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权谋高手乾隆失败的首秀,为先帝辟谣

权谋高手乾隆失败的首秀,为先帝辟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86 更新时间:2024/1/15 20:37:37

幸福的是雍正留下了六千万两白银、一套较为清廉高效的官吏系统以及被大大拓宽的财源(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等),烦恼的是关于雍正的各种谣言已蔓延于皇朝上下。

雍正的突然驾崩不但没让“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任佞”等谣传停歇,朝野内外又开始八卦起他的死因,诸如死于丹药、春药等。

皇帝的形象不容议论、亵渎,维护保持皇权的威慑也是所有皇帝的核心要务,所以乾隆选择的第一项要务就是为先帝辟谣。

八月二十六日,乾隆发布了他登基之后的第一道谕令:

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 …… 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 …… 《清高宗实录·卷一》

乾隆以“恐皇太后闻之心烦”为由,严令宫中侍卫、仆役、宦官们闭紧嘴巴,实际上也是在暗示他们敢内外传递者,死路一条。但有时谣言会因禁而兴,乾隆的严控反而让外间的人相信雍正的死有隐秘,一时关于雍正死因的谣言,越传越盛。

不过“雍正痴迷于得道长生并最终死于丹药”并不算是谣言。因为此时宫中就有大量被雍正招募助其修仙炼丹的道士。乾隆的第二道谕旨就是将这些道士(还有因雍正礼佛而入宫的和尚)驱逐出宫。然后乾隆替自己的父皇为何在宫中收容这些道士作了一番解释。

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 …… 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 …… 平时不安本分,狂妄乖张,惑世欺民,有干法纪,久为皇考之所洞悉 …… 《清高宗实录·卷一》

乾隆称先帝是出于好奇才招这些人入宫,只是把他们当作在闲暇时解闷用的“小丑”,而且先帝早已看出了他们是群惑世乱法的贼人。

说实话这种解释,反而旁证了雍正确实在宫中长期豢养并宠信这些道士、僧人,听者更愿意相信雍正收容他们是为了问道长生而不是“游戏消闲”。

同时乾隆担心他们出宫后乱嚼舌头,助长雍正死于丹药的谣传。又严令谁敢“捏称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就将他“立即正法,决不宽贷”。这在外间之人眼里,就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了。

这一套操作下来,搞得朝野愈发的相信雍正痴迷长生,上苍非但不许,还借他修仙弄死了他,更毁雍正的形象。既然这么费力不讨好,乾隆为什么不把这些道士、僧人直接杀了了事或者冷处理呢?

首先,乾隆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也可以说他理政经验不足 – 关心则乱。

杀了,他觉得外间会认为他是在灭口,进而更信谣言;不杀,他又觉得外间会认为他是在默认谣言。所以弄巧成拙搞出了那番可笑的解释。

其次,乾隆不喜欢其父“以严待人”的执政风格,他向往的是他祖父康熙的“宽政”。乾隆在执政初期减轻“年羹案”中涉案官员的刑罚;释放甚至是起用被雍正定罪的人;清理雍正朝的文字狱等等也都可以佐证这一点。

具体到为先帝辟谣上,虽然不少谣言的始作俑者就是当年的“八爷党”成员,但乾隆依然赦免了“八爷党”后人的罪罚,将他们重新归入宗室并赐爵。此举虽然缓和了皇族内的裂痕和矛盾,但是对于辟谣来说并没有什么帮助。

雍正没有直接“弑兄屠弟”,但是他凌虐报复自己的兄弟们也是事实。而且没他刻意的虐待,胤禩(皇八子)、胤禟(皇九子)等也不会那么快就病死狱中。所以宗亲们是感激乾隆,而不是对雍正释怀,自然也不会在辟谣上出力。某种程度上乾隆在有意无意间把自己的父皇当作了垫脚石。

乾隆在为雍正辟谣上最大的手笔是翻了“曾静案”。

雍正六年,曾静投书川陕总督兼大将军岳钟琪,希望他效仿祖宗(岳飞),精忠报国并举兵反清复明。虽然荒唐也没掀起什么大浪,雍正却觉得很棘手。让雍正犯难的不是曾静这个人,而是曾静蛊惑岳钟琪的两个理由。

曾静首先以吕留良的“华夷之别论”,指出满清统治中原不具备合法性,也不合华夏纲常。其次曾静汇总了关于雍正的谣言“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任佞”,以此说明雍正不道,没资格做皇帝。

雍正觉得在这两场思想斗争上灭曾静十族也于事无补,还不如把他当作工具利用起来。

于是雍正亲作《大义觉迷录》,除了驳斥华夷之别论强调满清统治的合法性,还逐条反驳关于他的种种谣言并全国刊行,以正视听。然后宣布赦免曾静,并让他作为被吕留良以及谣言蒙骗的“受害者”,到全国各地去宣讲自己从上当到醒悟以及最终悔过的心路历程。

乾隆非常不喜欢自己父皇的做法。

首先,他认为雍正以皇帝的身份公开批驳“华夷之别论”,实际是把原本压制在台面之下,会随着满族汉化以及时间而慢慢消弭的满汉矛盾给搬到台前,公开化了。而公开的讨论只会加剧满汉之间的敌视和对立。

注:为了补救,乾隆随后也投身入这场大辩论之中。这里不展开这个话题,如有兴趣请查阅笔者前文《乾隆皇帝的华夷之辩,以及他所认为的“得国最正”》

其次,逐条反驳谣言并全国宣讲,反而让受众们觉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注:这里说点题外话,雍正和乾隆这对父子很多方面真的很像。两人某些时候都会自以为是的把事情给复杂化。乾隆到晚年也玩过“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全国表演秀 -- 尹壮图案

乾隆继位后一个月就将这个先帝钦定的要案给翻了。全国收缴、禁毁《大义觉迷录》,严禁臣民再对相关话题进行议论。并以“诽谤先帝”为由,将曾静凌迟处死。

然而此举的效果却是将一个已经开始冷却了的话题,重新推到了焦点。人们在关注的同时自然也会重新八卦其相关的内容,包括谣言。

从禁止宫廷宦官仆役议论、禁止出宫的道士僧侣议论、禁止天下臣民议论,可以看出乾隆是在尝试用高压的手段,消弭围绕雍正以及他的谣言。但是乾隆忘记了“堵不如疏”、“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越是不让议论、质疑,人们反而越是质疑。进而愈发的记录、传播、议论,甚至由此而生出新的谣言。雍正死于吕四娘刺杀说,不就是因为人们重新热议“曾静案”,进而产生的关于雍正的新的谣传么?乾隆的辟谣和皇帝初秀也就这么失败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楼梦:温厚慈爱的薛姨妈为何会被说是“天下老鸪一般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有了薛姨妈一家的加入,王夫人平常说话唠嗑的人选就多了一薛姨妈,而薛宝钗则和贾府的姑娘们以及林黛玉贾宝玉等相处愉快,薛蟠也是玩的如鱼得水,更加逍遥快活。薛姨妈一家给贾府带来不少影响,不管好的坏的,总之都是很愉快的融入到在贾府的每个日子中。薛姨妈也一直把自己温厚慈爱的一面发挥得车头彻底,从对贾宝玉的

  • 清朝十二帝的嫡皇后,只有她的儿子当了皇帝,苦尽甘来时她却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文|历史痴在满清近300年的历史上,从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溥仪,共有十二个皇帝。有趣的是这十二位皇帝的十二个嫡皇后中,只有一人生下的儿子最终登上了皇帝宝座,继承大统当了皇帝,他就是嘉庆帝与喜塔拉氏所生的皇次子爱新觉罗·绵宁,也就是即位后改名旻宁的道光帝。喜塔拉氏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生母同宗,

  • 清朝的康熙曾经也是很厉害的,看看他与鳌拜之间是如何智斗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抓住鳌拜完整版,鳌拜鳌拜那首歌叫什么,鳌拜子孙后代现状

    鳌拜精通骑射、摔跤,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他仕途的起步开始于明崇德二年(1637年)征伐皮岛的战役中,此时的鳌拜还只是马前小卒,因奋不顾身冲杀在前,冒着炮火与明军赤身肉搏,他的勇猛进入了皇太极的视野,赐号“巴图鲁”,也就是勇士的意思。1641年锦州战役中,鳌拜任小队长,跟随济尔哈郎。因鳌拜再次冲锋陷

  • 曾国藩:八本家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故居 “八本堂”匾曾国藩(1811-1872),他观察到“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于是在祖父“治家八诀”的基础上扩充和发展,形成“八本家训”。其中,“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在那个年代,就提出这两“本”,很了不起!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

  • 《甄嬛传》雍正一直在怀疑甄嬛,为何却始终没有将她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甄嬛传四阿哥为什么对甄嬛起杀心,甄嬛为啥叫钮钴禄甄嬛,甄嬛为什么不愿看雍正一眼

    雍正第一次怀疑甄嬛是在他逮捕刘本为沉眉庄平反的时候。在证据面前,雍正还是选择了相信年世兰。这是血淋淋的事实雍正第二次怀疑甄嬛是验血案。甄嬛利用自己深厚的化学知识和对人性的洞察力,为自己扫雷。雍正意识到自己对甄嬛的爱给甄嬛带来了不小的伤害。这种伤害不仅是针对甄嬛,更是针对他的三个孩子!甄嬛表达了这样一

  • 《甄嬛传》里,究竟是甄嬛负了雍正,还是雍正负了甄嬛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甄嬛和雍正历史,甄嬛为啥叫钮钴禄甄嬛,甄嬛母亲给甄嬛下跪

    雍正对甄嬛的好感是从甄嬛被征召开始的。他一直在关注着甄嬛的动态。即便是在甄嬛避宠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甄嬛。因为在选秀的时候看到甄嬛长得像前任皇后。甄嬛到底有多像前任皇后?就连太后见状,也是大吃一惊。皇后第一眼见到甄嬛,就知道她以后一定是个拦路虎。静妃对甄嬛也很依赖,这也是看在面子上的。所以,皇帝对甄

  • 揭秘雍正死亡之谜,为何他的死因,连正史都没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秦始皇,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皇帝,他虽然在史书记载中声名狼藉,但是当人们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学会以多元化的角度去思考秦始皇的人生之后,便给出了他最公平的评价,秦始皇被称之为千古一帝是实至名归的。在清朝历史时期也出现过一位千古一帝,他就是康熙皇帝。而是康熙皇帝被评价为千古一帝也

  • 或许他才是清朝真正的罪人!推行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也是因为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认为,清朝之所以如此腐败昏庸,是因为慈禧太后在统治期间向西方资本国家屈服,导致那些欧洲国家肆意妄为,开始不断地瓜分占据中国的领土。其实清朝真正的罪人并不是慈禧太后,而是鼎鼎有名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康乾盛世的主导者,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是清朝发展的顶峰,不过乾隆皇帝却并没有延续清朝不断发展的状

  • 婚姻荒诞的康有为:55岁迎娶17岁日本女佣,婚后却生下自己的孙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有为的婚姻简介,六个老婆的康有为,康有为娶几个女人

    虽然他提倡过一夫一妻,但是在后半辈子的时候风流成性,迎娶了六房姨太太,他骨子里的封建制度,与真正的改革者大相径庭,最荒诞的是他55岁就迎娶了一个日本的女仆,并且还生下了一个小外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我来看看康有为糜烂的婚姻。康有为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爷爷和他的父辈都曾在朝中任职,他幼时读书,最痛

  • 嘉庆皇帝坚持“守旧”政策,他已经错失人口增长的红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时期,嘉庆被立为了皇储,乾隆之后嘉庆成为了大清入京以来的第五位皇帝。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乾隆之后大清王朝就逐渐走向了衰落。小编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和乾隆嘉庆二人有很大的关系。乾隆皇帝确实是建立了大清的盛世,可是到了晚期乾隆的统治已经出现了问题。乾隆晚期出现了大量的贪腐和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