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亚夫、卫青、霍去病为何落选唐朝的武庙十哲?

周亚夫、卫青、霍去病为何落选唐朝的武庙十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83 更新时间:2023/12/13 1:03:50

然而,周亚夫等人不能入选武庙十哲,并没有什么可意外的。

武庙十哲

760年,唐肃宗尊姜子牙为武成王,太公尚父庙更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

当时的武庙,主神为姜太公,以张良为副祀。选张良等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左列: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右列: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拜武庙时,举杖指着白起画像说:“白起屠杀降卒,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坐在这里”?令人把白起“搬”了出去。

此后,宋人对武庙人选进行了漫长的激烈讨论,并做出了调整。

宋徽宗时,调整确定了下来。

武庙七十二将,进进出出,进行了十余人的调整。

经过调整后,张良以副祀独居一档,其余“十哲”调整如下。

东侧西向: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西侧东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张良独居一档,不与其余“十哲”并列,有杀降之举的白起,被认为有道德问题的吴起,都被换下,换上了管仲、范蠡、郭子仪。

以后,武庙又进行过一些微调,但武庙十哲的人选基本上确立下来,没有调整过了。

武庙十哲的标准

只看战功,“十哲”似乎并不能令人信服。

田穰苴、诸葛亮等人的战功,无论如何也不能位列“前十”。

然而,唐宋统治者立武庙,目的并不是为前代君王作“绩效考核”,而是希望通过祭祀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尚武氛围确立导向。

唐宋统治者将这些列于其中的名将,列为当时武人的楷模,是当时武者的榜样!

因此,选择“十哲”的标准,也就是以“社会导向”为主了。

1、兵法家居前。

经典兵家著作,是后世尚武之人学习的理论体系。

因此,留下经典兵家著作者,自然就一般能地位靠前了。

武庙的主神为姜太公。而张良“得传太公兵法”,“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当时的人视其继承了太公兵法的衣钵,以太公弟子视之。

因此,张良能位列副祀,其实并不是其“兴汉之功”,而是他在文化上与太公兵法的关系。

此外,孙武(《孙子兵法》)、田穰苴(《司马法》)、吴起(《吴子》),都位列“十哲”之列,且都居右(以右为尊)。

其实,如果看战功的话,田穰苴可能连“七十二将”都入不了。不过,其《司马法》的后世都在学,其地位自然崇高了。

2、“政兵家”居前。

“十哲”之中,许多人看起来根本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将。

比如:张良、管仲、范蠡、诸葛亮等人,他们严格意义上应该是“相”,而不是“将”。

这种以战争为重心的国策制定者,是“庙算”者,地位高于一般的纯军事将领。

这是我国古代强调“庙算”的传统,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遗产!

3、“当代”将领优先。

既然是宣传导向,自然不能只宣传古之名将,也需要树立“当代”楷模。

武庙最初由唐人所立,因此,唐代名将,自然难免有“优先权”。

唐代武庙中,唐代有12人入选“十哲六十四将”,为历代之最。

要知道,尽管唐代国祚很长,但到唐肃宗时,不过140多年的历史!

因此,大唐自己的两位军神:李靖、李勣,自然位列其中。(当然,其实不考虑这个“后门”,二李为“十哲”也没有问题)

4、“道德”因素。

这一点,在唐代时,还没有体现得特别明显。

宋代时,“以文制武”,他们对武将行为是否符合士大夫倡导的“德”十分看中。

白起、吴起被换下,其实是宋代对“德”的导向结果。

看完这四点,西汉三位名将不能位列“十哲”也就自然而然了。

“落选”之因

周亚夫、卫青、霍去病,都位列“六十四将”之列,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但要入选“十哲”,就不可能了。

1、没有留下经典兵法著作。

这就决定了:张良、孙武、吴起、田穰苴、李靖,这几位“兵法家”他们替代不了。

2、纯粹的军事将领。

如此,比起张良、管仲、范蠡、诸葛亮、吴起、乐毅这些“政兵家”来,他们又“低一层次”。

其实,去掉“兵法大家”和“政兵家”,我们会发现:唐代“十哲”,只剩下韩信、李勣两人;宋代“十哲”,只剩下韩信、李勣、郭子仪···

把哪个换下来比较好呢···

3、“位置已满”。

如前所说,唐人立武庙,自然要“优先”本朝人。

汉已有张良、韩信两位大神位列“十哲”,其人数与大唐已经相当(都是两人)。

其他人要再想“入选”,除非确实有明显优势!

然而,无论是连灭薛延陀、高句丽的李勣,还是讨灭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他们功绩不在(至少不明显在)周亚夫等人之下。

所以,其实···周亚夫、卫青、霍去病,虽然都战功卓著,但不能位列“十哲”,都不在意料之外。

总的来说,古代武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古代兵家思想:尊重经典兵学的理论,倡导“庙算”思想。

周亚夫等人虽功勋卓著,但不能位列“十哲”,也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当然,不能入选“十哲”,丝毫不影响后世对他们的尊重!

细柳营留下的“周亚夫之风”深刻影响着后世;“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豪情,更是永远激励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晚年生活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状况,玄武门之变后的李渊父子的真面目,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晚年生活如何

    一:李渊和权力无缘李渊算是名副其实的唐朝开国皇帝,只是李世民的光环太强了,很多人忽略了这个事实。然而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又干了一件让人非常愤怒的事情,唆使房玄龄等人修改史书,将大唐开国的很多重要事迹都归功于自己的身上。这对于李渊是很不公平的。而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迫退位,准确的说是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将

  • 武则天两大诟病之处,她还是功大于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全肉出装,一代女皇惊艳片段武则天,骚白武则天完整视频

    武则天时期的酷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立……有关史料统计高达27人,并且刑具和刑法可能只有明朝诏狱可以匹敌。什么定百脉、死猪愁、突地吼、求破家……真是太残忍了。特别有名的是请君入瓮的故事,来俊臣请周兴入瓮,将周兴吓得马上就招了。就连非常耿直忠臣魏元忠和神探狄仁杰都被酷吏迫害过。不同的是魏元忠受过

  • 司马懿生前摆下此局,隋唐几十年解决不了,唐高宗时期才算完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懿去世,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大哭,杨修杀了司马懿后为啥大哭

    文/古史新谈早在司马懿还是一介匹夫的时候,曹操就知道了司马懿的才干,并且派人将司马懿招进朝中,出谋划策为自己所用。我们都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对有才之人可谓是又爱又恨,一般人要是过于的聪慧,曹操难免会对其产生忌惮,但是要是没有任何的才干,也是得不到重用的,而司马懿这个人,在聪慧与平庸之间找到了平衡,让曹

  • 隋炀帝骂名甚多,为什么萧皇后还愿意与他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就知道,这大概与杨广之死有关。杨广在位期间执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们心里恨死了这位皇帝,所以才会起义频发,就连杨广手下也掀起了叛乱。大业十四年,杨广在巡幸扬州期间,被反叛的禁卫军以及宇文化及缢死。很多人都认为杨广是罪有应得,自然也就没人愿意费那个心思替杨广建造一个豪华的帝王陵墓了。

  • 他被武则天立为娘家继承人,却自毁前程结局凄惨,原因让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事件,狄仁杰与武则天谈太子继承,武则天娘家

    武则天十四岁就进宫为妃,一开始是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唐太宗去世的时候,因为没有生下一儿半女,25岁大好年华的武则天被迫到长安感业寺为尼,两年后就被一直藕断丝连的唐高宗李治接回皇宫;59岁的时候丈夫李治驾崩武则天守寡,终于在67岁的时候登基称帝,82岁驾崩。不管权势如何显赫,武则天毕竟是一个

  • 隋文帝死在1座宫殿中,李世民入住后,半夜发生1件事让他心虚胆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隋文帝,隋文帝与李世民哪个伟大,李世民和隋文帝谁厉害

    仁寿宫,距离长安城三百二十余里,位于陕西麟游县天台山的山谷之中。此地依山傍水,夏季清凉宜人,堪称避暑佳处。仁寿宫始建于开皇十三年,规模宏大,工艺精良,美轮美奂金碧辉煌,堪称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不过,这座富丽堂皇的避暑行宫,从开工以来,就一直不太平。由于工程量巨大,朝廷征调各地数万民夫工匠,工地昼

  • 李世民自认是老子的后代,僧人法琳说:你是鲜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的鲜卑血统,法琳和尚下场,唐代高僧法琳

    不仅如此,法琳和尚还说,老子的爸爸是韩虔。韩虔既穷又卑贱,生下来就是一个先天跛足,没有耳朵的独眼怪胎。韩虔身体不好靠乞讨为生,活到72岁还是老光棍。后来,韩虔要饭要到了益寿氏的家宅旁边,遇到了一个老保姆,他见色起意,于是就有了老子。李世民越听越生气,但他还是要表现出作为帝王的宽容。李世民说,听说你说

  • 唐朝诡事录:南州四子凭什么看不上欧阳泉,商人地位为何那么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欧阳权的行为,南州四公子是很不屑的。他们觉得,欧阳权这种浑身是铜臭的商人,不配和他们玩。所以就算欧阳权一直想赞助他们,他们还是看不起欧阳权。石桥纹破后,欧阳权无法接受心中的名人,因为自己的私心,杀了自己的朋友和兄弟。我想在家上吊。好在,无名苏和陆凌风及时赶到。在苏无名眼中,欧阳权比南州四子以钓鱼

  • 隋炀帝临死前说了三句话,只为了实现他最后这个可怜愿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于隋炀帝的全面评价,历史学家对隋炀帝的评价,隋炀帝简要评价

    且,隋炀帝还跟其他亡国君主死的不一样,比如上吊煤山的崇祯,被掠走,最后死于苦寒之地的宋徽宗等,隋炀帝是被自己的骁果军(俗称:御林军)的统领:马文举拿刀逼着死的。当时隋炀帝早已众叛亲离,连自己掌控的御林军,都决定跟着宇文化及等,一起反了大隋。那么隋炀帝对此果真一点不知道吗?其实他是知道的,因为在这之前

  • 收到李渊这封来信后,李密大喜过望,却浑然不觉已中了李渊的套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密投靠李渊,李渊李密怎么认识的,唐朝李密与李渊的关系

    当时天下流传一首歌谣,叫做“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解释出来的意思是,一个逃亡出来的姓李的人将来要坐天下,而跑到扬州的皇帝(杨广)就再也回不来了,“勿浪语,谁道许”如果是一个谜面的话,那么谜底就是一个“密”字。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外加这句流传的歌谣谶说应了自己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