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691 更新时间:2024/3/6 11:58:06

但实际上,正史当中的李治,其实并非一无是处。而且恰恰相反的是,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的版图最为庞大。唐朝在李治的带领下,上接贞观之治,下武则天时代以及李隆基时代。李治在位的数十年,唐朝的国力不但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外战争更是少有败绩。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李治这位唐朝皇帝,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得多。

公元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长安。就在李治出生两年之前,他的父亲李世民刚刚发动了那场玄武门事变,通过政变当上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在李治出生之前,李世民已经有了八个儿子,而且这八个儿子当中,有两个是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氏所生的嫡子,李治则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嫡子。

前面有两个嫡亲大哥,照理来说,按照古代的宗法继承制,李治是无论如何都没机会当上皇帝的。然而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充满了巧合,原本没机会当皇帝的李治,最后偏偏就当了皇帝。

李治9岁那年,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因病去世。长孙皇后的去世,对于李治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但同时,也给李治带来了一个机会。很多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雄才大略的皇帝,不但打仗厉害,一生基本没打过败仗,在治国方面更是有大才。然而就是这样的李世民,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用现在的话来说,李世民就是一个典型的狼爸。

李世民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总是会带入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就应该特别的优秀才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世民对自己的每一个儿子,都施行了所谓的‘狼爸式’教育。在物质生活上,给儿子提供最好的环境,但是在人生发展方面,坚决要求儿子遵从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对于太子李承乾,也就是李治的嫡亲大哥,更是极为苛刻。

长孙皇后活着的时候,李世民和李承乾这对父子之间,有长孙皇后作为沟通的桥梁,尚且还能友好沟通。但是等到长孙皇后去世之后,父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断了。李世民偏执地认为,只要给自己的儿子,多找优秀的老师,就一定能把李承乾教导成最优秀的储君。但李世民忘了,任何一个人的承受能力,都是有上限的。

最开始的时候,李承乾表现得十分出色。但很快,随着李世民的要求越来越高,李承乾的那些古板老师们对他的要求,更是十分苛刻,李承乾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所以到了公元643年这一年,李承乾干脆制定了一个计划,打算通过谋反抢夺李世民的皇位,结束这种痛苦的生活。然而最后,李承乾的造反行动还没有开始,就被李世民发现,并且被提前粉碎了。

对于自己的嫡长子造反这件事,李世民当时表现得极为痛苦。作为父亲,李世民显然很爱李承乾这个儿子。但同时,造反是古代十恶不赦的大罪,就算是太子也不行。所以最后,李世民只能废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将李承乾流放黔州。

李承乾被废了之后,接下来立谁为太子,就成了李世民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按照传统的宗法继承制,既然李承乾这个嫡长子被废了,那么接下来就该由嫡次子李泰做太子。但问题是,之前李承乾做太子的时候,李泰曾和李承乾产生过一些矛盾,有意争夺储君之位。李世民担心,如果立李泰为太子的话,李泰将来登基之后,会去找李承乾的麻烦。所以思来想去之后,李世民决定放弃李泰,改立嫡三子李治为太子。

就这样,原本绝对没机会做太子的李治,偏偏阴差阳错地成了太子。这一年,李治刚刚16岁。

此后的几年里,李世民开始竭尽全力培养李治,想要把李治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储君。大概是李世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所以对待李治,李世民也不再那么严苛。而李治也是竭尽全力,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储君。

又过了几年之后,李世民的身体越来越差,李治则开始经常入宫,侍奉李世民。就是在这段时间内,李治经常出入后宫,和李世民的才人武媚娘产生了感情。武媚娘原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女儿,和李治年龄相仿。在长孙皇后去世一年之后,进入后宫,被李世民封为才人。在侍奉李世民期间,李治对这个比自己大四岁的女子,逐渐产生了一些朦胧的感情,武媚娘也对李治心生爱意。

这个武媚娘,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逝于终南山翠微宫,李治同时即位,成了唐朝的第三位皇帝。

李治即位之初,虽然资历尚浅,很难服众,但在李世民留下的一批贞观老臣的辅佐下,还是很快坐稳了皇位。尤其是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更是昔日贞观年间的第一功臣,尽一切力量辅佐李治。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西突厥侵犯唐朝边境,长安城内也发生了一场荆王谋反案,但这些事情,都没有动摇李治的帝位。反倒是随着在位时间越来越久,李治的皇帝宝座也越来越稳。

不过与此同时,还有两件事情的发生,从根本上改变了唐朝。

第一件事情,是后宫内部的事情。李治即位之初,宠爱自己的妃子萧氏。眼见萧妃得宠,李治的皇后王氏,开始大为恼火。为了和萧氏争宠,王皇后把当时正在感业寺出家的武则天,接入宫中。按照唐朝的规矩,武则天是李世民的才人,所以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必须出家为尼。但是王皇后为了争宠,则是让武则天还俗入宫,做了李治的妃子。

然而王皇后怎么都没想到,武则天入宫之后,不光分去了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而且还威胁到了王皇后自己的地位。李治甚至已经开始动了废后的念头,想要改立武则天为后。

第二件事,则是李治和舅舅长孙无忌的关系。

长孙无忌是贞观老臣,更是昔日凌烟阁功臣榜上的第一功臣,同时还是李治的舅舅。当年李治能够当上太子,就是因为长孙无忌的支持。然而随着李治逐渐坐稳的皇位,位高权重的长孙无忌,却逐渐成了李治的障碍。尤其是在那桩荆王谋反案之后,长孙无忌接着这桩谋反案,大肆除掉政敌,俨然在朝堂上一家独大,这就让李治更加难受了。

这两件事,在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当中,逐渐成了一件事情。

李治打算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但想要完成这件事,就必须得征得大臣们的同意,尤其是长孙无忌的同意。为了让长孙无忌支持他,李治甚至主动带着金银珠宝,亲自来到长孙家,以赏赐的名义给长孙无忌行贿。然而结果,长孙无忌对李治带来的金银珠宝照单全收,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却依然反对立武则天为后。

这件事情,让李治深刻认识到长孙无忌的威胁,同时也让武则天彻底走到了长孙无忌的对立面。为了达成立后的目标,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的政治盟友,帮助李治打压老臣集团。

再之后,李治得到了军方老臣李绩的支持,最终顺利立武则天为皇后,废掉了原皇后王氏。这件事情,在历史上被后人称作‘废王立武’事件。废王立武事件,严重打压了老臣集团的权势,标志着李治可以逐渐摆脱老臣集团的束缚,独自做出一些决定。

而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在朝堂上大肆扶持那些出身寒门的官员,和老臣集团争权。不久之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老臣们,开始被疯狂打压。就连长孙无忌本人,最后都被流放黔州,而后被武则天派去的官员,逼迫自杀。

凭心而论,李治或许并没有想过要杀长孙无忌,但在政治斗争当中,就算是亲舅舅挡了路,同样也不能宽容。所以武则天除掉了长孙无忌之后,李治也没有对武则天如何责罚,这就让武则天在朝中的权势更大了。

打倒了老臣集团之后,李治开始真正行使自己的皇帝权力。在李治的治理下,唐朝也开始延续贞观年间蒸蒸日上的局面,国力进一步提升。

公元657年,李治下诏将洛阳升为东都,以此摆脱传统关陇集团的束缚,唐朝自此开始实行两京制。同年,李治任命唐军将领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征讨西突厥。最终,苏定方一战灭掉了西突厥,将整个西域纳入了唐朝的掌控当中。

公元659年,李治任命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次前往西域征讨几个叛乱的国家。后来,苏定方横扫西域,最远打到了今天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将叛乱小国直接灭国。一年之后,唐军再次东征,彻底灭掉了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国,李治亲自在洛阳接受主帅苏定方的献降。

公元661年,唐朝对原属西突厥的诸多属国,重新进行整编,彻底稳固了唐朝在西域的控制。至此,唐朝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咸海附近,唐朝版图由此达到了极点。

在李治的统治下,唐朝的国力开始蒸蒸日上,但同时,李治的身体状况,却开始逐渐出现了问题。李治有严重的痛风病,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头疼的问题也越来越重,渐渐到了无法打理朝政的境地。

因为头疼的问题实在太过严重,李治只能找人来替自己打理朝政。不过,文官集团是他几年之前好不容易才压制下去的,此时李治自然不愿意放权给文官集团。所以,李治最后选择了皇后武则天,让武则天帮自己处理朝政,后世史称‘二圣临朝’。而在替李治打理朝政期间,武则天在朝中的权势,也越发巩固。

公元665年,李治率领文武百官,前往泰山封禅。李治也由此成了历史上第四位得以封禅泰山的皇帝。在他之前的三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以及汉光武帝刘秀。虽然李治的这次封禅,在后人的评价当中,显得有些不够资格。但是,如果抛却李治本人的政绩,只论唐朝当时的状况,李治确实有这个资格去封禅泰山。

公元668年,唐军将领李绩,攻破高丽,唐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安东都护府。至此,唐朝周围的所有强敌,基本上都被打服了。

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虽然唐朝的国力越来越强,但李治本人的头疼病,却越来越严重。后来甚至到了根本无法过问朝政,只能全部交给武则天处理的地步。这也为后来武则天彻底把持朝政,并且废帝自立,埋下了伏笔。

在此期间,李治也曾怀疑过武则天,认为武则天的权力过大,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皇帝宝座,甚至动了废后的心思。但最后,念在夫妻之情,再加上李治当时处理朝政确实离不开武则天,所以还是没有真正废后。

公元683年,李治病逝于洛阳,终年56岁。此后,武则天全面把持了朝政,并且在几年之后,逼迫儿子李旦禅位,终成一代女帝。

总得来说,李治在位期间,唐朝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军事上,李治在位期间,多次对外发动战争,彻底打服了周围的几个强大政权,为唐朝的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唐朝的版图,也是在李治在位期间,达到了极致。政治上,李治大范围启用寒门官员,彻底制约了传统关陇集团,为唐朝内部政治的稳定,同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在文化方面,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的音乐、诗歌、绘画等诸多方面,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要说唯一的缺点,恐怕就是让武则天顺利掌权,为后来李唐皇室惨遭屠戮,埋下了伏笔。不过,作为一个皇帝,李治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

不管怎么说,李治在位期间,唐朝国力进一步发展,国力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李治本人也成了历史上第四位封禅泰山的皇帝,完成了当年李世民都没完成的目标,这也是一个事实。

至于李治本人的是非功过,那就只能交由后人评说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唐朝有多可怕?你可能想象不到唐朝灭了多少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国家:西域高昌国。自隋朝以来,高昌国和附近的一些附属国家一直向中原进贡。但是到了唐朝的时候,高昌国的国王变成了麹文泰。当他第一次来到大唐,看到长安城的时候,那时候的长安城正在建设,他所看到的正是一片荒凉的景色。想想当年隋朝的繁华景色,他认为中原已经没落,而西突厥正在拉拢高昌国。他心里想,如果趁

  • 朱武陈达杨春对应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多少梁山好汉绰号姓名调侃明朝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据说曾任张士诚谋士的施耐庵写《水浒传》,原本就是要鼓动百姓跟朱元璋对着干的,招安的后五十回,或者不是施耐庵原著,或者是施耐庵的违心之作,跟前七十回风格迥异。不管怎么说,施耐庵写《水浒传》,都是以前朝史料和笔记为蓝本的,他虚构出来的好汉,则是另有用意,比如最先出场的三个山贼,读者诸君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以

  • 明朝靖江王—明室藩王却非朱元璋后裔,是何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靖江王就是明朝藩王中的一个特例。靖江王一系,虽然也是朱家的血脉,却并不是朱元璋的后裔。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呢?一、少年英雄,屡立奇功。事情先从朱元璋少年时期说起。朱元璋少年时期,家乡凤阳可谓是祸不单行。旱涝、饥荒等灾荒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哥哥朱兴隆不幸逝世,只留下了妻子王氏和儿子

  • 他是苏轼的接班人,为了拯救南宋书坛,敢和宋高宗“正面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时宋高宗、朱熹等人针对“尚意”书法进行了一场猛烈的抨击,一味地盲目地推崇晋唐古法,贬低宋四家。比如朱熹说:“今本朝如蔡忠惠以前,皆有点则,及至米、黄诸人出……这便是世态衰下,其为人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南宋书坛可谓一蹶不振。在这种时代风尚下,有一个人站了出来,直指书坛弊端,和宋高宗等人“正面刚”

  • 李世民的四舅姥爷,若不早死,历史上恐怕就不会有隋朝和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这位皇帝与唐朝皇帝还有亲戚关系,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舅姥爷。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关系。原来,唐太宗李世民的外婆,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的母亲,和北周武帝宇文邕都是宇文泰的儿女。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唐太宗李世民母亲窦氏的四舅舅,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舅姥爷。在隋文帝杨坚完

  • 宋代蓝色玻璃簪,800年前的时尚风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琉璃(现在也称这种为玻璃)簪为湖蓝色,簪首为梅花形,非常雅致。玻璃簪在唐代也出土了一些,比较贵重和少见。但是到了宋代,发达的生产力使得普通百姓也能享用。这时的琉璃制作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几乎可以制作任何首饰,有市井之中“天下尽琉璃”的场面。考古出土了大家宋代玻璃簪钗,也正式了两宋时期这种玻璃首饰的流行

  • 历史上的“吃人”狂魔,多亏被李世民杀死,否则唐朝历史走向危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杀李元霸,唐朝死得最惨的猛将,日本吃人狂魔佐川一政电影

    每逢天灾人祸,开明的朝廷会积极救灾,不至于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但如果碰到昏聩的皇帝或者王朝倾覆,百姓只能在乱世中颠沛流离。万一粮食减产或绝收,在吃完野草、树皮之后,往往会发生骇人听闻的吃人事件。《新唐书》曾经记载,唐朝安史之乱中,河南节度副使张巡为了对抗安禄山的十三万军队,保住税收重地睢阳,带领几千

  • 明朝这一才女,24岁被朱元璋无辜杀害,命运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为成就大业在各地征战,打下浙江之后为了招纳那贤士,在当地贴出许多告示,但因为当时大部分的老百姓都不识字,当地知名美人苏坦妹特地站出来解释给所有人听,正好被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和义军将领胡大海儿子胡德济看到,被苏坦妹惊世的美貌所震撼, 于是随便找了个藉口就将她掳回去并献给朱元璋,想藉机讨好。苏坦妹不

  • 历史上谋权篡位的人很多,为何独独晋朝司马氏最受鄙视?害人害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氏家族世系图,司马氏篡位时曹魏还剩下哪些大将,司马氏家

    司马家族篡夺了曹操子孙的天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说到底也是篡位,按理说司马家族抢夺曹家的天下也无可厚非,大哥别说二哥,大家都是篡位,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司马家族篡位的行为却被世人所不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是成了司马家族的代名词,“马昭杀贾充以谢天下,天下其可谢,而天其弗亟绝之邪?”“假意投

  • 崇祯南下,中兴可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南下有机会吗,崇祯皇帝简介,崇祯二年

    崇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位十年以上没有为自己修建陵墓的皇帝。还好,陈圆圆本来是给崇祯的,崇祯看出他的执着,怕耽误政事,让他回家,被吴三桂半路截断了。生活节俭,他经常熬夜看回忆。他只是想提神,结果却成了奴隶之王!1644年3月19日,崇祯在眉山自缢身亡,时年33岁,结束了饱受争议的一生。有人说: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