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居七十列传第十六篇,主要记载了“战国四公子”其二——平原君及赵国上卿虞卿的事迹。
[平原君赵胜]
[var1]
平原君,嬴姓,赵氏,名胜,赵武灵王(赵雍)之子,曾辅佐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三次免相,三次复位。
与孟尝君一样,平原君也喜欢招揽门客。平原君家中有一美人,曾嘲笑一躄(bì)者,躄者向平原君提出杀掉这个美人,平原君口头答应,但没有执行。此后一年多内,平原君门客流失过半。得知原因后,平原君还是斩杀了那个美人,并向躄者道歉。此后,门客才逐渐回来。
赵孝成王四年(前262年),冯亭(上党郡守)向赵国献上党郡,赵孝成王大喜,平阳君赵豹极力反对接收上党郡;而平原君与赵禹则表示可以接收。最终,赵孝成王听取错误建议而酿成长平之祸,导致赵国元气大伤。长平之战后,秦、赵之间又爆发邯郸之战,赵王派平原君向别国求救。平常不显山不露水的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并在此后促成了楚赵合纵。秦军围困邯郸,赵军几欲投降,一个传舍小官之子李同挺身而出,向平原君提出建议后,率三千死士冲退秦军,为赵军赢得喘息之机,楚、魏援军随后赶到,邯郸之围遂解。
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平原君去世,其子孙世代袭爵,直至赵国灭亡。
[虞卿]
虞卿,虞氏,名信,曾游说于赵孝成王,受封赵国上卿。
长平之战中,虞卿向赵孝成王提出可以促成赵国与秦国讲和之策,但赵孝成王未采纳,赵国求和不成,最后惨败。赵国大败后,虞卿力阻赵孝成王割地赂秦,赵孝成王听取其建议,从而使赵国免于更大损失。后来,虞卿由于魏齐的原因,离开赵国,后受困于魏国。魏齐死后,虞卿不得志,于是开始著书,最后留下《虞氏春秋》八篇。
[后记]
本篇末尾,太史公批评平原君“未睹大体”、“利令智昏”,似有所指;又借虞卿受困著书之事,聊以慰藉。
——2023.2.8
抛吾砖,引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