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赵王朱高燧的后代,性格敦厚素有贤名,为何会突然自缢

他是赵王朱高燧的后代,性格敦厚素有贤名,为何会突然自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785 更新时间:2024/2/21 1:30:56

朱高燧被封为赵王之后,也没有立马就藩,而是奉朱棣之命据守北平。朱高燧一直觊觎太子之位,但始终没有得逞。经过几次教训后,他收敛自己,没有参与二哥朱高煦最终的谋反,为自己换来善终。

他去世之后,嫡次子朱瞻塙袭封赵王,之后几任赵王表现一般,没有出现特别贤明的。尤其是第四任赵王朱见灂,他是朱高燧的曾孙,此人多次杀人,还试图杀害其叔父。

但明宪宗知道后,先是夺去其三分之二的禄米,同时褫夺其冠服,让他穿平民衣服读书习礼。然而第二年,明宪宗就准许恢复其冠服。可见明朝皇帝对于这些宗室,实际上是很纵容的,只要不犯威胁到皇权的大罪,一般都没什么问题。就如朱见灂这样的王爷,都能在位三十七年,还得到一个“靖”的谥号。

那么朱高燧这一脉,就没有出现过特别贤德的赵王吗?当然不是。比如朱见灂的孙子,第六任赵王朱厚煜,就是一个百分百的贤王。

[var1]

正德十三年,朱厚煜的父亲赵王朱祐棌去世,谥号“庄”。朱厚煜并未即刻袭封,直到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武宗无子嗣,所以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即明世宗。这时候通过明世宗下旨,朱厚煜才正式袭封赵王。

据史料记载:“子康王厚煜嗣,事祖母杨妃以孝闻。嘉靖七年六月,玺书褒予。”就是说赵庄王朱祐棌去世后,他的儿子朱厚煜袭封赵王。朱厚煜侍奉祖母杨氏至孝,素有名声。

众所周知,明世宗继承皇位后,曾与大臣展开一场“大礼议”之争,目的就是想尊自己生父为皇考。所以当明世宗听闻赵王朱厚煜也十分孝顺时,就特意褒奖了他。当然,明世宗也是想通过表彰朱厚煜的孝德,来突显自己想尊生父为皇考是正确的。

朱厚煜不仅孝顺,还很仁善。就在袭封赵王的第二年,他的封地彰德府出现大饥荒。在这种情况下,朱厚煜主动上疏,请求辞去禄米一千石用以赈灾。明世宗被朱厚煜的请求所感动,不仅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反而嘉奖他,然后命有司发粟。

[var1]

后来,明世宗南巡经过彰德府,还特意去见了朱厚煜一面。这次见面,令明世宗对朱厚煜很是满意,第二天就下旨表示:“已敕户部岁加禄米三百石并有微物以赐用见朕意。”

可见朱厚煜的的确确是位贤王,而且得到皇帝的肯定。而朱厚煜的贤德,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据史料记载:“康王嗜书,积聚充栋,尤通易理,自号枕易道人。”

说明朱厚煜从小就喜欢读书,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将书中的道理,作为他人生的准则,这才造就了一位贤王的诞生。朱厚煜喜欢结交文人雅士,从不摆王爷架子,这也是为什么他备受赞誉的重要原因。

为了好好研究学问,晚年的朱厚煜还特地在府中建了一座小楼,取名“思训”。他自己搬到思训楼里吃住,远离妃嫔和孩子,只让一名童仆服侍。有一天童仆起床工作,竟然却见到朱厚煜已经自缢而亡。

[var1]

朱厚煜是赵王朱高燧的后代,是这一脉的第六任赵王。他性格敦厚、素有贤名,更是受到明世宗的赏识。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像朱厚煜这样的贤王,结局一定会很好才对,那为何他会突然自缢而亡呢?

再完美的人都会有缺点,所以朱厚煜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太过于庇护宗室成员,也就是他们老朱家的人,以至于是非不分。比如当时有个辅国将军朱祐椋犯了法,朱祐椋是“祐”字辈,可见他是朱厚煜叔伯级别的人物。朱厚煜不顾其所作所为,就把朱祐椋藏到自己府中,企图包庇。

后来朝廷知道了这件事,依法处置了朱祐椋,朱厚煜也因包庇朱祐椋受到斥责。有一次,洛川王的家奴和一个通判田时雨因为买瓜起了争执,田时雨就把家奴给抓了。“好心”的朱厚煜不仅维护宗室成员,就连宗室的家奴也要维护,于是就去救这名家奴,但是没有成功,甚至加深田时雨与这帮宗室的矛盾。

[var1]

到了嘉靖时期,明朝的宗室数量已经相当多,朝廷要养活这些坐吃山空的纨绔子弟愈发艰难,所以就想办法拖延发放俸禄。许多宗室长久拿不到俸禄,就团结起来索要,在索要的过程中和当地官员发生冲突。

田时雨本来就痛恨这些宗室,见到此事,就上告这些宗室无故殴打当地官员,彰德知府傅汝砺随即派人将这些闹事的人抓起来处置。朱厚煜再次去救这些宗室,但仍然没有成功,毕竟傅汝砺抓人合情合理,而且这时候明世宗也在打击宗室成员。

自己身为彰德府的藩王,却救不了府内宗室成员,朱厚煜很是郁闷。他觉得自己实在太没用了,简直愧对列祖列宗。与此同时,朱厚煜还发现儿子朱载垸与自己的妃子私通,当时他就只剩朱载垸这么一个儿子了,因此他也无可奈何。

这些事情压在朱厚煜心上,令他难以释怀。就这样,朱厚煜最终没能过去自己这一关,竟选择自缢结束一生。

[var1]

童仆发现朱厚煜自缢后,赶紧通知其王妃张氏和儿子朱载垸。赵王自缢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明世宗闻讯震惊不已,他想不到这样一位贤王,为何会突然自缢,想必其中有蹊跷,于是就命人彻查。

朱载垸得知朝廷派人来查,害怕自己与王妃私通的事情败露,就决定将父亲之死,推到通判田时雨和知府傅汝砺身上,声称是他们将父亲气得上吊的。经过调查,田时雨和傅汝砺与朱厚煜的纠葛又被翻出来,二人承担主要责任,田时雨被处死,傅汝砺被流放。

朱载垸其实是朱厚煜庶四子,所以他并非赵王继承人。而朱厚煜长子朱载培、长孙朱翊锱皆已去世,所以赵王之位就由其曾孙朱常清承袭。不过一开始仍由朱载垸署理赵王府事务,直到嘉靖四十四年才还政于朱常清。

(参考文献《明史》《明世宗宝训》)

更多文章

  • 此一战,秦国全军覆没,三帅被俘,无一士兵逃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军队霸气场面,楚国vs秦国,秦国的历史

    [var1]秦穆公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齐心用心。晋军驻正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东北面围郑;秦军驻正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郑文公为救济国家求助紧急,派特使烛之武奉劝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晓得要灭W了。可是郑国灭W关于秦国

  • 2500年前孔子的一句“脏话”,影响千年,现在成了老师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随口骂了一句话成了口头禅,孔子最经典的言论,孔子曾经说过的经典话

    [var1]孔子出生在春秋晚期,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周游列国,他门下的学生非常多,有贵族也有寒门子弟,这些人在成为孔子的学生后都是十分的认真好学,但是我们也知道,在学生中,总有几个人是非常调皮的,比如说宰予,他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在三千弟子中也是可以排名前十了,但是这个人虽然是十分的聪明,可是却一直都

  • 孔子弟子请百姓喝粥,孔子听说后,为何派人把粥给倒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喝粥的故事,孔子弟子对孔子评价,孔子与学生喝粥图片

    [var1]孔子一生注重教育,强调用儒家思想来感化别人。他的教育理念,至今仍被后世教师奉为至理名言,他的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弟子们。在他的教育下,很多弟子都成为了克己复礼,富有同情心,且乐于助人的人。眼瞅着弟子们一天天的变化,孔子心里也十分开心。而就在孔子一位弟子大发慈悲,开棚施粥,请老百姓吃饭时,孔

  • 秦国新军20万,锐士却只有1600人,秦国特种兵选拔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精锐军队名单,秦国军队等级,秦国军武功制度

    [var1]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确立了凭军功封爵的制度,秦国军队异军突起。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秦国新军击败魏武卒,让天下为之侧目。各国称秦国这支能击败七国最强陆军的军队为“锐士”,即大秦锐士。荀子在《荀子·议兵》中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在这里,荀子对秦锐士的

  • 中国历史上竟还有个“英国”,存世300多年后,被楚国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楚国与英国,春秋战国有英国吗,战国时的楚国灭了欧洲的英国吗

    [var1]据史料记载,英国的始祖为上古时代的皋陶(gāoyáo)。皋陶是一位贤臣,在尧帝统治时期被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士”,帮助尧帝和舜帝制定了刑法和教育,因此被史学家和司法界认定为中国司法的鼻祖。因为皋陶为人正直,又善于教化管束百姓,所以被尊为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var1]舜帝继

  • 孙膑被他挖去膝盖骨刺字脸上,孙膑最终如何报复庞涓?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孙膑被庞涓挖膝盖骨,孙膑老婆是庞涓妹妹吗,庞涓和孙膑真实故事

    [var1]孙膑已然落下了残疾,如何还能斗得过庞涓呢?当年孙膑与庞涓一同在鬼谷子门下求学,庞涓求学途中,深知自己不及孙膑,早以打定主意谋害孙膑。他求学出山后,做了魏惠王手下的将军,此时的孙膑却没有急于投靠。庞涓害怕孙膑与自己争夺地位,派人将孙膑引到魏国,之后在此残害了孙膑,孙膑自此落下了双腿残疾。孙

  • 孔子因还不起乞丐祖师爷的粮食,就让徒弟还,结果一还就是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孔子当年和谁借过粮食,孔子临死前预言,孔子十大未解之谜

    孔子因还不起乞丐祖师爷的粮食,就让徒弟还,结果一还就是两千年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儒家学派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无数的中华儿女,无数后人将孔子奉为圣人,都尊称孔子为一声老师,而也正是因为这老师二字,使得无数的后人都为了孔子还了两千年的债,至今都还在还债当中,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va

  • 一个“外来物种”何以取代姜氏齐国?田氏借种的手段让人瞠目结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姜氏与田氏,田氏为什么取代姜氏,田氏能代齐姜氏吗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之外,还有更为久远的历史,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它们的故事也非常精彩,其中有一个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一个外姓人居然取代了一个国家,并且还用了一种借种的手段。让人好奇不已。也许有人会以为是类似吕不韦那样的手段,但这里的借种,却没有那么隐晦,而是大张旗鼓的,有很多人参

  • 吕不韦罪无可赦,嬴政却没有赐他死罪,为何他还要执意去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吕不韦临死前告诉嬴政的秘密,嬴政妻子,大秦帝国嬴政

    [var1]可就这么一个传奇人物,最后却犯下了很多罪无可赦的死罪,着实惹恼了嬴政,嬴政心胸大度,并没有赐死他而是选择将其流放,可吕不韦自感羞愧难当,在半路上竟然自杀了,那他为何执意要死呢?活着不好么。[var1]吕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由于多年经商,他见多识广且具备慧眼识珠的能力,当年秦

  •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原因怕是在这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所以从小家境就不好的孔子会做一字儿粗糙的活计。20多岁的孔子和其他人一样都想着当官,所以这个时候的孔子很是关心天下大事,他经常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进行思考,也时常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于是也就是在公元前532年的一天里,孔子成为了鲁国的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在孔子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