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仿效西周制度,为北周建国提供理论支撑

仿效西周制度,为北周建国提供理论支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4/1/15 16:52:21

前言

“改革是积极的,保守是消极的,前者以真理为目标,后者以安宁为目标。

▲北齐(550年~577年)

起因

高洋成立北齐,宇文泰开始着手准备着建国初期的改革任务。

▲齐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11月25日)

结果

宇文泰用西周的制度来治理北周,以至于影响到后来国号的命名。

▲宇文泰剧照

始末

1.《周礼》治国

公元556年,西魏丞相宇文泰运用《周礼》来治理文武百官,全国大小官职全部重新设立。当时的天下是三分天下,除了宇文泰所在的西魏,还有高洋的齐国和南方的梁国。而这三个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将对方消灭自己称霸天下。

西魏在这三个国家中是最弱小的一个国家,主要还是由于西魏地处关中,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军队战斗力都处于劣势,而宇文泰所率领的军队更是西魏最差的军队。

▲西魏局势

2.图霸天下

根本原因是宇文泰的士兵大多数都是六阵之乱的残兵败将,相比北齐和梁国的军事文化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尤其是梁国,这个国家非常注重文化传统,全天下的学者都认为梁国的文化才是正统文化,为此纷纷投奔梁国。这让宇文泰心有余悸,他认为自己应该想出一个办法,让自己的追随者有一个正统的番号,日后也好名正言顺地攻打江山。

北魏的士兵大多数是鲜卑族的后人,在鲜卑族中有这么一个传说,相传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后来由于生活所迫先辈们移居到鲜卑山,这才把“鲜卑”这个称呼用到自己身上,实际上在他们心里,他们始终认为他们才算得上是正统,而西周的祖先又是黄帝的玄孙,所以鲜卑族也算得上是半个西周人。

▲六镇起义形式

3.身先士卒

宇文泰在北魏改革是从上到下做起的,先从北魏权力最高的六位领导开始改革,除宇文泰之外,北魏另外五位领导者也全力配合着宇文泰的改革。这五个人都是北魏的功勋卓著的大将军,分别是李弼、赵贵独孤信、于瑾还有侯莫陈崇

其中李弼是降臣,赵贵一开始就是宇文泰的支持者,独孤信是宇文泰的发小,于瑾则是北魏的狗头军师,至于侯莫陈崇是帮助宇文泰出兵打头阵的人。可以说这五人或多或少是宇文泰的亲信。他们按照《周礼》推出全新的官职,并且他们本人也采用新官职,代表着这六人是改革后的最高统领者,因此他们各自也都有了新的官名。

▲李弼

4.官名焕然一新

比如说宇文泰原来是丞相,现在的官名叫太师、大冢宰,李弼变成太傅,赵贵变成太保等等,这些新官名都是《周礼》的记载的,是有历史依据的,并不是空穴来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宇文泰的改革是把上古时期的官名抄袭过来成为了自己国家的官名。

宇文泰的想法虽好,不过一个人大刀阔斧的改革毕竟是势单力薄,要想成功身边就必须有一个可靠的帮手帮助自己才行。这时宇文泰想到的是苏绰,说来也是很巧,有一次宇文泰正在与北魏大臣周惠达商量朝政,周惠达遇到瓶颈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于是出去询问一下苏绰后豁然开朗,回去和宇文泰说出此事并极力推荐苏绰这个人帮助宇文泰完成改革,因此苏绰得到了重用,二人相辅相成,宇文泰负责搞文化建设,苏绰则负责政治研究,这一干就是二十几年。

▲苏绰

5.取之精华

苏绰向宇文泰提议要以史为鉴,采纳历史的故事作为文化依据,告诉宇文泰我们的关中曾经是西周的发源地,我们的事业也要向西周一样发展,也就有了后来宇文泰用西周的制度来治理关中,也可以说宇文泰是西周文化的继承人。

这一做法使得北魏的历史文化更加悠久,相比梁国和北齐的汉魏文化则要更加优胜。但是西周文化历史太过久远,许多规章制度早已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上,他们无从下手只好从最权威的《周礼》中来发掘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官职上。

改革任务沉重而繁巨,苏绰的身体在改革进行一半时就不堪重负倒下了,余下的工作则是由北魏的名门贵族卢辩代替完成,宇文泰的改革在历史发展中留下浓墨的一笔。

▲《周礼》

小结

宇文泰用《周礼》设置六官,不仅使得他的政治文化竞争水平得到大大提高,同时还影响到了北周日后建国的国号,宇文泰从历史中发现适合自己国家的规章制度并加以采用,为日后隋唐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萧山区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3周年祭祀典礼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本次祭祀典礼由萧山区委宣传部、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义桥镇联合主办,由萧山区儒学学会承办。今后萧山区将继续写好“尊孔学儒”这篇文章,用儒学经典浸润校园,以儒雅文化涵养师生,不断探索“儒学文化进校园”活动,深入挖掘儒学文化的各类资源,让孩子们在丰富的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

  • 3000多年前的商王武丁与王后妇好,中国史上最成功的帝后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近日,一则北宋过仙桥的考古发现冲上热搜,湖南省宁乡杨家湾古墓群中这座夫妻合葬墓带来的这份跨越千年的“狗粮”着实让人惊(很)叹(酸)。夫妻合葬墓其实再常见不过,从一夫一妻制开始的远古甚至更早时就已常见了。古人虽三妻四妾,但能受宗族承认并与丈夫合葬的,只有一位正妻。从本次发现的墓形制、陪葬品等来看,这座

  • 《大秦赋》秦国连失两大栋梁之才,秦王遭遇一统天下以来最大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功臣,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秦国一统天下完整版

    李斯舌战群儒力推秦篆,齐韩两国结下仇恨赵王病死,赵国趁机再次联合诸国欲合纵攻秦,秦王的破敌之策就是秦篆,秦篆以秦文为基础,集合了各国文字之长,秦王欲作为天下文字推行,齐国就是突破口,办法就是逼迫齐国商人使用秦篆通商。[var1]韩非子早已透析了秦王的诡计,起身前往齐国试图阻止。秦国也派李斯前往齐国,

  • 《封神演义》武吉身份揭开,是未来周朝天子姬发,兰盈命太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封神榜武吉怎么死的,武吉姬发的老婆,封神演义姬发与兰盈视频

    姜子牙复活归来,他身上有很重的任务,他要帮助姬昌一起兴周灭商,而武吉是未来的周朝天子,面板上一龙一凤显现了武吉和兰盈之后的命运,姜子牙放走了武吉和兰盈,而他接下来如何帮助姬昌呢?武吉他一直都隐藏着自己的身份,他被姬昌赶出家门,一直流落在外,如今姬昌被商纣王抓了,武吉就开始慌乱了,想要娶救姬昌,但是,

  • 《山海经》中的枭阳国民,为何会出现在正规史书中?而且言之凿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山海经枭阳国全图,枭阳国野人真实存在吗,枭阳

    [var1]有人可能会说了,说《山海经》中记载的不都是些没影的事儿么?说不定这所谓的枭阳国民,也是哪个不靠谱的,马尿灌多了,瞎编出来的呢!各位,这次还真不是!因为《山海经》中的枭阳国民,居然还出现在了正规史书中,而且还言之凿凿!事情是这样的: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86年12月的一天,齐襄公在姑棼的

  • 《封神演义》伯邑考凶多吉少,姜子牙一语道破真相,武吉继承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哪吒和武吉偷看姜子牙招弟,封神演义武吉姜子牙,姜子牙救武吉全集

    姜子牙早就看到了伯邑考未来的命运,因为朝歌就是他的葬身之地,姜子牙希望能够阻拦住他,姬昌也不希望伯邑考入朝歌救他,因为到时候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而伯邑考是一个仁孝之人,他不会看着姬昌在朝歌受罪不理的。伯邑考前往朝歌之时,姜子牙叮嘱他,让他一定不要再商纣王面前展露琴技,不然会万劫不复的,还索要了伯邑考

  • 孔子博物馆举行山东文物精品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2月9日,在孔子博物馆举行的山东文物精品展上,参观者在观看五莲县博物馆收藏的龙山文化玉璇玑。近日,山东文物精品展在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的孔子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汇集了山东省内10家文博机构的100余件精品文物,文物类型主要为玉器、陶器和青铜器。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 4200年盗洞被发现,出土了一条“绿松石龙”,专家:夏朝确实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出土最大的绿松石文物,湖南石洞发现龙是真的吗,陕西历史博物馆赤金走龙被盗之谜

    对整个文明的一种探讨,这是我国史学家一直以来的一种历史形态,而这突然将历史缩短了千年,显然我国是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的,而正是在上世纪的时候,我国斥资是成为了专门的项目“夏商周考古断代工程”,就是想着能够对于夏朝的存在给出最好的一个证据发现。而就在不久之后,考古人们就在河南的二里头发现了一座大型的宫

  • 战国著名战略家兼外交家张仪的头号对手为什么是公孙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孙衍张仪为什么不配称为大丈夫,大秦帝国之纵横张仪公孙衍,张仪和公孙衍最后对话

    [var1]齐魏马陵之战和秦魏第五次河西之战后,战国的天下格局从魏国一家独大转变为秦、齐、楚三强鼎立。作为从宝座上跌下的前霸主,秦、齐、楚三强鼎立的格局对魏国很不友好。魏惠王(大胃王)特别需要一位大才来替自己解决外部的困境,而这个人就是公孙衍(犀首)。[var1]有意思的是,公孙衍虽然出生在魏国,但

  • “烽火戏诸侯”中的褒姒为什么笑了?周幽王死后她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还不算,周朝的史官们还创造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如夏桀之于妺喜、商纣之于妲己,周幽王之于褒姒。岂不知,在夏朝和商朝,上古时期母系社会的遗存和影响力仍然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作为妇女“牝鸡司晨”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所谓“牝鸡司晨”,是指女人干了本不应该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