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患难与共
明正统十年,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不幸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南)被掳,酿出了震惊朝野的“土木堡之变”。
阶下囚的生活分外艰辛,据史料记载,当时英宗住在破旧不堪的蒙古包里,夜幕降临后北风呼啸着从四面八方灌进来,英宗手脚都冻僵了,时常夜不能寐。
每到这时,一直跟在英宗身边的锦衣卫袁彬,就解开衣襟将英宗的脚放入怀中,用身体为英宗取暖。而当英宗被迫长途转移,遇到车马不能通行的泥泞路段时,袁彬就背着英宗走。有时英宗感怀自身遭遇,一时冲动想要放弃生命时,又是袁彬化身心理专家,对英宗百般开导,为英宗燃起生的希望。
生活中无微不至照料英宗的同时,袁彬还在政治上替英宗精心筹谋。一次,也先派人找英宗提亲,欲将妹妹许配给英宗,以便用“美人计”挟制英宗。
英宗一时不能决断,只得找袁彬商量。袁彬对英宗说,陛下是明朝天子,若是娶了外族人,只怕气节尊严尽数丧失,日后只有任人摆布了。
英宗听后,深以为然,便婉拒了也先的提亲。也先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派人给英宗送去六名美女做丫鬟,试图继续挟制英宗。
眼见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就这么堂而皇之地来了,英宗赶也不是,留也不是,顿时没了主意。这时,又是袁彬一语定乾坤,他对英宗说道:“陛下只需说'待朕归国娶妹时,再将六女纳为媵从,也算不负令妹了'即可。“
靠着袁彬的指点,英宗成功躲过了也先的算计,而袁彬也因为多次救助英宗,成为了英宗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一次,袁彬因感冒发烧昏死过去,英宗见状急得扑在袁彬身上大哭,边哭边喊着袁彬不能死。
谁料英宗抱着袁彬这么一通折腾,昏迷中的袁彬出了一身大汗,感冒竟然不治而愈。此后袁彬一直陪伴在英宗身边,不离不弃,等到景泰元年,英宗还朝之时,袁彬又随侍英宗左右,一路护送英宗回到中原。
然而,造化弄人,困顿中与袁彬相依为命的英宗,却在重新夺回皇权后,负了曾经共患难的袁彬。
02蒙冤下狱
景泰八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重回天子宝座。复辟后,英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曾与他患难与共的袁彬提拔为指挥佥事,而后又升为都指挥使,全权执掌锦衣卫。
此时朝野中人人都觉得袁彬是英宗面前的红人,大家眼看着凡是袁彬所请之事,英宗无不依从,就连原先内阁辅臣商辂的宅院,英宗也毫不犹豫地赐给了袁彬。
然而,这看似君臣和睦的一幕,其实是袁彬与英宗的最后一段蜜月期。重新走上至尊之位的英宗,如今最为宠幸的锦衣卫并非袁彬,而是协助他发动“夺门之变”的门达。
同为锦衣卫,门达与袁彬的为人却有着天壤之别。据史书记载,门达得宠后,就广布眼线在朝堂里来了个大清洗,制作多起冤案打击异己,专擅朝纲,到最后,满朝文武就只剩下内阁首辅李贤与袁彬不肯依附于他了。
素来小心眼的门达,自然把袁彬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门达便去英宗面前告御状,举报袁彬的老丈人王钦非法集资,袁彬未能管好亲属,理应停职审查。
门达的举报信上达天听后,朝臣们都以为明英宗必会死保袁彬,谁料明英宗只是淡淡地说:“既然如此,那让袁彬退赔赃款,既往不咎吧。”
这一次投石问路,让门达意识到在英宗心里,袁彬的旧恩已消磨得差不多了。门达顿时没了顾虑,他很快就再次举报袁彬收受贿赂、夺人子女为妾,用官府木材建造私宅等等罪名,请求英宗将袁彬下狱查办。
这些罪名自然都是门达构陷袁彬的莫须有之罪,可正如门达所料,英宗对袁彬的感情早已淡了。听闻袁彬犯罪,英宗毫不在意地说道:“随你处置吧,记得给袁彬留条命就行了。”
有了英宗这句话,门达立刻将年过花甲的袁彬下狱问罪,期间用尽各种酷刑,试图逼袁彬承认莫须有之罪。
袁彬的遭遇传出后,一时间“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毕竟天下人虽然都知道袁彬是冤枉的,可连曾与袁彬生死相依的英宗都不在乎袁彬的清白了,其他人还敢替袁彬说话吗?
您别说,还真有敢说话的人。这个人名叫杨埙,是个漆工,与袁彬素不相识,可当袁彬的遭遇传出后,杨埙激于义愤,冒着巨大的风险敲响了登闻鼓,上疏天子称:“陛下还记得袁彬当初为了保护您受尽了磨难吗……如今想陷害袁彬的人虽然不是陛下,但这件事实在让天下臣民心中难安啊。”
在杨埙的努力下,袁彬被判处绞刑,准许输财赎死,贬去南京,总算保全了性命。
03美满结局
袁彬被贬南京后,丝毫没有怨恨明英宗。他利用闲暇时间,回忆并整理了与英宗在瓦剌的点点滴滴,写成《北征事迹》,字里行间里满是温情。
就在袁彬闲居写回忆录的同一时间,天下风云几度变幻。天顺八年,明英宗病逝,门达失去靠山,被群臣联袂弹劾,罢职流放。
袁彬得以平反昭雪,重掌锦衣卫。他仍旧一如既往地厚道,不仅专门准备了丰厚的盘缠给门达送行,毫不怪罪门达险些致他于死地,还在再次执掌锦衣卫的数十年间,带领锦衣卫尽忠职守,一改锦衣卫弄权索贿,构陷他人的歪风邪气,让这一时期的锦衣卫成为了一股清流。
成化十三年,袁彬去世。此时明朝天子已换成了朱见深。他感念袁彬的功绩,追赠袁彬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左军都督。
当初拼死守护少年英宗的袁彬,总算有了圆满结局,这也让“好人没好报”的魔咒不攻自破。诚然,好人的人生中也会有风雨,但每一次心怀善意播撒的种子,终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开出灿烂的花朵。
参考资料:《明史》、许译文《袁彬<北征事迹>研究》、《明英宗实录》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