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什么不选择秦王晋王燕王等嫡子继位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什么不选择秦王晋王燕王等嫡子继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37 更新时间:2024/2/7 6:30:05

下面小枫和大家一起来具体看看。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92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在这一年皇位继承人皇太子朱标病逝,朱标这一死,朱元璋的其他的儿子就有点蠢蠢欲动了,大哥死了,皇帝的位置能不能轮到我们呢?尤其是朱元璋的第二子第三子和第四子,特别是朱棣未来的明成祖,这个家伙有才能和才干,是皇太子的热门人选,可是朱元璋很意外地宣布朱标的儿子为皇太孙,以后皇位的继承人,也就是以后的建文帝了,其实朱元璋这样做可以理解,老朱严格遵守嫡长子继承制!

[var1]

嫡长子主要是指嫡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妻一般主要指的是结发妻子、正妻、元配、原配、正房、正室、大老婆、第一个老婆,说这么多只是高孙嫡长子的身份很重要。西周时期,周王实行宗法,其规定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而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相比之下其他的都是小宗了,因此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嫡长子继承。至此,嫡长子继承王位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从此以后中国的历史中出现了一个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西周以后的各王朝,基本上都执行周朝宗法制所规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拥有政治继承权。嫡次子和庶子按照身份等级不同,获得不同的次级政治地位,形成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制度。

[var1]

在周朝时期,周天子的政治地位和财产主要是由他的嫡长子继承,其他的诸子被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诸侯的一切,而诸侯的其他诸子则是成为了卿大夫,卿大夫的嫡子继承卿大夫的一切,诸子成为士,士嫡长子继承士的一切,诸子则是成了平民,平民的嫡长子继承他的一切不过还是平民,而平民的诸子则会成为奴隶!

从这一套体系中可以看出来在周朝时期的森严的等级制度,有的人会因为出身高高在上,有的人会地位越来越地下,也就是说同一伙兄弟因为身份不同,过了几代之后就会成平民甚至是奴隶,紧紧是因为出身,这太可怕了,这和富不过三代有相同的意义吧。

[var1]

在那个淳朴的年代特权阶级也会成为奴隶,想想都不可思议,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嫡妻省的都是女孩怎么办呢?中国古代各王朝统治期间的女子,除在家族无男系成员情况下,通常不具备政治上的继承权(例外情况是独女招夫入赘),因此女子并不在嫡长子继承制的范围之内。但女子有与家族男系成员相比不平等的经济继承权。通常体现为按家庭财产分配的一份嫁妆。按汉族惯例,该份嫁妆仅为该女子独占,并不归于夫家所有,可传于自己所生的子女,若该女嫁后无出,理论上嫁妆会被娘家收回。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女子与兄弟共同继承父母遗产的事例。

而到了现在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度,婚姻也没有什么嫡妻正妻了,女儿和儿子一样都有继承权,父母的财产都可以继承。

唐朝时立嫡的顺序是:嫡长子最先、嫡长孙次之、嫡长孙同母弟、嫡长子同母之次弟、嫡长子不同母之嫡弟(父亲续弦之嫡母所生的儿子),然后按庶子、庶孙的顺序往下排。看到没有嫡长子死了,嫡长孙补上,如果嫡长孙不行早夭的话,他的兄弟在补上,然后才能轮到嫡长子的兄弟。

[var1]

朱允炆当上皇太子很有可能和这个有关系,朱允炆是朱标的次子,朱标的嫡妻和长子早夭,朱允炆的母亲成了续弦的嫡妻,朱允炆成了实际上的嫡长子,所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他成为了皇太孙,即使没有朱允炆,他还有兄弟,怎么也轮不到朱棣,可是朱棣狠呀,将朱允炆赶下了皇位,最后朱允炆不知所踪,而他的兄弟不是早夭就是被朱棣囚禁然后暴卒,就连最后朱允炆都不知道是死是活,这些只有永乐大帝知道吧。

其实小枫还认为朱元璋不选择其他的嫡子而选朱允炆还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稳定。除了朱标,朱元璋的嫡子还有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晋王朱棡、老四燕王朱棣、老五周王朱橚四人,其中秦王、晋王、燕王均为赛王,他们镇守边塞,拥有军权,可以说能成为赛王,能力都不差,尤其是燕王朱棣,能文能武,脾气秉性都很像朱元璋。

[var1]

在朱元璋的众多皇子中,只有朱标的威望能镇得住他们,朱标去世以后,其余的嫡子都没有朱标的资历和威望,立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会引起其他嫡子的不满,互相不服,而朱元璋将他们分封为藩王,驻守各地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起到藩屏帝室的作用,如果皇子之间产生嫌隙,帝国的根基将从内部动摇,这显然不是朱元璋想要的结果。

[var1]

其次,朱标作为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是朱元璋从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就认定的唯一接班人,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培养朱标,也为朱标他日继位之后能有所作为做了很多铺垫工作。朱元璋对他的期望很大,可是他的早逝对朱元璋打击也很大,出于对朱标早逝遗憾的弥补和维护自己精心构建的政治体系,以及对皇太孙朱允炆的喜爱,朱元璋选择将皇位隔代传给朱允炆了,所以,其他嫡子自然也就没机会了。

最后,朱元璋为了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极力推崇宗法制度,而嫡长子继承制又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这也是朱元璋跳过其他嫡子,直接传位于嫡长孙最终重要的原因。“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在嫡长子继承制中嫡长子在继承权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先权。正常情况下,皇位的归属是毫无悬念的,朱标继承皇位是迟早的事儿,虽然朱标英年早逝了,但是从法理上讲,朱标一脉仍是正统。所以,从维护宗法制度层面,秦王、晋王、燕王等都得靠边站。

[var1]

更多文章

  • 吕不韦墓冢封土高大,位置明显,为何秦始皇没找到?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不韦的墓,吕不韦墓图片大全,吕不韦墓是谁发现的

    [var1]通过金钱珠宝,帮异人疏通了在秦国的关系,走了华阳夫人的门路,使得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从阶下囚一下飞跃到了秦王,异人坐上王位后没有食言,把吕不韦封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至此,吕不韦的这项政治生意做成功了,获利不计其数。异人死后,秦始皇嬴政继位,吕不韦被尊为“仲父”,官至相国,一人之下

  •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出四个字,被人诟病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信被杀后萧何说了四个字,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的评价,萧何韩信对话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英雄豪杰都不断涌现,他们可能是在政治上有着一定作为的谋士,也可能是平定战乱,抵御外敌的英勇将领,甚至是民间普普通通的百姓,有着造福后世之人的功绩,总之江山犹在,英雄辈出。而在这历史上众多的英雄豪杰之中,曾经古代王朝的十大名将应该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比较多的关键人物,他们都有着过人的本

  • 马服君赵奢为何没有入选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时期赵奢,战国名将赵奢之战,战国名将赵奢有多厉害

    [var1]可能有朋友还对赵奢不太熟悉,小兔子先简单来介绍一下,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贵族,曾经逃亡到燕国,担任上谷(燕郡,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辖今张家门以东,吕平以北)守备。后回到赵国,担任征收田租的官吏。收租时,平原君赵胜家不肯出租,赵奢依法处置,杀平原君家主事者九人。平原君发怒,要杀赵奢。结果

  • 春秋战国第一雄关函谷关,汉武帝时为何东移了300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春秋战国石门关现状,战国时函谷关,春秋战国函谷关有多高

    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位置在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是秦国东面的门户,在这里发生了很多征战和故事。春秋时,函谷关尹喜迎接从周天子都城洛阳辞职西游的老子,老子在这里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

  •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为什么鲜为人知?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蔺相如真的完璧归赵吗,蔺相如完璧归赵为何后续鲜为人知,蔺相如背景资料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臣和武官是一样重要的。古时候的赵国就有一文一武,两位非常重要的官员也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廉颇和蔺相如。[var1]他们两个的故事,人们在书本上也曾见到多次,其中以负荆请罪和完璧归赵最为出名。负荆请罪不仅告诉我们要像廉颇一样知错就改,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蔺相如的家国情怀,明白了一个国家的发

  • 此计由孙子发明,令世人愤恨,让四大名将骂街,而秦国却用得最6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兵锋历史,秦国对赵国使用的两次反间计,秦国反间计

    [var1]例子一: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廉颇在几次进攻失利后,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多次挑衅,赵军都置之不理,结果没办法,秦国派出间谍向赵王进言,说秦国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一来立马秦军就怂了,结果赵王信了,将廉颇换成了赵括,结果赵国长平之战惨败。[var1]例

  • 他是汉初倔老头,敢怼刘邦,韩信都妒忌,死法太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杀韩信最经典的一段话,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张良韩信刘邦三兄弟故事

    [var1]郦生刚开始报门的时候,这货对门子说,我想见沛公,商量天下大事,门子给刘邦汇报说,门外有个文质彬彬的老头,刘邦一听就推辞不见。这倔老头一听刘邦不见,发飙了,手握宝剑,怒目而视,恐吓道:我不是文质彬彬的老头,我是高阳酒徒。刘邦很不情愿的请老头进去,老头一进门,差点发飙,原来刘邦正在让两个美女

  • 号称楚国“吕不韦”,儿子当上楚王,封地是中国最大城市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淮南王封地今何在,春申君封地,吕不韦封地为何在洛阳

    战国时,楚国也出了个“吕不韦”,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了楚王。[var1]周朝有个嬴姓诸侯国,位于古代淮河流域,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战国时期,黄国有一个后代叫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前272年,黄歇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和楚国结盟。黄歇陪同楚国太子熊完作为

  • 春秋战国名将都是哪国人,现在属于哪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战国名将一览表,战国和春秋时代的名将,春秋战国的将领有哪些

    [var1]孙武,齐国乐安(今山东省)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范蠡,楚国宛地(今河南省)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田穰苴,齐国(今山东省)人。春秋时期,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

  • 都要国破家亡了,赵王迁为何还要杀李牧?细读《史记》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李牧的军事集团力量太过于强大,让当时的赵王感到比较惶恐1、李牧,本身军事成就是比较多的,对于当时的赵王来说,其实统治是不利的李牧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那么李牧对于当时赵国的贡献其实是非常多的。因为在很多国家攻打赵国中,就是因为李牧将军的存在,使得这些国家对于赵国并没有一个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