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精通骑射、摔跤,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他仕途的起步开始于明崇德二年(1637年)征伐皮岛的战役中,此时的鳌拜还只是马前小卒,因奋不顾身冲杀在前,冒着炮火与明军赤身肉搏,他的勇猛进入了皇太极的视野,赐号“巴图鲁”,也就是勇士的意思。1641年锦州战役中,鳌拜任小队长,跟随济尔哈郎。因鳌拜再次冲锋陷阵,连羸五场战斗,被皇太极赐爵位“梅勒章京”,相当于后来的副都统。第二年又升为护军统领。顺治元年(1644年),跟随阿济格进攻盘踞西安的李自成,重创大顺军,又先后攻克河南、湖广、江西、南京等地的63城,李自成残余彻底被瓦解。顺治三年,跟随豪格攻打张献忠的大西军,这小子又是充当先锋部队,勇往直前,大西军溃败,鳌拜居头功。虽然鳌拜这家伙愣儿叭叽的,打仗一往直前不怕死,但是对皇太极却是忠心耿耿,死命孝忠,特别是他拥立福临登基的时候更是亲率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守在崇政殿前,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这当然和皇太极对他的提拔大有关系。
鳌拜对皇太极的忠心给觊觎帝位的多尔衮相当大的武力威胁,皇太极死后,当然也就此遭到了多尔衮的几次迫害,但幸好有孝庄罩着,所以倒也平安的渡过了多尔衮时代。顺治亲政后听说鳌拜的种种事迹之后,更是对鳌拜敬重有加,视为心腹重臣,并随侍自己身边,直接参与国家大事。而鳌拜对顺治也是鞍前马后,尽心尽力,据说就连孝庄得病的时候,他也是跟随顺治昼夜侍候。付出终有回报,在顺治驾崩之前的夜里,鳌拜被授为了辅政大臣,位列第四。所以说平时没事多拍拍领导的马屁还是有好处的。顺治死后,鳌拜虽列辅政大臣末尾,但因其战功赫赫,又得顺治和孝庄的宠爱,仗着自己手握军权,再加上康熙年幼,本人权利欲望越来越强烈。其嚣张跋扈也发挥到了极致,党羽盘根错节,比如穆里玛、讷莫、苏尔马、班布尔善、济世、布达礼等人遍布六部军事、人事、司法、皇家禁卫等各个要害部门,其他众大臣对他只是敢怒不敢言(好像又是一个多尔衮的翻版)。但凡和他有过节,让他看不顺眼的,象征性地告诉小康熙一下,直接就抄家杀人。可怜那康熙年龄太小,也不敢和鳌拜作对,也只能顺从其意。最终导致康熙和鳌拜矛盾升级,要把鳌拜拿下的是苏克萨哈一案。
一切布置稳当后,康熙端正坐好,让索额图宣鳌拜觐见。豪无防备的鳌拜一进门便被这些训练有素的小太监三下五除二就给拿下绑了起来。康熙一看事成,忙紧急召开众大臣会议,在会上宣布了鳌拜背负先帝重托、任意横行、欺君擅权、文武各官尽出门下等30条罪状,让这些议政王商量该怎么处理他。那些大臣早已受够鳌拜的鸟气,纷纷上奏斩立决。鳌拜一看这架式,忙大叫道:“皇上,我可是为了咱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您可不能说杀就杀啊!”说着让人给自己脱掉了身上的衣服让康熙看看自己身上因冲锋陷阵留下的伤疤。那康熙最终心软,只是判了鳌拜个终生监禁。至于他的党羽则是杀的杀,免的免了。孝庄听说此事后,对康熙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说你这小家伙办事也太鲁莽,万一走露了风声,岂不是逼着鳌拜造反么。康熙表面上唯唯诺诺,但打心里还是兴奋的要命,毕竟这是自己亲政后的第一场战争。
康熙八年(1669年)九月,郁郁寡欢的鳌拜最终病死在大狱之中(一说是康熙派人到狱中把鳌拜给杀了)。而长期与鳌拜勾结的辅臣遏必隆也因此案被康熙削了爵位,另一辅臣索尼早已去世,康熙因没了辅臣的制约,自此终于斗志昂扬地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