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var1]
[var1]
[var1]
有意思的是,身为春秋第一个名副其实的霸主,齐桓公的争霸过程主要是跟黄河下游的鲁、郑、宋、卫以及长江流域的楚国打交道。而没有黄河上游的晋国和秦国。那么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时候,晋国和秦国在干什么呢?
晋国
秦国
[var1]
[var1]
晋国始祖是周武王之子、周平王之弟唐叔虞,身份血统非常尊贵。而周公当时为了稳定北方,将被称为“表里山河”的要地封给了唐叔虞,再加上唐叔虞治国有方,所以晋国在西周时期便成为黄河上游的诸侯国领袖之一,仅次于虢国和虞国。
[var1]
[var1]
晋文侯在周平王东迁时立下大功,获得了大量封地和政治资本,晋国已经具备“小霸”的实力。但晋文侯之子晋昭侯继位后却把比国都还大的城邑曲沃封给了叔叔成师(曲沃桓叔),使得晋国出现“一国二主”的局面,也引起了曲沃一族的野心。
后来曲沃一族经过三代(桓叔、庄伯、武公)的努力,杀了几代晋国国君,终于抢到了晋国国君的宝座,史称“曲沃夺嫡”。晋国的“曲沃夺嫡”之乱足足持续了约六十七年,在此间晋国几乎没有对外发展,而齐国却在此期间崛起并称霸天下。
等到“曲沃夺嫡”及后续内乱基本结束后,齐桓公的霸业已经如日中天了。无奈之下,当时的晋国国君晋献公一方面承认服从齐国的霸主地位并与西边的秦国联姻,另一方面征伐吞并以虞、虢为代表的黄河上游其他诸侯,积攒实力以图再起。
与春秋其他有影响的诸侯相比,秦国则是直到春秋初期才正式建立的诸侯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远不及东方诸夏。但周平王东迁时将西戎占领的地区全都封给了秦国,这意味着秦国可以名正言顺地攻占西周的龙兴之地——关中地区。
因此秦国在春秋初期主要的工作就是征伐西戎,连开国国君秦襄公都为了这个目标战死沙场。由于秦国的基础太差和忙于与西戎的战事,秦国几乎消失在中原的政治舞台上。直到秦穆公继位后,秦国已是黄河上游第二大国,才开始东进。
但秦穆公面临和晋国相同的问题,那就是齐桓公的霸业已是如日中天,秦国东进没有空间。秦穆公只得把东方的精力主要放在晋国身上,承认和服从齐国的霸主地位。由于各种原因,秦穆公直到去世都没能称霸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