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面对韩世忠的质问,秦桧为什么没有报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136 更新时间:2024/2/1 9:09:21

岳飞也好,杀韩世忠也好,必须是宋高宗赵构授意。而秦桧这个跳梁小丑,就像明朝文征明《满江红》里说的那样:“笑区区一桧有何能,逢其欲”。

这也就是韩世忠为什么要质问秦桧、却不去质问赵构的原因了:虽然出身混混,长期混迹于行武底层,有“泼韩五”之称,但韩世忠可不是毫无政治经验的傻子。他当时任职枢密使,当然有机会面见皇帝,可以向赵构提意见建议。可是他没敢去问赵构一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当然,即使没有对赵构当面质问,如果赵构真想,他还是可以借秦桧之手除掉韩世忠的。赵构为什么没对韩世忠下手?

因为当年“苗刘兵变”,赵构被迫退位,是韩世忠带兵救出赵构、平息叛乱的。此举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名声和地位,高宗亲写“忠勇”二字赐给韩世忠,加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简单点儿说吧,韩世忠对赵构,是有“私人恩情”、救命之功的。

因为韩世忠虽然力主抗金,也在对金军的作战中立下无数功劳,但不像岳飞那样突出,也没像岳飞一样被金人忌恨:“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因为韩世忠比较会来事儿,不像岳飞一样锋芒毕露,对立皇嗣之事也敢妄言——客观地说,早立太子,的确可以稳定国本,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尤其是赵构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亲生儿子又早死。太子不立,很容易引发内部权力争夺,对政局没有好处。岳飞为了国家利益,没有顾全赵构个人的面子,是他天真的地方。而韩世忠呢,连为岳飞鸣不平,也只是去质问秦桧,而没敢直接质问赵构,留下了回旋余地。

这些都是赵构不想杀韩世忠的原因。但还有一条,可能是更本质的原因:

“绍兴和议”,宋金罢兵,实现了和平——先不说这是多么屈辱的“和平”吧——但是,谁能保证过个三年五载、十年八年,金军不会卷土重来、再次发动战争?“靖康”之时,宋与金也是有协议盟约的。人家说打,还不是就打过来了?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赵构还要用武将来抵御金兵的,他离不开武将。

赵构杀岳飞,有杀鸡骇猴、打压武将的因素,但他也不敢把武将全部杀掉,而要留下比较听话的。像韩世忠这样的大将,解除兵权就可以了,不能杀掉——如果战事再起,可以重新授予兵权,让韩世忠保护自己的小朝廷和半壁江山。

所以,赵构不打算杀韩世忠。

赵构不杀,秦桧就是再想报复,也只能小打小闹、唆使党羽攻击,而没办法直接给韩世忠定罪,更不能杀掉韩世忠。

韩世忠呢,在秦桧的报复之下,也只好闭门谢客,口不言兵,研究释、老之说。他自号清凉居士,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纵情游览西湖,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也很难见他一面。

这样韬光养晦,终于换来善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实际上,正史当中的李治,其实并非一无是处。而且恰恰相反的是,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的版图最为庞大。唐朝在李治的带领下,上接贞观之治,下启武则天时代以及李隆基时代。李治在位的数十年,唐朝的国力不但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外战争更是少有败绩。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李治这位唐朝皇帝,比我们

  • 历史上的唐朝有多可怕?你可能想象不到唐朝灭了多少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国家:西域高昌国。自隋朝以来,高昌国和附近的一些附属国家一直向中原进贡。但是到了唐朝的时候,高昌国的国王变成了麹文泰。当他第一次来到大唐,看到长安城的时候,那时候的长安城正在建设,他所看到的正是一片荒凉的景色。想想当年隋朝的繁华景色,他认为中原已经没落,而西突厥正在拉拢高昌国。他心里想,如果趁

  • 朱武陈达杨春对应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多少梁山好汉绰号姓名调侃明朝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据说曾任张士诚谋士的施耐庵写《水浒传》,原本就是要鼓动百姓跟朱元璋对着干的,招安的后五十回,或者不是施耐庵原著,或者是施耐庵的违心之作,跟前七十回风格迥异。不管怎么说,施耐庵写《水浒传》,都是以前朝史料和笔记为蓝本的,他虚构出来的好汉,则是另有用意,比如最先出场的三个山贼,读者诸君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以

  • 明朝靖江王—明室藩王却非朱元璋后裔,是何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靖江王就是明朝藩王中的一个特例。靖江王一系,虽然也是朱家的血脉,却并不是朱元璋的后裔。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呢?一、少年英雄,屡立奇功。事情先从朱元璋少年时期说起。朱元璋少年时期,家乡凤阳可谓是祸不单行。旱涝、饥荒等灾荒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哥哥朱兴隆不幸逝世,只留下了妻子王氏和儿子

  • 他是苏轼的接班人,为了拯救南宋书坛,敢和宋高宗“正面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南宋时宋高宗、朱熹等人针对“尚意”书法进行了一场猛烈的抨击,一味地盲目地推崇晋唐古法,贬低宋四家。比如朱熹说:“今本朝如蔡忠惠以前,皆有点则,及至米、黄诸人出……这便是世态衰下,其为人亦然”。在这种情况下,南宋书坛可谓一蹶不振。在这种时代风尚下,有一个人站了出来,直指书坛弊端,和宋高宗等人“正面刚”

  • 李世民的四舅姥爷,若不早死,历史上恐怕就不会有隋朝和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这位皇帝与唐朝皇帝还有亲戚关系,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舅姥爷。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关系。原来,唐太宗李世民的外婆,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的母亲,和北周武帝宇文邕都是宇文泰的儿女。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唐太宗李世民母亲窦氏的四舅舅,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舅姥爷。在隋文帝杨坚完

  • 宋代蓝色玻璃簪,800年前的时尚风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琉璃(现在也称这种为玻璃)簪为湖蓝色,簪首为梅花形,非常雅致。玻璃簪在唐代也出土了一些,比较贵重和少见。但是到了宋代,发达的生产力使得普通百姓也能享用。这时的琉璃制作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几乎可以制作任何首饰,有市井之中“天下尽琉璃”的场面。考古出土了大家宋代玻璃簪钗,也正式了两宋时期这种玻璃首饰的流行

  • 历史上的“吃人”狂魔,多亏被李世民杀死,否则唐朝历史走向危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杀李元霸,唐朝死得最惨的猛将,日本吃人狂魔佐川一政电影

    每逢天灾人祸,开明的朝廷会积极救灾,不至于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但如果碰到昏聩的皇帝或者王朝倾覆,百姓只能在乱世中颠沛流离。万一粮食减产或绝收,在吃完野草、树皮之后,往往会发生骇人听闻的吃人事件。《新唐书》曾经记载,唐朝安史之乱中,河南节度副使张巡为了对抗安禄山的十三万军队,保住税收重地睢阳,带领几千

  • 明朝这一才女,24岁被朱元璋无辜杀害,命运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为成就大业在各地征战,打下浙江之后为了招纳那贤士,在当地贴出许多告示,但因为当时大部分的老百姓都不识字,当地知名美人苏坦妹特地站出来解释给所有人听,正好被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和义军将领胡大海儿子胡德济看到,被苏坦妹惊世的美貌所震撼, 于是随便找了个藉口就将她掳回去并献给朱元璋,想藉机讨好。苏坦妹不

  • 历史上谋权篡位的人很多,为何独独晋朝司马氏最受鄙视?害人害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氏家族世系图,司马氏篡位时曹魏还剩下哪些大将,司马氏家

    司马家族篡夺了曹操子孙的天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说到底也是篡位,按理说司马家族抢夺曹家的天下也无可厚非,大哥别说二哥,大家都是篡位,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司马家族篡位的行为却被世人所不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是成了司马家族的代名词,“马昭杀贾充以谢天下,天下其可谢,而天其弗亟绝之邪?”“假意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