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绝对是有强迫症的一个人,为了打高丽,不惜三次御驾亲征,为了修大运河,不惜天下造他的反。
如果隋炀帝来到澳大利亚,一定会放手一搏,干一件大事,那就是修一条运河。
澳大利亚自几亿年前板块漂移以来,直到被发现,有很多地理之谜,比如,泡在大海中却遍布沙漠,地大物博,却人口稀少。
最好的地带当在东南方,那里有闻名世界的堪培拉和悉尼,除此之外,好的地方屈指可数,比起北大西洋暖流滋润的欧洲,拥有两大洋和大平原的北美,澳大利亚太背了。
最让人爱心爆棚的地方,是大陆中心的艾尔湖,它第一次被发现的时候,是一个内陆盐壳,低于海平面12米,类似于柴达木湖,估计原来是内陆海,因为太干被晒没了。但第二次被发现时却成为一个大湖泊,这是同一个地方吗?没错。
艾尔湖丽质天成,位于大陆中央最低处,四围很多河流滚滚汇聚,可惜上帝造澳大利亚时太粗心了,这些河流纷纷消失在奔往艾尔湖的路上。如果河流会说话,肯定会说,我不是在艾尔湖,就是在去艾尔湖的路上。
为什么?蒸发量太大,年2500毫米,而降水只有120毫米。澳大利亚湿润地带太少,是因为中央为大自流盆地,东南水汽丰沛,沿岸山脉也低,过了山脉如果继续抬升一定会降水丰富,就和中国四川盆地一样,太平洋水汽遇到青藏高原,还能好好下雨。
但澳大利亚中西部没有大山,所以无法降雨又因为副热带高压控制,更加干旱。
偶尔有降水多的时候,河水便能成功汇入艾尔湖,湖面可达到1万平方公里(这可不是小数目)。有水的时候,生机勃勃,一片鱼米之乡的感觉。可是每100年才有两次这样的机会。
强迫症患者最受不了生物受干渴而死,很早就想能不能从南部海湾引海水,使艾尔湖常年不干枯?
就像1000多年前隋炀帝遇到的阻力一样,工程需要投资,要有环境代价,要全部同意,总之这么好的一个主意就一直处于想想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