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和宋朝在言论管控方面的差距,苏轼、欧阳修在清朝必死无疑

清朝和宋朝在言论管控方面的差距,苏轼、欧阳修在清朝必死无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4/1/18 1:52:49

乌台诗案如果发生在清朝,便足以团灭苏轼、司马光、王诜等人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上书谈论新法弊端触怒王安石,故而遭到于是谢景的弹劾,苏轼只得请求出京任职,被任命为杭州通判,此后又先后被调任密州知州、徐州知州和湖州知州。

按照惯例,官员在调任之后,不论升降都要上谢表,于是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在调任湖州知州后,便给宋神宗上了一道《湖州谢表》,然而却没想到就是这么一封普通的文书,竟给自己惹来大祸。

身为诗人的苏轼,在北宋那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在被迫出京为官的情形下,这封《湖州谢表》中便发了些牢骚,例如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本来只是发些小牢骚,结果却被朝中的新党加以利用,说其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乃是公然讽刺朝廷,是对皇帝的不忠,于是一顶大帽子便被扣在了苏轼头上。

为此还嫌不够,新党又对苏轼往日诗作进行潜心研究,从中挑出大量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番牵强附会之下,朝中便形成了一片倒苏之声。宋神宗大怒之下,命御史台严加审查。

元丰二年(1079)十月十五日,御史台上报苏轼诗案审理情况,不仅苏轼暗讽朝廷之事被坐实,就连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收藏苏轼诗词的大臣名士也被牵连其中。李定、舒亶、王珪等更是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而神宗则由于祖训而举棋不定。

后来,在诸多大臣和王安石的求情之下,苏轼这才得以免死,但却被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且无权签署公文。而驸马王诜则因与苏轼交往过密被削除一切官职,王巩则被发配西南,苏辙也被牵连,被贬为筠州酒监。张平方、司马光、范镇等人则各被罚红铜二十斤或三十斤。

在对文人相对宽容的宋朝尚且如此,如果“乌台诗案”发生在大兴文字狱的清朝,那结果简直不堪设想,苏轼本人那定然是必死无疑,就连王诜、王巩、苏辙恐怕也难以幸免,至于司马光等人就算不死,恐怕也得脱层皮。

《朋党论》如果出现在清朝,欧阳修也是必死无疑

庆历四年(1044年),欧阳修向宋仁宗上了一篇奏章,这便是著名的《朋党论》,目的便是为了驳斥保守派的攻击,他认为志同道合的君子结成一个团体,乃是天经地义之事,甚至列举了上古、舜时期的例子,证明君子结为朋党不仅无害,且可以万众一心的治理国家。

欧阳修之所以会写《朋党论》,乃是对保守派攻击自己“结党营私”的一种反驳。要知道,历朝历代皇帝对朋党之害都是深恶痛绝的,朝臣对于“结党营私”这种罪名更是避之不及。恐怕也只有在政治较为开明的宋朝,欧阳修才敢公然替朋党正名,而且仁宗在阅读完欧阳修所言之后,竟然还颇有感悟,认为其说的有些道理。

可是如果欧阳修的《朋党论》出现在清朝呢?雍正皇帝便曾读过《朋党论》,对于欧阳修的说法他则是嗤之以鼻,甚至还写了一篇《御制朋党论》来反驳欧阳修,他认为:天尊地卑,君尊臣卑,做臣子的,“义当惟知有君”,思想上必须与皇上保持一致,如果“心怀二三,不能与君同好恶,以至于上下之情睽,而尊卑之分逆,则皆朋党之习为之害也”。

而根据《雍正朝起居注》中的记载,雍正在读过《朋党论》之后,说了一句“宋欧阳修‘朋党论’创为邪说,……设修在今日而为此论,朕必诛之以正其惑世之罪!”可见,欧阳修的《朋党论》如果出现在清朝,那定然是必死无疑。

宋朝对于“士大夫”的确很是宽容,只要不是事涉谋反之罪,最多也不过流放而已,再加上宋朝的大赦极多,大臣们顶多是换个地方生活些日子,并无多大损伤,因此大臣们才敢于仗义执言。然而在言论管控极为严格,文字狱大兴的清朝,下场无疑将会极为凄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人是民国的大军阀,却因一重要功绩,死后得以安葬在八宝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唯一入葬八宝山的军阀,军阀为什么葬在八宝山,国军哪些将领安葬在八宝山公墓

    然而,在这无比光荣的地方却埋了这么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也不是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前辈。反而,他曾经还是我军的敌人,他就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大军阀龙云。按照常理来看,这样一个人是没有资格在去世后被埋在八宝山的,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他为中国做了些什么呢?据说,龙云出生时就天生异象,他的母亲在分

  • 嘉庆原本不是乾隆心仪的储君人选,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嘉庆说故事里的嘉庆个人资料,嘉庆传奇安嫔与嘉庆,嘉庆传位给谁了

    乾隆先后看中的三位皇子均早逝乾隆虽然在位时间够长,但其立储君则属于比较早的,其即位后不久,便密立皇次子永琏为储君,奈何其先后密立的两位储君和欣赏的一位皇子却先后去世。皇次子永琏:永琏虽然是乾隆的第二个孩子,但却是他的嫡长子,其出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其生母乃是后来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与富察

  • 曾国藩为何要发誓“不给子孙留金银”,不让子孙入伍当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曾国藩子孙近况,骆秉章杀石达开后曾国藩如何评价,人穷少说三句话曾国藩

    曾国藩在晚清危难之时操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成为了大清的“中兴之臣”,从一个无权无势的书生成为了国家重臣,曾国藩付出的艰辛又有几人能够体会?都说钱财是身外之物,可世间之中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而曾国藩就做到了,他晚年的时候就发誓“绝不留银钱与后人”,并且不准其后人入伍,要远离权力的纷争。曾国藩虽没有留

  • 曾国藩幕府二十五大金刚中,以文胜武,走出的唯一一位军机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二十五大金刚中老大自然是曾国藩一手提拔起来的淮军统帅李鸿章。李鸿章也是曾国藩幕府中走出的唯一一位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遗憾的是,李死后才被朝廷追封为一等肃毅侯,生前一直是伯爵。李鸿章虽然是曾国藩所有学生中后来混得最好的,但曾国藩并不认为他是自己心中完美的学生。曾国藩对李鸿章的能力毫不怀疑,但对他的

  • 清朝的狱中工资极低,为何还人人抢着做?工资虽低,油水却很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时代,贪腐问题较比前朝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本加厉。清朝皇帝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为官员发放“养廉银”,希望以此避免官员的腐败,然而一方面他们小觑了贪官们无尽的贪婪,另一方面他们忽略了那些基层官员。而就是后者,比如监狱里的狱卒,却成为整个朝代最恐怖的蛀虫,。提起监狱

  • 我们都被历史课本骗了!真实的太平天国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承认太平天国吗,太平天国 真实历史,评价太平天国历史影响

    每一个朝代进入暮年,总是伴随着各种动荡接踵而至。尤其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清朝,在被全世界欺负的同时,还不得不对付自己的人的叛变。清末有两次著名的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而相对于后者被清政府利用以至于惨遭绞杀,显然是前者的话题性更多一些。至今仍有许多历史爱好者在讨论“假如太平天国没有灭亡

  • 会做官的人,洞察力多厉害?看张之洞斩杀假光绪的故事,城府变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899年,就是戊戌政变的次年,这时的光绪帝被慈禧囚禁在瀛台。然而,这一年湖北武昌金水闸的一间公馆,突然来了主仆二人。主人二十来岁,仆人四五十岁,没有胡须,说话带着女人腔。主仆二人穿着华丽,出手阔绰,而且仆人给主子端茶奉食都跪着呈上,称主人为“圣上”,自称“奴才”。住在金水闸的大都是闲居候缺的官员,

  • 他是清朝唯一吸食成瘾的皇帝,为戒烟下令将送烟具的太监乱棍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一股吸食鸦片的狂潮中,连皇帝——道光帝也成了烟客,并且,他是当时最早的一批烟客之一。道光是清朝皇帝中唯一吸过鸦片的皇帝,且吸食成瘾。然而,他道光帝却是一个“明君”,当他觉察到鸦片对人身心的摧残和毒害时,立即开始了醒悟,对人说:“此物如果不禁绝,一旦流行到内地,不但可以亡家,而且可以亡国。”于是,

  • 民国一代才子,为诗意跳江自尽,负了爱他一辈子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民国最痴情的三大才子,情史很乱的民国才子,民国4大才子

    天才总是孤独的,朱湘也不例外。朱湘祖籍安徽太湖,生于湖南沅陵,3岁时母亲因病辞世,11岁时父亲又离开了他。父母双亡之后,朱湘由哥哥抚养长大。由于父母早逝,朱湘自小养成了孤傲、偏执与敏感的性格。按照当时的习俗,父母在他还未出生时就给他定下了娃娃亲,未婚妻是大家闺秀刘霓君。刘霓君出生于官宦之家,典型的大

  • 除了中国以外,外国人都认为此人是大清最牛的人,却背负永世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清最厉害的人物,大清最强的官员,大清文臣

    对于李鸿章,用时运不济四个字来形容应该非常贴切。他出生那年,法国大革命刚刚结束,欧洲的动荡基本结束,各国开始养精蓄锐把下一个目标对准了神秘富饶的东方古国。而工业革命就像催化剂,蒸汽机驱动着钢铁巨轮,彻底点燃了列强的侵略野心。就这样,文明的西方人来到这片美丽辽阔的土地上,对他们眼中的野蛮人做出了野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