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庆哥历史解析
寒门出贵子,布衣出英雄的故事向来引得人们赞叹。朱元璋就是这其中的楷模。不过悉数中华五千年上上下下,但凡站在金字塔最顶端的人,都多少有点追求。譬如秦皇帝追求美人,唐皇帝追求长生,而布衣出身的朱元璋追求的恰恰就是权力。也许你会有疑问,朱元璋贵为帝王,权力自然至高无上。可朱元璋作为一位十分有追求并且特别勤奋努力的皇帝,他追求的是中央集权。在大明王朝初建,天下四海安定之后,朱元璋找各种借口将为他打江山的功臣屠戮殆尽,为的就是能够把所有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同时,疑心颇重的朱元璋唯恐功臣再次起兵造反,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朱元璋自负且自卑,这就是他对权力极度渴望的原因。但是,有一个人,让朱元璋整整容忍了七年。这个人就是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胡惟庸。
由于明王朝是由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所以每每上朝之际,朝堂之上大半站的都是朱元璋的老乡。胡惟庸也不例外,他与朱元璋都是濠州府人。并且在胡惟庸的背后,还站着一大批濠州老乡,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久而久之就结成了一支党羽,史称淮西集团。胡惟庸正是靠着背后庞大的淮西集团,站在了权力的顶峰。每当大臣呈递奏章,胡惟庸都会先审视一遍,看到弹劾自己的奏章便偷偷扣下销毁。有这样的丞相监国朱元璋自然是不乐意的,他把胡惟庸当做开国的功臣委以重任,而胡惟庸却是他为昏君肆意糊弄,这让朱元璋对丞相这个职位产生了难以磨灭的阴影,故而筹谋着如何借胡惟庸之手彻底废除丞相职位,自己独揽大权。
胡惟庸能够坐上丞相的位置,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在丞相之位一坐就是七年。七年间,他虽然偶尔扣扣奏章,收受贿赂,却没有能够一击致命的过错。然而人性总是贪婪的,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胡惟庸终于嚣张跋扈到朱元璋忍无可忍,准备杀之而后快之际,胡惟庸带着整个淮西集团意图谋反,几番筹谋后,决定邀朱元璋至家中除掉后自立为王,经过周密布置,此计已然万无一失。
没想到终有一失,是为人祸。就在朱元璋准备前往胡惟庸家中一探究竟之时,一名得知内情的太监拼死阻拦下马车,却说不出一句话。朱元璋惊觉有异便登上城楼远眺,发现胡惟庸家中藏有重兵,这才惊觉他的谋反意图。大怒,遂将胡惟庸等人一一处死。
帝王之怒,血流千里。由此事牵扯株连三万余人,并废除由来已久的丞相制度,史称胡惟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