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为何不杀鳌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功劳确实太大

康熙为何不杀鳌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功劳确实太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68 更新时间:2024/1/4 14:07:12

鳌拜出生将门,他的祖父索尔果在努尔哈赤时期统领镶黄旗,他的父亲卫齐在皇太极时期任盛京提督,他的叔父则更显赫,是清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此外,鳌拜的哥哥卓布泰在顺治朝时授征南将军,弟弟巴哈也是顺治朝的领侍卫内大臣。

鳌拜自幼和其他满洲贵族一样,善于弓马骑射,成年后技压群雄。起初,他只是皇太极身边的一个小侍卫,他的升迁完全是真刀真枪拼来的。

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发兵攻打毛文龙据守的皮岛,别看皮岛这个地方不大,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直接威胁到盛京的腹地,清廷几次进攻始终无法攻克皮岛。当时鳌拜从征军中,在阿济格制订兵分两路的计策后,鳌拜主动请缨,率部攻打皮岛,并立下军令状,视死如归。

在明军的猛烈炮火攻击下,鳌拜冲锋陷阵,一时间士气大增,清军奋勇争先,最终攻克了皮岛。鳌拜一战成名,皇太极下令晋封三等男爵,并赐号“巴图鲁”。

崇德六年(1641),松锦会战,锦州是明朝的军事重镇,清军入主中原就必须要攻克锦州。这一年,鳌拜跟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围攻锦州。而这时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大军入驻松山,猛攻清军。

鳌拜率镶黄旗护卫在进军途中遭遇明军,迎头给予痛击。然后不等军令下来,又乘胜追击,一直打到明军大营之前。鳌拜五战皆胜,因功晋升一等梅勒章京。同年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支援锦州,鳌拜率兵沿途追杀撤退的明军。这一次松锦会战,直接击垮了明军的主力,为清军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鳌拜也因战功赫赫,升为护军统领。

清入关后,鳌拜于顺治元年(1644)跟随阿济格进攻守卫西安的李自成农民军,一路攻陷四城,降三十八城,又与多铎一起瓦解了大顺军,攻克了六十三座城池。顺治三年(1646)正月,鳌拜随肃亲王豪格进攻张献忠部,除了云贵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外,基本上肃清了四川的农民军。入关后鳌拜参加了大小数十次战役,军功卓著,为清朝立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在大清开国时期,不仅仅是鳌拜战功显赫,爱新觉罗氏的子孙以及满洲贵族们几乎人人都有军功。如果以军功论,鳌拜也算不上是佼佼者。但鳌拜有一点是旁人比不了的,那就是对皇太极和顺治帝的忠心。

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病逝后,肃亲王豪格与多尔衮展开了帝位争夺。作为镶黄旗护军统领的鳌拜与两黄旗大臣索尼、谭泰誓死效忠先皇,极力拥护先帝之子肃亲王为帝,反抗多尔衮,甚至不惜准备武力相抗。后来双方各自让步,拥立了幼子福临即位。

鳌拜反对多尔衮这为他日后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先后三次迫害誓死不屈服于他的鳌拜。第一次是在顺治元年,鳌拜征讨大顺军立功后,由于阿济格没有奉旨班师回朝,且谎报战功受罚,结果鳌拜战功不被论述,还被罚了几百两银子,甚至还因他庇护谭泰等人,差点被革职。

第二次是顺治五年(1648),鳌拜因部下冒领战功被革职罚银。后来又被告发在皇太极死时“擅自发兵丁守门”,鳌拜被论死罪。第三次是顺治七年(1650),多尔衮生病,想要顺治帝探望他,他就请贝子锡翰传达,然而转脸又责锡翰,还把鳌拜治了个包庇罪,再次论死。

鳌拜在多尔衮执政期间吃尽了苦头,直到多尔衮去世才算是苦尽甘来。顺治帝亲政后,对于鳌拜始终未屈服多尔衮深表赞赏,并对其加以重用,并在顺治帝去世后与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位列四辅臣。

鳌拜一生南北征战,身先士卒,历经三代皇帝,功勋卓著。尽管后来擅政弄权,康熙帝给他定下了30款重罪,本应斩立决,但康熙帝还是不忍杀他将其囚禁。不久,鳌拜死于狱中,康熙念及他的功劳,追赠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雍正时期,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宫内到处是井,为何没人敢喝里面的水?主要因为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十八井布局,清朝皇室饮用水源,清朝皇宫里水井

    北京本地的水不怎么好喝,平民没钱对付喝,皇室肯定是不喝的。所以皇宫里的井水一般都是拿来使用,而不是饮用。明清两代,皇室饮用水都是来自玉泉山,乾隆更是亲封玉泉山为天下第一泉,除了下江南时,曾用趵突泉水代替过之外,其他时候,都是喝玉泉山的水。老北京城西直门,明清两代都走这个门往皇宫运水。故宫里面的井水,

  • 光绪变法失败,看看用的都是啥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是的:1.聘请君主立宪制国家有识之士:担任皇帝老师;2.组织亲王、贝勒:建立贵族议会;3.招安孙中山、袁世凯等人:组织人民议会;4.组织内阁:有计划推动君主立宪制;5.对有血债者:通缉归案总之不能让康有为反垄断“变法权”。起码应该跟六叔通通气儿啊。不能脱离宗室,更不能脱离八旗和士大夫。戊戌变法,问题

  • 考古队探查1989年盗墓贼炸开的曾国藩墓后,为什么要永久封存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作为一名非常具有争议色彩的历史人物,他与其徒弟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他们的名声响彻了整个晚清时代,为我国推动了新命运的发展……他们毫无疑问是时代的功臣,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下其中一位最具有争议的大臣——曾国藩。曾国藩祖籍湖南长沙,父亲中年入仕,所以对长子曾国藩给予了厚望,从

  • 抗日战争最惨烈一战,指挥官竟是个书呆子,结局却让人肃然起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抗日重大事件典型人物,书呆子黄维,吴司令说索智义是书呆子

    这位书呆子名叫黄维,在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儒家气息,当然,他也一直以“君子之道”为自己的为人准则。他的身上散发着文弱书生的气息,这让许多人轻视他、质疑他,但是他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自己,令众人心服口服。英军入侵中国以来,中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而抗日战争的胜利,则让中国摆脱了人人可欺的

  •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15师物资匮乏,一个地主提供子弹前来支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西安事变发生之后,中国内部的抗日力量组成统一战线,正式开始了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抵抗和进攻。日本由于自身资源比较贫乏,并且中国地域广袤,没有办法在短短时间内彻底占领中国,于是便进入了相持阶段。此后中国军队不断取得胜利,将日本侵略者一点一点地赶出中国的领土,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由此可以看出,中国

  • 康熙给国库留下800万两,雍正留下6000万两,“败家子”乾隆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乾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乾隆的爷爷康熙和他的父亲雍正皇帝。说起康熙想来大家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就是《鹿鼎记》里生擒鳌拜的皇帝,康熙在清朝的12位皇帝中能力应该是非常出色的一位,他8岁登上象征权力的最高宝座,少年天子登

  • 康熙口误叫错水果名,君无戏言,后人不但没改名,反而喜欢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炎炎夏季,水果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种消费品,夏日能吃上水果也是一种幸福的事情。其实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并不是所有人能吃上水果的,平民百姓无非只能吃到苹果这种水果,毕竟在我国苹果的产量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稀有水果只有皇室才能享受,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一种水果就是哈密瓜。这里就要从康熙三十七年说起

  • 1907年,梁启超迎娶二房王桂荃,新婚之夜说:娶你可以,但无名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只见草棚里躺着一位老妇人,她双眼紧闭、身体僵硬地蜷缩在角落里,瘦如枯骨,看上去很可怜。一位村民壮着胆子,将手放到了老妇人的鼻孔处,随后摇着头说:“看来死了几日了!”其他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村民们都以为这位老妇人就是一个普通的、没有子女的老太太,不然怎么会死的这么凄惨,殊不知,她的身份

  • 浅谈乾隆孝粉玉碗,怎么鉴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汉白玉是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它洁白无瑕,质地坚实而又细腻,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来的名贵建筑多采用它作原料。它的起名还有一个起源,据传,我国从汉代起就用这种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宫殿,装饰庙宇,雕刻佛像,点缀堂室。收乾隆孝粉15995263742因为是从汉代 开始用这种洁白无瑕的美玉来做建筑材料的,人们就

  • 抗日战争14年间,中国杀死的日本士兵有多少人?说出来你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受到了满清朝廷错误的政策引导,导致了我们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条约,成为了西方列强可瓜分的目标,而此时作为我们国家的邻居,日本虽然在封建时期派遣过遣唐使来到大唐王朝,接受过唐朝的文化洗礼。但是,当他们进入了军事改革之后,便一举成为了世界强国,也让他们将军人的形象高度武装到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