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字带有羞辱性质的指向了当时中国4.5亿国民,意味着每人都要拿出一辆银子来,清政府自然不可能一时间筹集到如此多的款项,所以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其中俄国人出兵满洲,因此要求最多,为1亿3037多万两,这无疑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巨大负担。值得一提的是,签下这个条约之后,清朝只还了10年就倒塌了,那么剩下的钱怎么办呢?
按照原则,那么自然就是接下来的政府慢慢的偿还了,这实际上也是国际惯例,一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一直到2010年才还完对法国的赔款,而后来袁世凯政府,段祺瑞政府,再到国民政府,掌管主权之后,都有在慢慢的赔损这一笔款项,毕竟他们都需要获得西方列强的支持,不过庚子赔款最终倒也没有还完,就让我们看下它们去向吧!
首先是美国,在1904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认为,应该和中国改善关系,促进两国更好的经济交流,因此决定放弃剩下的赔款,并且将一半清政府已经支出的赔款退还,但是退还的并非现金,而是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并且资助去美国留学的学生,这也是最早向中国释放善意的国家,清政府派去美国留学的学生当中,很大一批成为了将来的栋梁之才,包括詹天佑、胡适等人。同时美国还在中国成立12所教会大学和医院,包括著名的燕京大学和协和医院。
1926年,随着中国局势的风云变化,为了让国民政府当局承认自己在中国租界的合法地位,因此英国议会也通过了退还庚子赔款的议案,和美国一样,这笔款项将会被英国选派留学生教育项目,当时 “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正是留学归来的胡适。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为了争取北洋政府的支持和承认,因此主动放弃了此前俄罗斯丢过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退还庚子赔款中尚未支付的部分,1924年,两国签订《中俄协定》,明确规定退款除了用来偿还中国政府业经以俄款为抵押品的各项债务外,余数全用于中国教育事业,由中苏两国派员合组基金委员会。
法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总数为39.158万余法郎,折合美金为7.555万余元。按照协定,这笔款项将会补充到中法实业银行,还有少数退款则被用来创办北京的中法大学。
而至于其他的国家,中国在一战爆发后作为协约国参战,同时提出了缓付庚子赔款的条件,日本意大利等国都表示同意,在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从而不用再偿还德国的赔款,而奥匈帝国也解体。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先后在1925年、1926年、1933年和中国政府签订协议,放弃索要了剩下的庚子赔款,
还有日本,在1936年以后,中国因为双方的摩擦而暂停了赔款的支付,二战后这笔款项自然废除,当然了,在以上的这些国家当中,“退还庚子赔款”实际上指的是中国用购买其他资产的方式来垫付赔还未曾支付的赔偿,也就是说除了美国之外,中国还是要继续出钱的,截止到1938年,中方实际上支付了帝国主义赔款5亿7千多万两,为赔款总数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