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姚广孝临终前曾提出一要求,朱棣听后很是纠结,为何最后还是答应

姚广孝临终前曾提出一要求,朱棣听后很是纠结,为何最后还是答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488 更新时间:2023/12/8 12:00:16

1348年,姚广孝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长大后却对医学不感兴趣,反而对佛学道学十分在意,14岁时,姚广孝便出家成了一名道士,随师傅学习阴阳术,后来姚广兴又拜入佛家,成为一名和尚。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百废待兴,他在全国征集通儒学的僧人进宫做事,姚广孝便在其中,来到京师,他并未被委以官职,后来宫里事情做完后,朱元璋便将这些僧人赏赐给自己的儿子,就此,姚广孝便来到了燕朱棣的身边。

朱棣并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等到了朱允炆继承为帝时,他便有了造反之心,关键时刻,姚广孝利用自己和尚的身份劝朱棣起兵,朱棣说民心都是向朝廷的,自己起兵恐怕不能成功,对此姚广孝有自己的一套说辞“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姚广孝还请来当时有名的相士给朱棣算命,最终得出结果,朱棣将来会夺得天下。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再加上朱允炆的逐步削藩,朱棣最终决定起兵,我们都知道,古代时期藩王是不能随意进京的,而姚广孝也给了朱棣一个很好的起兵借口“清君侧,靖国难”也就是说,皇帝身边有小人,进京是为了帮助皇帝。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朱棣是造反行为,而这也不过是他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罢了,朱棣造反过程中,率自己军队与朝廷作战时,屡屡不利,譬如攻打济南时,三个月都没打下来,姚广孝此时便要轻取京师,攻陷京城。

朱棣听后,立马率兵朝南京打去,就这样,因为朝廷大军都在外面,京城无险可守,朱棣势如破竹的便攻打入京城,最终夺得江山登基为帝,史称”明成祖“

朱棣当上皇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接下来的便是论功行赏,在朱棣心里,他最认可的人,便是姚广孝,在他整个造反过程中,姚广孝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他也准备给姚广孝最高的赏赐,可是面对朱棣的诸多赏赐,姚广孝都婉言拒绝,并且重新回寺庙当了和尚。

后世来说,我们不得不佩服姚广孝的聪慧,他自知功高震主,再加上朱棣本身就是一个多疑之人,因此,面对姚广孝的行为,朱棣本人也十分欣慰,他除了没有给姚广孝权力,他给了姚广孝最高的荣誉。

1418年,姚广孝病重不能上朝,居住在庆寿寺中,朱棣多次前往探视,并且指示要尽力治愈他,不过这时的姚广孝已经是病入膏肓,无力乏天,最后,朱棣便问姚广孝有没有什么请求。

临终前,几十年没有向朱棣开口的姚广孝,最终向朱棣提出了一个要求”僧溥洽系久,愿赦之“僧人溥洽已经被关了10多年了,希望陛下能够赦免他。

朱棣听到这个请求,很是纠结,不过最终他还是答应了姚广孝,在自己辉煌的一生中,姚广孝对自己帮助很大,并且可以说得上是自己唯一的朋友,朱棣虽然有百般纠结,他还是答应了老朋友的请求。

我们现在来说说溥洽是谁?历史上诸多未解之谜,譬如朱棣攻入南京时,并没有直接打入皇宫,反而是等了三天,最后建帝朱允炆一把大火烧了皇宫,而人不知去处,这就是一未解之谜,有人说,溥洽便是那个最后帮助朱允炆的人,而也只有他知道朱允炆最后的去处。

因此朱棣登基后,便随便找了个理由将溥洽关了起来,希望能从他口中得知朱允炆最终去处,但是溥洽始终未松口,就这样,他一直被关了10多年,如果不是姚广孝临终提出这一请求,那么朱棣肯定是不会轻易放过溥洽的。

当时已经天下太平,朱允炆不知去处,朱棣虽然很想知道,但是姚广孝临终提出要求要释放溥洽,他也选择了答应,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明白,相对于眼前的友谊和尊重,他不愿再纠结于一个没有结果的期望。

更多文章

  • 宋朝官二代都是混蛋高衙内吗?两大原因强有力地约束他们不瞎胡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衙内是什么身份级别,宋朝衙内是干啥的,宋朝衙内相当于什么职位

    两宋是儒家兴盛的时期,读书始终是官二代生活的主题。两宋141位宰相,官二代有62人,其中53人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只有9人纯靠祖荫得官。从这个统计也可以看出,宋代官场官二代所占比例始终不如平民百姓,而且官二代绝大多数也靠科举晋升。就总体而言,宋朝官二代至少不比其他任何时代的官二代差。元代的“旧臣勋

  • 北宋打造最强军团,眼看要灭亡西夏,却被这个二货折腾毁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西夏有多厉害,西夏与北宋,一句话描述北宋和辽西夏的关系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登基,这位忍够了北宋憋屈场面的青年皇帝下定决心啃掉西夏,因此不惜血本打造了足以争锋辽夏的骑兵军团。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爆发内讧,宋神宗闻报后果断拍板,于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元丰五路伐夏”战役轰轰烈烈上马。五路作战部队全是赫赫有名的精兵猛将,一路表现出彩,把西夏军

  • 宋仁宗遭遇行刺,案件却不了了之,竟是不起眼的她一手操作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仁宗行刺,真实的宋仁宗案件,宋仁宗深度分析

    关键时刻,曹皇后坚定地拉住了宋仁宗,要求太监、宫女们紧闭宫门,不许任何人出去,同时命人从侧门去找都知官,让他带兵救驾。另外命人打水准备,因为刺客找不到皇帝,很可能会放火焚烧宫殿。果然,不久刺客便放火了,一直烧到帷幔之上。幸好宫内早有准备,火很快就被扑灭。此时护驾官兵也到了,当场杀死了三个刺客,另一个

  • 朱元璋想杀高僧,让高僧作诗,高僧说“错”一个字,朱元璋: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哥哥刺杀朱元璋,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是哪里人,历史的朱元璋和小说的朱元璋

    当朝皇帝,仅仅是通过文章或者是一些作品当中,那些语句进行曲解,已达到制造罪名的目的。其实朱元璋对于文字狱同样是大力推崇者之一,虽然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却早就为了自己的将山,逐渐的逝去了当初起义时的初心,所杀人数更是动辄上万。其中,一位明朝的高僧,仅仅是因为回答了一句朱元璋的提问,便被朱元璋记在了

  • 和珅被赐死,嘉庆用一句话揭露了原因,看完才知道什么叫帝王心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从乾隆时期就开始出现衰弱的迹象。乾隆当时重用和珅,和珅在后世的眼里就是一个大贪官,可是别忘了他还是个能臣。他在朝里文武方面的官职都有。他还会四种语言,文学方面都有他的贡献。他在经济上能力超群,当时还未国家赚钱,他就是国家的钱袋子。所以,他能当上宰相,绝不可能只靠拍马屁就能当得了的。其实和珅被炒的

  • 康熙总共有55位后妃,其中有4对是同胞姐妹,创下了大清一项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的后妃一览表,康熙一共有多少个妃子及子女,康熙有多少后妃和子女

    通过对大清康熙后宫数量的统计,康熙共有55位妻妾,在大清皇帝中首屈一指,但是我们竟然发现康熙后宫竟然有四对同胞姐妹。放在现代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如出现这种多女侍一夫的现象会显得很特别,而在当时贵族家庭,尤其是皇室家族,这种现象很普遍,比如皇太极的姑侄、姐妹一同入宫,嫁给皇太极为妻,而相对于康熙这样四对

  • 乾隆三大宠臣:和珅、刘墉、纪晓岚谁官最大?其实乾隆很厌恶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墉纪晓岚和珅对比图,和珅和刘墉纪晓岚的关系,和珅对纪晓岚和刘墉态度不一样

    在电视剧里,和珅和纪晓岚不仅同为乾隆身边的宠臣,二人更是针锋相对,关系紧张,其中和珅的贪婪滑稽,纪晓岚的机智幽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只是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真正历史中的他们是否也和作品里展示的一样呢,不妨让我们走进史册,掀开蒙在他们身上的那层神秘的面纱。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是,电视剧在挑

  • 古人死后嘴里含物品:乾隆含活物,慈禧含夜明珠,武则天含的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慈禧口中含的夜明珠,慈禧死后嘴里含着的黑珠子是什么,慈禧嘴巴里的夜明珠去哪里了

    以秦始皇为例,就一直安排江湖方士,帮助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以求长生不老、天地同寿。只不过找了一辈子,最终还是难逃死局。后续的帝王们,在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后,终于认清现实,不再为理想而奋斗。虽然无法做到长生,但死后尸身不朽,又成了不少皇帝的另外一个目标。为此,他们专门设下一些保护,保证精神湮灭之后,

  • 清朝有一类人权力非常大,和珅忌惮万分,皇帝也不敢轻易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类人就是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是对清朝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世袭,即子承父位,罔替,即隔代不讲爵位,世代享有尊贵身份跟荣华富贵。整个清朝一共有十二铁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在开国之时立下显赫功勋的皇室宗亲,有着配享太庙的殊荣,还有四位是在清朝中后期为皇帝稳固江山立下大功而被恩封,比如怡亲王允祥,为雍正赴

  • 他是清朝翰林,他连死人都骂,他就是周作人的祖父周福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作人的祖父周福清,周福清,周福清科甲多少名

    周福清是读书人,骂人从来没不带脏字。但是他骂起人来太厉害,他连死人都骂,他骂的死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嫡长子周伯宜(鲁迅和周作人的父亲)。 周伯宜是个郁郁不得志的文人,热衷于科举考试,却只得了一个秀才,连举人都没有考上,更别说是进士了。更不幸的是,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周伯宜被革去秀才身份。周伯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