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令人所津津乐道的应该就是战场之上的武将们了,说起三国时期最令人所津津乐道的武将那么还得非关羽莫属。经过民间的口口相传,关羽甚至已经达到了被神化的地步。
“你看我青龙偃月饱经风霜,身骑赤兔宝马驰骋疆场。”一曲《云长》道出了关二爷的赤胆忠心和过五关斩六将的威猛。直到今天,拜关二爷依旧是许多人的日常仪式。无他,只是因为关羽之忠肝义胆惹人敬佩,这才让关云长之名死后封神,直到今日依旧受后人香火祭拜。可是,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一个问题,为何关羽的雕像眼睛都是闭上的?
关云长虽死,其事迹却不灭,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诸多历史和演义的渲染下,关云长渐渐被世人神化,由人成神。关二爷封神,其实除了因为其忠肝义胆惹人敬佩之外,还有统治阶级的意志存在。历朝历代,君王家最怕的是什么?自然是底下官员不听话,百姓想着要谋反。为了加强思想专制,维护王朝千年不败,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免不了要寻找一些精神寄托。除了孔孟之道外,关云长的忠义同样被统治阶级看中,成了官方推崇的学习榜样。
自关云长死后,他的形象被一代代皇帝加以神化,就这样,关云长由前朝败兵之将成了王,再而为帝,继而为圣,最终晋升为天上神灵。可是,这些人拜的关公,大多是双眼紧闭。哪怕是高居于庙堂之上的关云长,就算有睁开眼的,也顶多是睁开两三分,而没有全睁的。这一奇特现象,针对这个问题,一些老木匠做出了回答,原因有两个,总之没有人敢制作张开眼的关羽雕像!
首先第一个就是关羽睁眼便要杀人的说法,我们知道在历史上记载的关羽是丹凤眼,眼睛不是很大,所以很多时候看起来就是那么小。再加上关羽时常眼睛微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所以关羽“眯眼”的形象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但是一旦关羽要睁开眼的时候,往往就是要动武的时候了。比如说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关羽听说颜良带着大军围城的消息后。他两眼一睁,便向曹操请命出战。
关羽定睛一看,确立了颜良的位置,提刀上马,横穿于千军万马之间,最后将颜良刺杀万军之中,逐解开了白马之围。后人都十分恐惧关羽这一习惯。有说关羽只要眼睛一睁大,便是要杀人。所以很多木匠便都不敢雕刻睁眼的关羽。
当然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关羽的眼睛是最难雕刻的。中国不是有一句古话叫做“画龙点睛”嘛,但是很多时候将整条龙都画出来了,往往这最后的眼睛反而是最难的,因为这是整体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如果画不好,整幅画就会显得没有神,失去了灵魂。同样的关羽的是位绝世名将,眼神里自然是要杀气腾腾,或是透露出令人胆颤的寒光。但是恰好关二爷的眼睛又小,所以还真的不好体现。干脆就用微闭着的眼睛,这种说法流传出去之后,很多工匠也就自然而然不会让他睁眼,最后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