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年,姚广孝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长大后却对医学不感兴趣,反而对佛学道学十分在意,14岁时,姚广孝便出家成了一名道士,随师傅学习阴阳术,后来姚广兴又拜入佛家,成为一名和尚。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百废待兴,他在全国征集通儒学的僧人进宫做事,姚广孝便在其中,来到京师,他并未被委以官职,后来宫里事情做完后,朱元璋便将这些僧人赏赐给自己的儿子,就此,姚广孝便来到了燕王朱棣的身边。
朱棣并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等到了朱允炆继承为帝时,他便有了造反之心,关键时刻,姚广孝利用自己和尚的身份劝朱棣起兵,朱棣说民心都是向朝廷的,自己起兵恐怕不能成功,对此姚广孝有自己的一套说辞“臣知天道,何论民心”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姚广孝还请来当时有名的相士给朱棣算命,最终得出结果,朱棣将来会夺得天下。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再加上朱允炆的逐步削藩,朱棣最终决定起兵,我们都知道,古代时期藩王是不能随意进京的,而姚广孝也给了朱棣一个很好的起兵借口“清君侧,靖国难”也就是说,皇帝身边有小人,进京是为了帮助皇帝。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朱棣是造反行为,而这也不过是他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罢了,朱棣造反过程中,率自己军队与朝廷作战时,屡屡不利,譬如攻打济南时,三个月都没打下来,姚广孝此时便要轻取京师,攻陷京城。
朱棣听后,立马率兵朝南京打去,就这样,因为朝廷大军都在外面,京城无险可守,朱棣势如破竹的便攻打入京城,最终夺得江山登基为帝,史称”明成祖“
朱棣当上皇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接下来的便是论功行赏,在朱棣心里,他最认可的人,便是姚广孝,在他整个造反过程中,姚广孝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他也准备给姚广孝最高的赏赐,可是面对朱棣的诸多赏赐,姚广孝都婉言拒绝,并且重新回寺庙当了和尚。
后世来说,我们不得不佩服姚广孝的聪慧,他自知功高震主,再加上朱棣本身就是一个多疑之人,因此,面对姚广孝的行为,朱棣本人也十分欣慰,他除了没有给姚广孝权力,他给了姚广孝最高的荣誉。
1418年,姚广孝病重不能上朝,居住在庆寿寺中,朱棣多次前往探视,并且指示要尽力治愈他,不过这时的姚广孝已经是病入膏肓,无力乏天,最后,朱棣便问姚广孝有没有什么请求。
临终前,几十年没有向朱棣开口的姚广孝,最终向朱棣提出了一个要求”僧溥洽系久,愿赦之“僧人溥洽已经被关了10多年了,希望陛下能够赦免他。
朱棣听到这个请求,很是纠结,不过最终他还是答应了姚广孝,在自己辉煌的一生中,姚广孝对自己帮助很大,并且可以说得上是自己唯一的朋友,朱棣虽然有百般纠结,他还是答应了老朋友的请求。
我们现在来说说溥洽是谁?历史上诸多未解之谜,譬如朱棣攻入南京时,并没有直接打入皇宫,反而是等了三天,最后建文帝朱允炆一把大火烧了皇宫,而人不知去处,这就是一未解之谜,有人说,溥洽便是那个最后帮助朱允炆的人,而也只有他知道朱允炆最后的去处。
因此朱棣登基后,便随便找了个理由将溥洽关了起来,希望能从他口中得知朱允炆最终去处,但是溥洽始终未松口,就这样,他一直被关了10多年,如果不是姚广孝临终提出这一请求,那么朱棣肯定是不会轻易放过溥洽的。
当时已经天下太平,朱允炆不知去处,朱棣虽然很想知道,但是姚广孝临终提出要求要释放溥洽,他也选择了答应,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明白,相对于眼前的友谊和尊重,他不愿再纠结于一个没有结果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