,他的家书至今被广为流传,另外,他还被人称之为“曾剃头”。 要说起他的前半生,和封建时期的众多书生一样,舞文弄墨,寒窗苦读,有朝

  • 孙殿英进东陵盗宝,为何第一时间抢走慈禧的裤子?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殿英炸东陵对慈禧做了什么,东陵盗宝慈禧太后尸身被辱真相,孙殿英挖东陵电视剧

    特别是涉及到帝王与其配偶的合葬之墓穴时,里面陪葬的物品众多,奇珍异品更是不在少数,就连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也是精细雕琢之物,这让很多功夫各异的盗墓者甚是惦记。毕竟陵墓是重重机关,能够入内的盗墓贼向来不多。要说进到帝王或太后的墓穴内部,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在历史记载里,孙殿英算是其中一位赫赫有名的盗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