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若想在朝为官,科举制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不过经过数年寒窗苦读也可能没有机会进入官场。如果可以步入仕途,稳扎稳打地为民做事总有机会得到上级的提拔。古代的官职历朝历代都有所区别,但是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中央的官和地方的官。唐朝的官员有一品到九品,从正一品、从一品到正九品、从九品一共有十八品。
正一品是官职最大的官员,再往上就要封爵位了,爵位还是有不同的等级之分。王爵就是我们常常听见的王爷,王爷又有不同的区别,分别是一字和两字的区别。一字王一般是王公贵族,是皇亲国戚,两字王的地位自然就要低一些。除此之外,在一字王之上还有一种“一字并肩王”。唐朝的“一字并肩王”究竟是什么官职?放到现在,和一种官位相似。
一字并肩王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和皇帝并肩的王,能够和皇帝相提并论,这地位有多尊贵不用多说。电视剧中也有不少的一字并肩王,如薛仁贵。薛仁贵是何许人,就算未见过其像,也有听过他的名字。薛仁贵是唐朝的一个名将,家族是官宦世家。他是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父亲是隋朝的官员。薛仁贵本是名门之后,但是父亲的去世导致家道中落,他只能靠种田为生。
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薛仁贵的妻子建议他参军入伍,去战场上立功。薛仁贵听从妻子的想法应征入伍,开始他辉煌的军旅生涯。薛仁贵在战场上挺身而出,凭借智慧和忠诚博得了皇帝的好感。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薛仁贵作为副将随军征讨高丽,斩首3000余人,立下赫赫战功。薛仁贵在战斗之中一路凯歌,官职也随之提升。
在大非川一战中,薛仁贵被受命为大总管,但是副总管不甘心职位在其下常常不配合工作。因副总管的一意孤行,唐军大败,粮草、兵器都被夺走,无奈之下薛仁贵选择退兵。大非川一战失利,薛仁贵作为领头羊也难辞其咎,皇帝无视他之前的功勋将其贬为平民,甚至被流放。后因西边的突厥频频进行骚扰,皇帝决定起用薛仁贵。
薛仁贵骁勇善战,在他的带领之下将突厥军打败。薛仁贵戎马一生,为大唐的安宁立下汗马功劳。在电视剧中,薛仁贵因屡获奇功,受到无数的功勋,还被封为一字并肩王。但从历史资料中可以查阅到薛仁贵一生中最高的官位就是平阳郡公,离一字并肩王悬殊还是比较大的。不可否认的是薛仁贵对唐朝做出的突出贡献,他的付出被历史所铭记。
薛仁贵为何没被封为一字并肩王,其中还另有秘密。皇帝位高权重,下面的大臣如果功高盖主不免会引起皇帝的不满,如果将异姓功臣封为一字王很容易给自己带来威胁。封爵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皇帝要将心放在肚子里自然不能随意地封王。一字王的地位在历史上就是很敏感的存在,因为王爷难免会觊觎皇帝的位置,由此可见一字并肩王的地位更加地可怕。
皇帝本是万人之上,如何会愿意让人同自己平起平坐,一山本不容二虎。古代尊卑有别,若是有人真敢做一字并肩王,那即将命不久矣。韩信功勋卓著,为刘邦夺得天下,被封为齐王。韩信的才能让刘邦畏惧,刘邦将韩信放在楚地又为楚王。一字王里面“秦、楚、齐、晋”是比较尊贵的名号,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称帝之前被父亲李渊封为秦王。
历史中的很多朝代都有一字王引起的战乱,一字王地位极高,封一字王预示着叛乱。站得越高,摔得也越惨,很容易坐上皇帝的位置,也很容易被皇帝随意找机会解决掉。命不由我是古代很多人的结局,帝王的想法千变万化,如何能猜到自己的结局。能够善终的将士和功臣很少,一入仕途深似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一字并肩王放到现在就类似于领导身边的二把手,其中的关系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历史能让我们看明白很多的东西,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权力一直是受人追捧的东西。在利益的世界里依然是有舍才有得,舍得放弃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参考资料:
《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