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有几十万大军,雍正对他下手时,他为什么不起兵造反?

年羹尧有几十万大军,雍正对他下手时,他为什么不起兵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63 更新时间:2024/1/25 11:05:58

一、九子夺嫡

关于大清朝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九子夺嫡,这个事件在这些年的众多有关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而在这其中始终绕不开年羹的名字。在《甄嬛传》中,他是华妃的大哥,也正是因为年羹尧的存在,华妃才敢与皇后硬碰硬。也正是因为忌惮年羹尧的实力,雍正才让华妃终身不孕。

实际上年羹尧的妹妹也的确嫁给了雍正,被封为敦肃贵妃,并为他生了四个女儿和两个皇子,光从这一点上便可以看出雍正和年羹尧的关系非同一般。

九子夺嫡时期,可谓是雍正政治生涯最艰险的时刻。作为最不受宠的皇子,他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八皇子以贤德出名,被称为八贤王,身边还有皇帝最宠爱的十四阿哥等多位皇子支持,而雍正却只有十三阿哥对他忠心耿耿。

他迫切地需要一股势力为他保驾护航,所以他也在积极地拉拢朝臣。在雍正的阵营中,要有李卫田文镜这样的文官,也要有一个朝廷的中流砥柱成为他左膀右臂,而年羹尧恰恰就是最好的人选。他从康熙年间开始,就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职位上也早就提升到了川陕总督,更是威名远播的抚远大将军。

有了年羹尧的加盟,对于雍正来说是如虎添翼,他终于有了可以与八阿哥正面交锋的筹码。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年羹尧当然也懂得这个道理,但他征战沙场多年,早就养成了好斗的心性,越是艰险,就越要迎难而上。事实证明他这步棋下对了,雍正成了这场政治对决中的赢家,真真正正的成了万人敬仰,拥有无上权力的皇帝。

在雍正登上帝位后,年羹尧的仕途就更加顺遂,因为在当时他押对了宝。不久以后青海发生了叛乱,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前去青海平定叛乱。不负众望的他再一次平定了青海的叛乱,凯旋而归。

对于这个从一开始就跟着他,并又立下军功的年羹尧,雍正当即决定加封年羹尧为一等公,这无疑是为年羹尧的功劳簿上又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君臣两心

一个人身居高位,就容易骄傲自满,在当时,雍正皇帝对他十分信任,毕竟若是没有年羹尧的鼎力相助,他也不会成为皇帝。雍正自然会非常重用年羹尧。就连他任免西北地区的主要官员时,还与年羹尧商量西北的战事,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

但是君威难测,谁也说不准皇帝的心思。虽然雍正重用年羹尧,但随着他的行事作风越来越不受控制,心中难免生出了嫌隙。

雍正二年,年羹尧拜见完雍正后回到了自己的驻地,紧接着接到了皇帝的御旨。雍正在其中表达了对年羹尧诸多行为的不满,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身份。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警戒,让他明白自己的位置,可惜年羹尧那时太过自以为是。

先不论之前他为皇帝效力,助他夺得皇位,就是他打下来的胜仗都足以让他威风凛凛。但他忘记了他有今时今日的地位,也是雍正将他提拔上来的。他过于自我为是,势必会付出代价。

雍正是皇帝,不只是他的亲戚。由于年羹尧不顾雍正的指令自作主张,雍正从心里的不满直接表达在了脸上。因为他查出了年羹尧指使陕西巡抚参奏金南映,这让雍正十分愤怒。他扶持年羹尧是为了让他守卫好边防,不是让他身居高位后竟然妄想撼动皇权的威严。

从这件事开始,年羹尧就已经有了大势已去的迹象。雍正三年,钦天监发现了日月合璧天象,朝臣纷纷恭贺雍正这是天降祥瑞之兆,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年羹尧在贺词之中写错了字。这让雍正开始起了动年羹尧的心思。随后直接将他亲自革职,不听他任何的申诉和抗议。

年羹尧眼看着大势已去,那些曾被得罪过的,诬陷过的大臣们如雨后春笋,纷纷弹劾他的不公与霸道。甚至有位大臣列出了年羹尧的92条罪过,条条直击要害。

三、年羹尧为何不造反

年羹尧在军中其实是很有威望的将领,还镇守一方,难保他手里的几十万大军不会听他的号令,那他为什么不选择揭竿起义呢。其实在文中也提到了,他所有的一切都是雍正赐予的,如果雍正收了他的权力一定会有一些人与他离心离德。而且他毕竟镇守在边疆,身边一定也会有雍正的亲信,他只要稍一有动作雍正一定会率先发难。

另一方面他虽然有军队,但打仗是个大事,从兵马到粮草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做错一步都不可能成功。而且他的妹妹还是雍正的贵妃,他自己又有着卓越的战功,就算是念及以往,雍正也不会对他有太重的的惩罚。事实证明,他想得太过天真。雍正先将他革职,逐步瓦解年羹尧的势力,最后在地牢之中,秘密将他处死。

四、总结

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君主的心意最难推测,成功与荣耀都是一时的,更重要的要学会明哲保身。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做事做人都不能太过高调。就像年羹尧,他一生征战沙场,但最后却有了这样的下场,雍正的狠戾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与他行事过于张扬,四处树敌的作风脱不了关系,

花朵太鲜艳,会引来蜜蜂,也会招来蚊虫的噬咬。月满一定会亏,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荣誉而沾沾自喜。做事一定要给别人留三分余地,人生的道路漫长又充满险阻,一定要记住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更多文章

  • 李鸿章到美国时,第一次见到十层的高楼,说了一句话令人心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鸿章第一次见到高楼图,李鸿章访美,李鸿章走向共和精彩片段

    李鸿章是晚清四大名臣,可以说是晚清里最有能力的大臣,李鸿章自己是极大的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开办了很多近代化企业,并且全力帮助慈禧来拯救晚清这个烂摊子。对内这方面李鸿章是做到了极致,但是对外李鸿章是真的没办法,因为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只能去当替罪羊,而不能去改变什么。 虽然李鸿章在国内名声不好,但是

  • 李卫捐官出身,后成雍正手下第一宠臣,其势力强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李卫捐官出身,后成雍正手下第一宠臣,其势力强到什么程度? 文/大国鉴史图/来源网络在我国古代的时候,要想当官只有三种渠道,第一种就是世袭罔替,要是祖上有人当官了,那么下一代也会得到一定的赏赐,然后科举考试了,这回事很多寒门学子的出头之路,哪怕是一个举人,他最后享受的待遇也是非常丰厚的,最后就是捐官了

  • 朱元璋杀了五万贪官都没解决的问题,雍正只用了三招,没人敢贪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和雍正治贪,雍正朱元璋胡军版剧情,雍正山西查贪官是哪一集

    虽然康熙时期是经历了一个盛世,但是有时候盛世下面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危机,在雍正刚刚接手的时期,其实就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贪官很多,税收匮乏等,这些都是雍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雍正在当时刚接手时,国库的银子还剩下八百万两,少的可怜。所以当时的大清只是表面上的繁华,其实内部早已一览无余,而雍正要想稳

  • 清朝名臣刘统勋治河轶事一则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一代名臣刘统勋,康熙治河历史,南皮王寺偷油大案刘治河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秋天,阴雨连绵,河水暴涨,黄河开封杨桥段大堤决口,缺口屡堵屡破,洪水淹没民宅无数,良田数十万顷。危急时刻,刘统勋以东阁大学士身份火速前往开封视察治理。某日,临近黄河决口的上游附近,路边有一老头看着两牛一车唉声叹气,牛车上载着堵水的蒲包。刘统勋以为老头前行受阻,便让随从下马帮

  • 未必虎父,确实犬子:洪秀全这样教育儿子,难怪教出个废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洪秀全真人照片,洪秀全选妃完整版,洪秀全听到石达开死讯有什么反应

    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天京,同年9月洪天福贵装成难民逃跑的途中被清军搜获。在刚抓到他的时候,很多官兵对这个连骡子和马都分不清,籍贯都说不明白的“弱智少年”身份十分怀疑。这个弱智到底是不是“首逆”,怎么是个智商如此低下的废物。然而洪天福贵唯恐人家不信,一口气写了10份文件,包括供词,给洪秀全的请

  • 有一个外国人誓死效忠溥仪,还专门买下一小岛,插上了大清龙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满清龙旗,清朝龙旗插在柏林国会大厦,溥仪挂龙旗完整版

    溥仪自小在宫廷里长大,在很小的时候还被慈禧拉去当了皇帝。溥仪虽然做过皇帝,但溥仪可不是什么守旧派,溥仪对那些宫廷里那些顽固不化的满清遗老也是非常的痛恨,因为溥仪觉着清朝之所以灭亡和那些顽固不化的人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在溥仪的一生里,陈宝琛和郑孝胥两个人对溥仪是影响深远,而这两个人也是两个立场完全不同

  • 曾国藩赚钱之道:就算是再缺钱,这三个地方一定要舍得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曾国藩的经商之道,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的读书心得,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全集

    第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的有概念,钱每个人都喜欢,但是该怎么却索取这就需要技巧了。而对于自己的朋友一定要懂得该借的就得借,该花的就得花。尤其是曾国藩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自己没有钱的时候,和自己的父母讲述了自己的难处,然后说了一下自己钱的去处。 当时和曾国藩等人一起来闯荡的一

  • 曾国藩眼中最可怕的对手,不是老谋的洪秀全,而是二十岁封王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曾国藩为什么怕洪秀全,洪秀全为什么在广西蒙山封王,洪秀全胡乱封王原因

    说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主体大部分是贫农或者中农,他们的眼光远没有长远一说,后来太平天国的覆灭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其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信仰“拜上帝教”为名煽动民众的,谎言说久了总有拆穿的时刻。 然而,在这样一群乌合之众中,有这么一位后世把他定义为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的人物,

  • 曾国藩曾改“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大玩文字游戏:你又被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曾国藩说屡败屡勇,曾国藩屡败屡战的例子,曾国藩是不是根据史实写的

    自咸丰四年(1854)正月曾国藩衡阳出兵起,李元度就出任曾国藩幕宾,帮助办理营务。这年三月曾国藩靖港兵败、退居长沙城外妙高峰时,曾两度想自杀,被李元度等幕僚所救。多年来,曾国藩视李氏为莫逆,感念非常。 咸丰六年九月,李元度抚州营寨被太平军攻陷,第一次被曾国藩弹劾:“即选同知李元度,调度失宜,请旨革去

  • 曾国藩屠戮太平天国,不单单是为了升官发财,更是为了找回面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国藩小妾年轻照片,曾国藩家训八句名言,单田芳评书曾国藩200

    说到曾国藩,便不能不提发生在清朝末年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太平天国成就了曾国藩,也让他从此背上了百年骂名。曾国藩的湘军作战勇猛,在于太平军作战之时,从不手软,屠城杀人那是常有之事,曾国藩本人似乎也对这样的事视而不见。读者圣贤书的曾国藩,按理说不该如此残暴,但为何却对太平天国如此残忍。当然,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