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问清官:你可有贪污?清官:不拿点没法养家!让人捏了一把汗

雍正问清官:你可有贪污?清官:不拿点没法养家!让人捏了一把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97 更新时间:2024/1/24 2:42:22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我们的监管力度可能没有那么好,所以很多的官员都存在贪污的行为,虽然每一朝皇帝都会严查这样的行为但是毕竟天高皇帝远,就算是皇帝手段再狠对于那些离得远的官员来水也是没什么用的,他们贪污起来毫无畏惧因为古代通讯并不是很发达,他们的行为几乎很难被发现,就算你只是一个小官,也可以靠着贪污大赚一笔,有的人仅仅是一个知县,当被查处的时候家里也能够有几十万两的银子可见古代这些官员贪污的力度有多么大。而且在古代这些官员有很多的贪污手法,国家禁止一样他们立马就能想到政策来应对,最见的有这几种。

首先是克扣缴税的粮食。在古代每一户农民都是按时要给国库上交粮食的,各级官员就需要负责这件事情,他们就经常在这里动手脚。衙门把用来测量粮食的斗,都故意做得比正常的大一号,而且还规定,要将斗装到堆成个尖尖的小山坡,才算一斗。衙役门还会对着这个斗,踢上几脚,让粮食洒落,这些洒落的粮食,就会落入了收粮衙役的口袋。衙役将粮食上交后,又轮到了县令、知府等的层层收刮,最后才进入国库。然而官员对外就说是在运送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损耗,所以提前就留下一点以免到时候上交的时候不够斤称,老百姓很单纯官员们这么说他们也只能选择相信,但其实官员的刮分,才是最主要的损耗,对于百姓来说这些粮食就是他们的口粮,少一点他们就有可能会饿肚子。

第二种是古代的时候老百姓是需要缴税的,有的就需要直接交银子,老百姓门自然是没有银锭子,只有一些细碎的散银,所以官服就有一个任务是把这些散银全部浇筑成银锭子,因此一些官员就会在这里做手脚,他们声称百姓交上来的银子不纯所以最后下来会有缺损,或者是官府烧制银锭子需要交一定的柴火钱,总之他们就是想办法从中克扣一点。这样一来,往往百姓要缴纳一两的税,实际却要缴纳1.2两。重新冶炼是有耗损,不假,但也没有20%那么多吧,多出来的部分,自然是进了官员们的口袋了。

第三种办法就是利用国家的政策,在古代只要是你开垦荒地的话国家就会给你一定的补贴,因此官府门卫就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每年都会谎报一些数据,这样一来国家发下来的钱就会被这些官员给吞了。但是只要你开垦了荒地,以后有了收成就需要缴税,这些要缴的税,自然是摊牌到老板姓身上了。所以百姓们就比较可怜了,不仅没有土地还莫名其妙要交钱。

这几种贪污手段,基本上成了官员们贪污的惯例,而且到了清朝,更是到了贪污腐败盛行的地步。这里面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朝前期,官员们的俸禄实在太低了,所以这些贪污手段,就被光明正大的摆在了明面上。比如,那些上交的银子,因为重新冶炼而出现的耗损,就成为“火耗”,又可称为“耗羡”或“羡”。当然了,他们百姓征收的“火耗”,可比真正的“火耗”,高出了上百倍。

大家都知道雍正其实是一个治国很严厉的皇帝,他看到这种情况,肯定要大力开展反腐行动了,于是就决定将这些“火耗”充公。这时,一位官员跳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反对将火耗充公。这个官员就是沈近思,他可是雍正时期的名臣、大清官,史书上记载,他去世时,室无余赀,连下一顿饭钱都没有了,最后还是吏部出钱给他办的丧礼,所以沈近思就是大清官一个。

雍正心里犯嘀咕了,怎么清官也跑出来反对我啊,于是就问原由。沈近思回答说:“自古以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皇上将火耗充公,官员的肯定还会想出其他方法,继续收刮老百姓,最后受苦的还是那些穷苦的百姓,正因为我以前也当过县令,知道这是肯定行不通的!”雍正听了之后,接着问:“那你当县令之时,可有贪污!”沈近思老实回答道:“官员们不拿点没法养家啊!”这回答着实让人为他捏把汗了。

作为一代君的雍正,肯定不会因为这一句话,就免掉一位能力超强的官员了。后来,经过雍正的了解得知,他手低下的官员,俸禄确实低得可怜,但是,他并没有听从沈近思的建议,他还是将火耗充公了,同时,给那些七品以上的官员,发放了养廉金。

但是,这并没有解决清朝贪污腐败的问题,一方面,下面的八品、九品小官,并没有拿到养廉金,火耗又被充公了,于是他们就更加变本加厉的从老百姓身上收刮。另一方面,官员们向往上爬就必须打点关系网,单单靠养廉金,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贪念是无穷的,所以雍正此举,并没有换来清朝的强盛,几十年后,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还出了史上最大的贪官珅。

更多文章

  • 雍正的清西陵被打开后,为何突然有人大喊:赶快离开,把墓封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清西陵开过吗,雍正为什么迁移清西陵,雍正为啥会到清西陵

    要说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文明从未断绝,可以大体连贯的传承下来的,那么我们中国可以非常自豪的站出来,因为我们中国从上古时候起就有了记载历史的习惯,这个好习惯千百年来从没有被废除过。也正是由于这样,所以我们才能知道各朝各代的历史,不断吸取经验,也才有了如今我们的千年文化,不过凡事都有纰漏,历史也一样,

  • 雍正的三大宠臣中,为何只有李卫得以善终?其实秘诀只有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对李卫到底有多好,李卫为什么是雍正宠臣,雍正四大宠臣之李卫

    雍正之所以能够顺利登上皇位,其中功劳最大的就是隆科多与年羹尧,但是他们的下场却非常惨。这并不是因为雍正想要卸磨杀驴,而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年羹尧和隆科多曾经为雍正的登基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因此年羹尧在雍正继位之后,年羹尧手握重兵,拥有非常大的权力。但是后来年羹尧仗着自己劳苦功高,就开始渐渐地目中无

  • 雍正登基后大家才知道:为何康熙临终前选择了四阿哥,而非八阿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可以说是清朝生儿子最多的皇帝,能排上序号的皇子就有24位,还有11位尤殇,还未来得及排上序号就拜拜了,所以皇长子胤禔的前面还有4位小阿哥,可惜都没活过2岁。要是后来的咸丰、同治也能有这样的生育能力,也不至于让慈禧把持朝政了。不过儿子多也有烦恼,那就是继承人问题。早年的康熙最喜欢的儿子是胤礽,因为

  • 雍正残酷多疑,宠臣少有善终,为啥只有李卫被信任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对李卫到底有多好,李卫凭什么成为雍正第一宠臣,雍正死后李卫怎么善终

    李卫是雍正众多宠臣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纵观雍正一朝,对雍正忠诚有功,被雍正提拔起来的宠臣能臣非常之多,然而当这些人身居高位后都受到了雍正的打压。大家都熟知的隆科多和年羹尧,当初为雍正当时皇帝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当这两个人持功自傲时,雍正毫不留情地除掉了他们。 其他诸如张廷玉,鄂尔泰等人,虽然很得雍正器

  • 雍正杀年羹尧不是欲加之罪,他贪了400万两,雇了270辆马车转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年羹尧被杀,雍正杀了年羹尧多久后死了,雍正到底杀没杀年羹尧

    清朝宫廷有四大谜团,雍正一人就占了两个。这就是雍正即位和雍正暴死。雍正一生都很神秘,康熙年发生的九子夺嫡,尤其是在太子被废后,作为四阿哥的雍正既不是九子中能力最强的,也不是排行最靠前的,加上他的母亲是宫女出身,品阶也很低,可以说没啥背景,并且雍正那时给人的感觉是置身于佛学中,也不上心谁当皇帝,可最后

  • 雍正即位后为什么八爷九爷突然暴毙?到了末代皇帝时真相终于揭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溥仪不仅仅是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更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说起他的一生,其实是非常悲催的,当年光绪皇帝去世后,因其没有留下子嗣,所以慈禧太后命令年幼的溥仪当皇帝,这样她就能继续垂帘听政了,可惜没多久慈禧就去世了,清帝国的权力落到了隆裕太后手中,按理说隆裕太后既然夺了溥仪的权力就应该好好对待他,但事实

  • 雍正为何拒绝与康熙葬在东陵,是雍正心中有鬼,怕死后无脸见父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临终谈雍正,雍正陵寝在东陵吗,康熙晚年如何对待雍正

    雍正45岁继位,58岁离奇死亡。在他身上有太多的民间传说。其实,雍正帝与康熙帝一样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之多。雍正不按常理出牌,我形我束。史上最早穿西服的就是雍正,至今在故宫尚保留他的这一画像。秘密立储制度是雍正首创的。有效地控制了皇子们结党营私,争夺储位的现象。

  • 雍正临终前告诫:杀谁都不能杀此人!乾隆上位,此人却被大卸八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看不起雍正,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吗

    甚至有人说是他是败家玩意儿,把国库的钱都花光了,导致了清由盛转衰,但今天小编不评价他们的功过,要说一个人,一个反贼,一个雍正不让乾隆杀的反贼,曾静。要知道,当初雍正就是看中了乾隆的孝顺,才让他当了皇帝,所以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死后,乾隆居然敢违背自己的命令,杀了自己不让杀的人,要知道当初雍正在临终前再三

  • 雍正临死前曾交代,后世之君不可杀此人,乾隆登基后就将此人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七年,湖南靖州有个叫做曾静的秀才,因为他学业不精,参加科举屡屡不中,在读了反清名人吕留良的大作后,产生了对社会不满的情绪,于是借着雍正登基的时候“篡位”来说事,写了一封策反书信,然后将这封信给了岳钟琪,岳钟琪是当时的川陕总督(他是岳飞的后代),岳钟琪看完后不敢耽搁,随即将书信呈交给雍正,很快曾

  • 无论穷富,无论尊卑,都要谨记左宗棠这句话,给人生开个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左宗棠最精辟三句名言,左宗棠妻子,左宗棠 经典语录

    左宗棠的一生是功名显赫的,但也坎坎坷坷。他的人生以40岁为分水岭,前半生,不过是个私塾教师,考不中功名;40岁之后,才人生开挂。后来,在他的书当中,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激励后人,是: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这句话是说,人在逆境中要保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在顺境中则要保持低调,宽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