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一次次北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18 更新时间:2024/2/9 16:42:41

匡扶汉室,既是对刘备托孤的回报,也是诸葛亮一生的理想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曾对天下形势进行了分析,即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认为,要匡扶汉室,必须有两个基础,即跨有荆益、联吴抗曹。如果要出兵消灭曹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天下有变,二是两路同时出击。

但是,东吴趁着关羽北伐的时机,白衣渡江,奇袭江陵,将荆州夺了过去。这样一来,“跨有荆益”的基础就不存在了,“两路出击”的计划也落了空。诸葛亮以益州一州之地,与统治整个北方的曹魏相对抗,胜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对于这一点,诸葛亮不可能不明白,但他仍然坚持要进行北伐,其中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报答刘备的托孤之恩。

建兴五年,诸葛亮准备发动第一次北伐,在出兵之前,他给刘禅写了一封上表,言辞恳切,近两千年来感动了无数人,这就是令小学生们闻风丧胆的《前出师表》。在这份上表中,诸葛亮说道,“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胜利,比如夺得武都、阴平,杀了王双、张郃,但总体上说,可谓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离“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标就更是相去甚远。

然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大丈夫、真英雄所为。诸葛亮的一生最崇高的理想,就是要匡扶汉室,这与他选择辅佐刘备父子是分不开的。即便后期各种条件都不具备了,但他的理想并没有变。对于一个有理想的人来说,只要有机会,就会为理想的实现而努力。

我们可以将匡扶汉室作为诸葛亮的最高理想,这是他一生都在为之奋斗的目标所在,但并不见得诸葛亮就一定要实现这个理想,其中滋味,请大家自行体会。

转移矛盾,稳定蜀国内部统治

诸葛亮的北伐,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转移内部矛盾,加强凝聚力。对此,对外地发动战争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当一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的时候,内部就会自动放弃不同的声音,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统治者管理和治理起来就顺手得多,当然要整治反对派,也方便得多。

我们知道,刘备建立的蜀汉王朝或者蜀汉政权,是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的。

第一股是“本土势力”,包括原仕洛阳的益州官僚和仕于益州的本土豪强,我们统称之为“益州集团”。

第二股是“刘璋旧部”,包括追随刘焉父子入蜀的和后来投靠刘璋的,我们统称之为“东州集团”。

第三股是“刘备亲信”,包括刘备的骨干(如关羽、张飞)和后来投靠刘备的(如马超),我们统称之为“荆州集团”。

这三股力量,由于有一个先来后到的关系,就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主客新旧矛盾。

更重要的是,刘备在猇亭之战中一败涂地,一些原本就心怀不满的人便蠢蠢欲动起来,刘备败退永安后,汉嘉太守黄元造反;刘备去世后,“南中诸郡,并皆叛乱。”可见当时形势之严峻。

诸葛亮掌权之后,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处理,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的账算得很清楚:蛋糕就这么大,吃的人多了,到嘴的就少了,何况“分利不均”?诸葛亮废黜李严,就是为了平息三股势力的作法,但事实上收效并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国内三股势力互相倾轧,那么蜀国必然在内斗中将精力消耗殆尽,一步一步衰落下去。因此,诸葛亮提出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口号,先后五次进行北伐,就是为了震慑国内的反对者,团结各方势力,以实现稳定蜀国内部统治的目的。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做法。比如南北朝时,从东晋到后来的刘宋,无论是哪一个当权,无不把北伐作为首要目标,也却是打了很多仗。但是,这只是他们他们团结各方势力、提高自身威望的方法罢了,北伐成功自然最好,不成功只要不大败就是好的,所以南朝的北伐一直都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再比如南宋初期,也是以北伐为口号,笼络人心的。新中国建立之后,溃败逃窜的国民党居然还提出过反攻大陆,现在看来觉得可笑,但其实也是另有目的的。

以攻代守,延长蜀汉国祚

三国之中,蜀汉的力量最弱,因为当时蜀、魏两方的实力差距太过明显。蜀汉虽以正统自居,实际情况却不过拥有一个益州而已。

益州北有汉中,东有三峡,剑阁之守,夔门之险,再加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为安身建国之地非常合适,但要作为夺取天下的资本,则必须有荆州作为辅助,否则只能偏安一隅。历史上,在蜀中建国的不少,可真正能打出去且打赢了的,两千多年来,也只有刘邦一个而已。

田余庆先生在《〈隆中对〉再认识》中曾说,“历史只给了诸葛亮一个小国寡民的政治舞台。”但是,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越是弱小,就越要图强,因为第一个被吃掉的,往往是最弱的那一个。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待亡,孰与伐之?”如果不主动进攻,那就只有坐以待毙。更何况在进攻的过程中,也未必没有可乘之机。

因此,诸葛亮在一次又一次的北伐中,试图寻找机会,延长蜀汉的国祚,以避免第一个被灭亡的危险。但是,也因为蜀国的弱小,所以绝不能再有关羽失荆州、刘备败猇亭那样的惨重损失。就好像一个本钱很少的赌徒,诸葛亮必须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所以他才拒绝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因为他输不起,哪怕魏延只要一万人马。

可惜的是,诸葛亮的努力并未取得实际效果,在他死后二十九年,蜀汉被邓艾所灭。

综上,诸葛亮连年北伐,损耗民力,蜀人疲惫不堪,然而北伐却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似乎有所不值。但从大局来看,北伐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以攻为守,转移矛盾,从而延长了蜀汉的国祚。当然,我们也不能当“事后诸葛亮”,当时谁又能知道诸葛亮的北伐一定不会成功呢?就连诸葛亮本人,在北伐之初心里也是抱着极大的期望的。我们不应该以此苛求诸葛亮,毕竟他不是真的神仙啊!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后,刘禅的9个子女过得如何?4个死于永嘉之乱,1个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汉刘禅后来怎么样了,蜀国灭亡后刘禅做了什么,蜀汉灭亡后刘禅的后果

    当时司马昭将刘禅和其官员都送到了洛阳居住,其实自然就是监视他们了,虽然说之后的刘禅一直被监视着,但至少日子还是很舒服的,锦衣玉食,不愁吃不愁穿,那么这里不禁想问了那么刘禅的9个子女后来都过得如何呢?刘禅一共7个儿子和2个女儿,其实确实是各不相同,有的善终了,有的却很凄惨。长子刘璿:刘璿曾被刘禅封为了

  • 隋炀帝赏赐给日本人一块木头,却被日本当成国宝,连天皇也不能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炀帝二三事图片,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琉球,隋炀帝的残暴表现

    公元630年,日本第一次来到长安,一共来了19次,每次来都不会白来,会带很多人,至少都有上百人,这些人有画师、木工、医师、乐师等等,可以说是各个行业的人都来了,进行全方位的学习。来的这些人也不是一般人,在日本的地位很高,学习能力也是很强的,学成之后为日本带去了很多知识。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学习之后他们觉

  • 诸葛亮为何北伐没有成功,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这些因素制约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双方的实力众寡悬殊。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刘备的托孤后,就着手稳定蜀汉政权,重整军备。这是因为蜀汉在接连遭受了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的惨败后,军事实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当时的蜀汉内部叛乱不断,外部敌人虎视眈眈,呈现出一片风雨飘摇的状态。用诸葛亮的话来说,蜀汉是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诸葛亮在这种严重的情

  • 隋炀帝杨广被杀和萧皇后有关吗? 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被叛军击败而走向生命的尽头的帝王比比皆是,而隋炀帝杨广便是其中的一位。而隋炀帝杨广被杀一事,究竟和萧皇后有关吗?说出来你可别不相信!于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隋炀帝从洛阳前往江都。而在次年的四月,由李密所率领的瓦岗军则是逼围东都,并向各郡县发布了檄文,其上历数了杨广十大罪状。但是,杨广却是

  • 隋唐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败给了第三的裴元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宇文成都比裴元庆厉害,裴元庆大战宇文成都哪个厉害,裴元庆pk宇文成都视频

    【银锤将的心思】裴元庆在四平山锤震宇文成都名震天下,其实早在归顺瓦岗军之前,他就与宇文成都有过一次暗中较量,那次他随父亲裴仁基前往相府拜谢宇文化及举荐之恩。他的父亲确实是去谢恩的,而裴元庆却是带着小心思前往的,他想会一会宇文家这位无敌将,心气极高的他一见相府就看中了宇文成都胸前那块横勇无敌的金牌。于

  • 诸葛亮生前研发一暗器,拯救10万蜀军,如今成交警帮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拿过什么兵器,诸葛亮绝世兵器,诸葛亮死前发明的暗器

    导语:诸葛亮不仅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个大发明家,我们天天吃的馒头,旅游放的孔明灯,打猎用的连弩,还有传说中的永动机木牛流马,都是他发明的。不过这些发明还算是小儿科,他研制的一项暗器,救了当时十万蜀军的命。他研制的这种暗器叫扎马钉。它前后左右上都有一根尖锐的刺,士兵一般是将它平整的底面

  • 隋唐风云:他得到美女日夜宠爱,为不让自己沉迷,不惜毒杀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史料记载,他登基之后,就励精图治,作风节俭,甚至为了激励自己,还将先祖唐太宗的《贞观政要》挂在大殿;对百官也是如此,比如说他要求瀚林书院的官员,每日诵读太宗的《金镜》;除此之外,他还事事效仿学习太宗,就想如今的追星一样狂热。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之外,他对儿女乃至皇室子弟也一样高标准,为了节俭,他将皇室

  • 诸葛亮刚一病逝,他就上传奏折说其坏话,刘禅一怒之下将他处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因为骂诸葛亮倍被斩首的人,名叫李邈。曾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多次带兵攻打曹魏,期间,他曾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是一个错误的行动,于是就劝告诸葛亮尽快结束战争,结果却被诸葛亮遣返回了蜀汉。因为这个事情,李邈对诸葛亮特别怨恨,觉得诸葛亮是在故意打压自己。诸葛亮死后,他觉得刘禅对诸葛亮并没有什么深厚感情,于

  • 隋文帝怕老婆不敢惹,就定下一个规矩祸害天下其他女人,遗毒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隋文帝在历史上是个明君,开创了开元盛世这样的繁荣时代。他一生只娶了一位妻子,后宫只有一位皇后,三宫六院都被空锁在那里。杨坚是真心爱慕他的皇后独孤伽罗的。他还没当皇帝的时候,独孤伽罗就追随在他的身边。杨坚曾对独孤伽罗许诺,不会和其他女人是生下孩子,这一点甚至被《隋书》记录下来。可是,一旦男人站上了权力

  • 蜀汉后期,诸葛亮专权到了什么程度?你看刘禅咬牙切齿,说了句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绥寇纪略》中有记载:明朝末年,张献忠攻破荆州,发现了一张刘备的“借富民金充军饷券”,借券上有“武侯押字”,“纸墨如新。”明代何宇度的《益部谈资》也记载刘备“从南柤大姓晁氏贷钱千万,以为军需,诸葛孔明作保,券至宋犹存。”直到建安十九年,刘备攻下益州后,诸葛亮才被提拔,接任董和为益州郡太守。同时,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