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凑齐旅费,康有为打着正义的旗号,开始四处圈钱。吴昌硕见他如此无耻,发文讽刺“出逃十六年,历经三十一国,无人能及,是永远的康圣人”。听了这话,康有为不敢出声,这些年自己就没干过一件好事,最后连自己的买的岛都保不住。
那么在历史上康有为到底如何?他买的岛又将如何处理呢?
世上伪君子“康有为”
康有为1858年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区,丹灶苏村,祖上是封建官僚。他自小饱读诗书,对于古典文化研究甚深,只可惜生不逢时。国家危难、大厦将倾,为了挽救破败的山河他决定弃中学西。
二十一岁时,对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浓厚兴趣,二十二岁拜师洋人,吸纳了多数西方进化论,形成了最早的维新思想。
1895年,三十三岁的康有为中了进士,为了参加会试离家进京,大批学子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然而政府衙门却传来清廷战败的消息,那年甲午中日海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爱国将领丁汝昌吞食鸦片自杀。此消息激起了爱国学子的悲愤之心,国家将亡,如何才能安生?
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给日本”,康有为听闻此事气得在驿馆摔杯。
为了挽救即将破碎的国家,梁启超联合康有为带领全部应试学子,上书光绪帝要求改革,这次的事件在历史上称为“公车上书”,康有为名声大噪,被所有学子称为“变法第一人”。然而康有为押错了宝,光绪帝虽身处高位却没有实权。
四岁登基,十七岁亲政,三十五年的傀儡生涯,让这个踌躇满志的帝王最后被砒霜毒死。可那时光绪帝与康有为还是抱着一线生机见了面,对于康有为的大胆改革,光绪帝心里早就激动万分,自己为了亲政娶了慈禧的侄女。
如今可以大干一场,康有为的出现被他称为“贤臣良将”,只可惜这主仆俩一个比一个不靠谱。
康有为整天嚷嚷着变法,自己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上书取消科举制度,看这条不行自己又建议兴办学堂、操练新兵,光绪帝不想理他,难不成曾国藩和李鸿章每天在干的事,康有为都不知道?
一来二去,俩人觉得还得找几个人一起“闯事业”,为此康有为拉着梁启超和谭嗣同拜见皇帝。为了能在光绪面前露脸,康有为上了奏折,还在朝堂上拉扯李鸿章,声称这个想法跟李中堂不谋而合。李鸿章一脸蒙的看着康有为,直到光绪帝读到康有为请求迁都巴西,觉得此地地广人稀可以重新建国,李鸿章听完当场晕厥。
为了弥补康有为的“错误”梁启超和谭嗣同拿出了自己的方法,光绪帝这才感受到了希望。四个人密谋十几天,都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在1896年6月11日这天,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
一个是积极向上的八股学子,一个是极其不靠谱的伪君子,再加上一个家里超级有钱的富二代,最后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养在深闺的小皇帝身上,这场变法注定失败。慈禧伪善狠辣,对于光绪“夺权”虽不敢明着违背祖制,但谁都知道这个“老妖婆”一心一意想学则天女皇。
失败的方案,注定失败的结局,戊戌六君子死了五个,然而康有为带头听到风声第一个跑了,说好的一块救国,他却溜之大吉。
之后的康有为开启了他十六年的逃亡生涯。
十六年海外生涯,买岛逍遥
1898年9月19日,光绪帝被慈禧囚禁在南海瀛台,得到此消息的康有为顾不上收拾行李,带着大批钱财乘船赶往香港避难。出了北京已是半夜,感受着闷热的天气,登上了开往天津的商船,他知道香港庇护得了他一时,却不可庇护一世。
虽然现在是英国人的地方,但按照慈禧的心性必然不会放过自己,为此逃亡海外就成了他的目标。
日本是他最理想国度,毕竟距离上他能接受,为了能在日本登陆,康有为贿赂日本高官,谁跟钱有仇?不到一天时间,本来不愿接受康有为的日本人热情地招待了他。
自己是上了岸,但带出来的钱没了,为了保命全给了日本人,实在无法想象以后的生活怎么过,为此只能委屈地租了一间便宜点的公寓。或许老天不想亡他,为了能推翻清政府,孙中山先生第一个想到了康有为,希望他能加入革命军。
康有为义正言辞地拒绝,称自己“永远都是皇帝的臣子”,如果要革命,就要把光绪救出来主持大局,孙中山先生知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最后放弃了。
但这件事像是打通了康有为的“任督二脉”,他伪造了一张自己跟光绪帝的合照,并且告诉他人,自己得到了两封光绪帝亲手给的密诏,凭借着这样的说辞开始了他坑蒙拐骗的一生。
在日本的华人听信了他的鬼话,支持他“保皇”于是纷纷慷慨解囊把钱财都给了康有为,希望他能回去救国救光绪,结果可想而知,钱都流入了他自己的口袋。
为了能继续骗钱,康有为整天混迹在华人圈里,还为此结识了19岁的日本女孩,娶回家成了自己的姨太太,日本骗得差不多了,康有为带着小妾踏上了去加拿大的道路。
在加拿大的华侨冯俊卿早就听说过康有为的大名,他佩服谭嗣同的英勇就义,对于敢在腐朽制度下变法的人都很敬仰,为了表现诚意,冯俊生直接送给了康有为一栋别墅。
康有为带着伪善的外表,一边推辞一边带着爱妾堂而皇之地住了进来,随后用自己那套爱国理论在冯俊卿那说得天花乱坠。冯俊卿觉得遇到了“神明”,为此每个季度都要送给康有为一笔“学费”。
吃穿不愁的康有为活得自在,沉浸在自我感动的“救国式情怀”里不想离开,但不幸的消息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光绪帝驾崩,清政府将亡,他的“救皇帝梦”碎了,为了不让冯俊卿赶走自己,康有为带着爱妾逃往美国。
在美国生活没有加拿大舒适,为了挣点钱自己兴办起了银行,还趁机放高利贷,为了树立正面形象,组织华人华侨集会,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了满堂喝彩,还有个美国女孩主动示爱,康有为来者不拒直接“笑纳”了。
钱敛够了,还娶了个蓝眼睛的老婆,乐开花的康有为在美国待腻了,为了巡查各国的贫富差距,康有为启程前往欧洲。美其名曰只有了解欧洲、弄懂欧洲回国后,才能知己知彼。不知此话是真是假,只知道到了欧洲,他开始肆无忌惮地挥霍钱财。
在英国,他一去就跑到华侨圈子里成立了“保皇派”,随后到了法国、德国、西班牙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保皇军”,只可惜蹦跶了没几天,就散伙了。
康有为害怕自己失去经济来源,开始卖惨,为了让大家继续捐款,他拿出了伪造的光绪帝“遗诏”,这下捐款的“生意”又来了,为了不被别人拆穿,他拿着别人的血汗钱跑到了瑞典。
瑞典的风光无限美好,毕竟这块净土没有被世俗所污染,那时候的康有为56岁,身边已经娶了5个姨太太,一生提倡一夫一妻,自己却做不到,这打脸来得太快,真是印证了“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来到瑞典,他得到了皇室的高规格接见,康有为称赞瑞典风光第一,为了能疗养身躯,海外人士给他推荐了沙丘巴登。这个小镇民风淳朴,景色宜人、镇上有万座山、千个湖,夜晚朦胧月色纯美。康有为心中有了答案,在这养老岂不快哉。
十几天的居住,让这个年过半百的“文人”决定斥巨资买下湖中小岛,反正带的钱也够,自己无论怎么挥霍都能挣回来,150万,眼睛都没眨一下。
为了住得舒服些,还请了一帮能工巧匠在岛上建造了一座中国式园林,五个姨太太一人一个院落,自己怎么也得享受一下“皇帝翻牌”是什么待遇。归隐田园的想法实现得非常好,自己没事就拿着茶捧着书扮成退休的样子。
以前自己学文,陶渊明就是理想型,如今看来,康有为的“桃花源记”更舒服,只可惜美梦没做几天,他就被迫回国了。1913年康有为离开了瑞典,带着家人返回了阔别十六年的家乡。
最后的“归宿”
再次踏上中国的领土,已经物是人非,自己手里的王牌“光绪帝”死了,想要自己性命的“慈禧太后”也已经西归,剩下的是住在紫禁城里哪儿不满六岁的宣统帝。
虽说清政府肯定不会重用自己,但在中国没人给他捐钱,为了能再捞点油水,康有为妥协了,跑到宣统帝面前请求“收留”自己。自己在外“留学”对于国家变法有了新的看法,只可惜退位诏书都下了,民国不能倒退啊。
愤愤不平的康有为不知道如何做,这天下才能回到“皇帝”手里,自己的“忠臣梦”还没醒,就听见袁世凯登基为帝。这个人康有为痛恨至极,当初要不是他出卖维新派,说不定变法成功,他早已名留青史了,为此康有为撰写文章致电袁世凯退位,辱骂他盗取天子宝座。只是他不知那时候的袁世凯已是弥留之际,还没满俩月袁世凯去世了。
康有为觉得机会来了,于是联合张勋来了一场“复辟”,这十二天像笑话一般被天下人看在眼里,从未被人耻笑过的康有为伤了心,直接跑到上海躲了起来。
随后的几年军阀混战,真正的大佬出来争抢地盘,上海成了弥漫硝烟的战场,为了能清静些,康有为移居到了青岛,对外宣称再也不会涉足政治。第二年冯玉祥闯入紫禁城逼走了溥仪,康有为又来了精神,大骂冯玉祥“乱臣贼子”,并给北京当局发去电报“挟兵逼宫,何以立国”,为了能“拯救国家”康有为亲自去天津劝溥仪登位。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溥仪是被赶出来的,回不去了。
1927年,康有为带着一生的意难平,回到广州,那个他出生的地方。恰逢好友过寿,康有为亲到祝贺,只是在席间饮了一杯果茶,回家口就口吐鲜血,五位夫人吓得脸色惨白,请来大夫诊断为食物中毒,还没来得及交代后事,第二天凌晨就过世了。
再后来众人清算康有为财产时,想起了在瑞典的小岛,五位夫人妇道人家说不出个所以然,康有为的子女表示再也回不到“北海草堂”,那座岛就这么被搁置,最后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杂草丛生了。
二战时候,瑞典政府对于这座岛收回了所有权,改名“饭店岛”,如今倒是成了游客打卡的地方,难得西方的国家里建设着中国特色的国风。
康有为的一生,在今天看来跟笑话一般,说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政策是梁启超和谭嗣同想的,说他是君主立宪制的开拓者,他究其一生都未能成功。变法失败后他这一路的逃亡中充满喜剧色彩,除了圈钱就是娶媳妇。
如果真的回头看看这个人,或许他真的是悲剧色彩的代表,一心空有抱负没遇到明主,想着“保皇”没遇到支持,好不容易想买个岛颐养天年,还没能实现,参加宴会竟食物中毒,不过康有为也算是轰轰烈烈活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