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栎阳对秦国而言意味着什么?秦国的崛起与其有什么关系?

栎阳对秦国而言意味着什么?秦国的崛起与其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031 更新时间:2024/1/28 7:30:07

栎阳,在战国时期,曾当了三十四年秦国的都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古栎阳在我国都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商鞅变法而闻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 九都八迁与栎阳

周孝王时,非子受封并邑于秦。秦国由此而生,秦邑也成为了秦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都城。而从发源地到咸阳,在五百多年间秦国其实先后共定都九地。对于这九都八迁,我们常简略地表达为:西犬丘(秦人在建国前的居住地)→秦→汧→汧渭之会→平阳→雍→泾阳→栎阳→咸阳。

虽然九都八迁可被简略地表达为由甲迁到乙,再由乙迁到丙的“直线式”,但真实的秦国迁都其实充满迂回。秦献公迁都栎阳的背后便有许多故事。

决定将都城迁至栎阳的秦献公是秦灵公赵肃之子。虽是太子,秦献公的继位之路却并不平坦。因为秦灵公的王位被秦灵公的季父悼子继承,也就是秦简公。秦简公后来又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秦惠公,然后是秦出公

然而秦出公在继位时年仅四岁。根本不可能把持朝政的他在次年就与母亲一起被大臣们杀害。早年因秦简公继位而出逃国外的秦献公则被大臣们迎回,终于夺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回看九都八迁的简略线路,您或许会以为秦献公是在泾阳继位的。但据《吕氏春秋当赏篇》的记载,众人杀秦出公,立秦献公皆是发生在雍地。因而在秦献公继位前,秦国的都城其实是位于雍地。

那“夹在”雍和栎阳之间的泾阳又是怎么一回事?这答案得回到秦献公之父秦灵公的时代去寻找。秦灵公时期,秦国与晋国的斗争持续,而秦国的国力已不如秦穆公时期。所以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确保国都的安全,秦灵公从雍迁都至泾阳,并在此培植出自己的势力。

而在秦简公突然继承王位之后,并未按照制度继位的他在满是秦灵公势力的泾阳自然行事不便。于是秦国的都城又被迁回了雍地,直到秦出公时期。而凭借众臣弑君才夺回王位的秦献公在雍地也多有不便,所以秦国又一次迁都。只是这一次秦献公选择的是新都栎阳。

二、 布局栎阳之抉择

为何秦献公不回到其父已打下基础的泾阳,而是要选择此前从未做过秦国都的栎阳呢?《史记秦本纪》记载的秦献公的一则“求贤令”或许就是答案:“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

栎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是当时“北却戎翟,东通三晋”的商业要地和秦魏前线。把国都建在冲突区一般说来都不是什么良策。但秦献公有的是“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的战略。

秦献公想东伐的对象自然是老对头魏国。在他继位前,魏国曾夺取了秦国的战略要地河西一带。所以秦献公冒着风险迁都栎阳,首要的目的就是巩固前线并夺回河西。所谓的“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归根到底也是霸西戎,伐东方,称霸天下。所以迁都栎阳,只是秦献公为实现霸业迈出的第一步。

三、 栎阳与秦国的崛起

虽说秦献公是怀着大志迁都栎阳的,但栎阳于他成就霸业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毕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迁都从不是小事。更别说在迁都栎阳前秦国已经经历了从雍地到泾阳再到雍地的一番折腾。

栎阳在秦国历史上还真就有这么重要。首先,秦穆公当年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靠的正是对河西一带的控制。秦献公由此知道河西的重要性。而栎阳正是他初继位时秦国靠近河西的交通要地。事实上,在建设国都栎阳时,秦献公也更像是在建造一个军事要塞。

同时,栎阳此前从未做过秦国国都。就像秦简公为摆脱秦灵公势力而从泾阳回到雍地一样,秦献公迁都至栎阳也有摆脱陈腐的旧贵族势力的考量。而摆脱旧贵族的下一步,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

前文提到,在秦简公即位后秦献公即出逃国外。而他逃去的地方正是经历了李悝变法的魏国。虽然秦国与魏国不和,但秦献公一点都不介意“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本人就推行了一系列新政,诸如重新编制户籍并“以户籍相伍”,在栎阳建立商市以促进经济发展。

而在秦献公之后,秦孝公招揽到了变法天才商鞅,并允许商鞅以栎阳为起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各种改革。如果不是秦献公选择的栎阳,作为新国都没有旧国都那么为旧贵族所约束,那商鞅的改革之策或许只会停留在立木取信的第一步。

因而即便后来秦孝公又将秦国国都迁到咸阳,栎阳作为战略要地的地位也未曾改变。栎阳本就是商贾云集的要地,再加上秦献公和秦孝公对商业的推动,即便秦国国都改为咸阳,栎阳还是秦国的一大经济中心。在秦国于秦孝公时期真正收复河西地区期间,栎阳作为军事前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说秦孝公是“拱手而取河西”,为秦始皇威震四海打下了基础,那么秦献公和栎阳就是秦国最后一次由衰转盛的转折点。尽管栎阳只做了34年秦都,但它却塑造了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变法,参与了一次伟大的崛起。

标签: 栎阳秦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华尔纳在敦煌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偷盗敦煌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尔纳,敦煌,历史解密

    后因为他的经历与收获,使他获取了很大的荣誉。于是他决定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考察活动,目的地仍是敦煌,主要是为了更多更好地揭取壁画和搬走彩塑。于是着手组建第二次考察团,考察团成员由6人组成:华尔纳、杰恩、丹尼尔·汤普森(负责剥离壁画)、阿兰·普列斯特、霍拉斯·史汀生(负责测绘)、查理德·斯达尔(负责摄影

  • 古代状元作为科举第一名 古人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探花和状元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读书人考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开心?在古龙先生所著的武侠作品《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有着一句非常知名的话,“小李飞刀,例无虚发”,这里的小李飞刀指的就是李寻欢,他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小李探花”,因为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杨行密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行密,南吴,历史解密

    杨行密(852年-905年),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史称南吴太祖。杨行愍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883年)拜庐州刺史,归淮南节度使高骈。光启二年(886年),因高骈要求,改名杨行密。乾宁二年(895年),封弘农郡王。吴越王钱镠派兵攻打杨行密,兵进苏

  • 秦始皇有三十多个孩子,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有三十多个孩子,都是怎么死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二世胡亥继位之后,逐渐的他发现自己当初私改圣旨的事情,有人在背后议论。当时虽然公子扶苏已经被他害死了。但是秦始皇还有二十多个儿子和十个公主。这些人的存在很有可能被用来当做推翻自己的主人。于是胡亥就跟赵高商议该如何解决。赵高也非常

  • 面对西南叛乱,汉昭帝刘弗陵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弗陵,西汉,历史解密

    刘弗陵,即汉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少子,母为钩弋夫人。他登基时年仅八岁,因此遵照汉武帝的遗诏,由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就在汉昭帝刚刚登基的元年,西南却发生了叛乱,这可真是给了年幼的汉昭帝一个下马威。当时西南地区益州廉头、姑缯、牂柯谈指、同并等地二

  • 关于穆齐奥·克莱门蒂的评价怎么样?他对世界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穆齐奥·克莱门蒂,意大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1801年,克莱门蒂发表了他著名的Op.42 & Op.43,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rt of Playing the Pianoforte & Appendix (《钢琴演奏艺术导论及附录》),这本著作为他赢得了很高的评价,并取得了广泛的成功。克莱门蒂还写了一篇关于和声

  • 贾科莫·普契尼有着怎样的创作生涯?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贾科莫·普契尼,意大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民族歌剧19世纪中叶,法国的浪漫主义已经退火,文学欣赏者对作家们不加控制的想象力已经厌倦。他们要求符合生活真实的故事。于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意大利出现了“真实主义”的歌剧流派,歌剧的题材取自日常生活,创作上追求紧张的戏剧情节和夸张的情绪,华彩的抒情曲调、较自然的感情、丰富的朗诵调受到欢迎。其

  • 狄仁杰都已经承认谋反了 武则天为什么还是没有杀狄仁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狄仁杰谋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狄仁杰承认谋反,武则天为何不杀?我国最为繁华的一个朝代可能大家都了解,就是当初的唐代,唐中宗创造了刚开始的唐代,惋惜好景不长。才在位一年,他的宝座就被他的母亲武则天无后给抢了,他也遭到了降级为庐陵王。武则天执政期间,有人发动谋反

  • 明朝为什么不到最后一刻,就不放弃辽东地区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辽东地区,历史解密

    后金崛起初期,明朝面临着巨大的苦难,但始终没有放弃辽东地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万历末年、天启年间,明军始终都在与后金军苦熬苦斗。天启年间,若非受权阉魏忠贤的干扰,致使熊廷弼制定抗金的计划受到了掣肘,恐怕明军在辽东的形势将会大为改观。熊廷弼死后,明廷启用袁崇焕

  • 石敬瑭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侄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石敬瑭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侄子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石敬瑭,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他不惜认贼作父,认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为干爹,不仅如此,为了获得耶律德光的支持,他还和当时的卢龙(幽州)节度使赵德均比着“卖国”,赵德均把石敬瑭河东地盘“卖”给了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