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建国之初的囧事,突厥威逼,李渊出卖好朋友,李世民反对无效

唐朝建国之初的囧事,突厥威逼,李渊出卖好朋友,李世民反对无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8 更新时间:2024/2/3 23:36:15

我国历史上的唐朝在鼎盛时期可谓是威风八面,周边各国谁都得小心伺候着。

汉朝陈汤说的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但在汉朝时管用,到了盛唐时更管用。

不过,唐朝的威风是从贞观三年到贞观四年灭亡东突厥一战后打出来的。

而在此之前,唐朝对于有威胁的外部势力没那么大威慑力,反而得小心伺候着别人。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时,一度向东突厥可汗称臣,花费财物贿赂他们,不让他们给唐朝找事,还找东突厥借过骑兵。

也因此,在唐朝统一天下前,对于东突厥的要求几乎是无力抗拒。

《旧唐书》中记载:

始毕(东突厥可汗)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

为此,李渊还不惜把一个主动投奔唐朝的好朋友送给了东突厥人去杀,下面就讲讲这个故事。

突厥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唐朝之前的隋朝和西突厥关系比较好。

原因是东突厥大部分疆土直接和隋朝核心地带接壤,双方之间产生的矛盾也就更多,西突厥离得远,矛盾点较少。

基于远交近攻的道理,隋朝自然更亲近西突厥,对于东突厥是极力打压和防范。

等到李渊建立唐朝后,也基本秉承这个外交策略,虽然暂时不能对东突厥怎么样,但并不妨碍李渊视西突厥为友。

唐朝武德元年,本来跟着隋炀帝到江都的西突厥前可汗、泥撅处罗可汗(隋炀帝赐号曷萨那可汗)跑到长安来投奔唐朝。

李渊大喜,这大唐还没有统一天下,就有外邦贵族前来投奔,哪怕他只是个前可汗,李渊也予以厚待,“高祖为之降榻,引与同坐,封归义郡王。”

不过这事让东突厥不爽了。

隋朝和唐朝视东突厥为大敌,西突厥和东突厥一样是大敌,他们虽然是一个民族,但活在同一片草原上面,争夺资源和互相杀戮的仇恨可比跟中原王朝还深厚。

当时东突厥的始毕可汗就和泥撅处罗可汗有私人仇怨,“先与始毕有隙。”

另外,泥撅处罗可汗当初在位时比较残暴,对于麾下部族中的铁勒诸部有过凶残的杀戮行为,《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北狄》中记载:

大业中,西突厥处罗可汗始强大,铁勒诸部皆臣之,而处罗征税无度,薛延陀等诸部皆怨,处罗大怒,诛其酋帅百余人。铁勒相率而叛……

因此,铁勒诸部绝对视泥撅处罗可汗为仇敌,如果有机会一定是想杀掉他。

后来泥撅处罗可汗被赶下汗位,铁勒诸部包括其中的薛延陀部继续向继任的西突厥射匮可汗(泥撅处罗可汗的叔叔)臣服,但他们已经是东突厥可以争取的对象了。

比如薛延陀部后来就曾短暂臣服于东突厥,唐太宗李世民发起灭东突厥之战时,他们还反水帮助唐朝。

而在武德年间,东突厥如果想要收服这些部族,干掉泥撅处罗可汗绝对是收买人心的最好办法,恰巧,唐朝当时有求于东突厥。

最后一个刺激到东突厥的事情是武德二年,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射匮可汗的弟弟,也是泥撅处罗可汗的叔叔)遣使向唐朝进贡,并有意联合唐朝一起对付东突厥。

根据《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下·突厥下》中的记载,这个统叶护可汗相当不简单:

统叶护可汗,勇而有谋,善攻战。遂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悉归之。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统叶护可汗在位时,西突厥达到最强盛时期,他要联合唐朝,东突厥哪能不做出反应?

东突厥想要对付西突厥,分化某些可以收买的部族,如包括薛延陀部在内的铁勒诸部就是当务之急。

这也让东突厥想干掉已经投奔唐朝,且和铁勒诸部有深仇大恨的泥撅处罗可汗的心情急迫起来。

东突厥于武德二年派使者到长安,要求唐朝杀掉泥撅处罗可汗,于是有了《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下·突厥下》中的这段记载,

始毕(根据史料上的时间,使者到唐朝时,始毕其实已经死了)遣使请杀之,高祖不许。群臣谏曰:“今若不与,则是存一人而失一国也,后必为患。”太宗曰:“人穷来归我,杀之不义。”骤谏于高祖,由是迟回者久之。不得已,乃引曷萨那于内殿,与之纵酒,既而送至中书省,纵北突厥使杀之。

李渊先是不愿意杀泥撅处罗可汗,群臣劝谏,说不能因为他而得罪东突厥,李渊被劝动。

只有李世民表示不能杀,但他的意见不被接受,李渊终于把泥撅处罗可汗灌醉后交给了东突厥使者杀掉。

对于李渊来说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人家主动来投奔,李渊却把人家交出去,理亏,对唐朝的声誉有很大影响。

但李渊又不得不这么选择,当时唐朝还没有统一天下,还在和隋末诸侯们交战,实在是无力得罪东突厥。

东突厥当时其实已经在支持梁师都刘武周等反王时不时骚扰关内地区,还偷偷摸摸的和在洛阳的王世充以及在河北的窦建德接洽。

如果唐朝激怒东突厥,让他们全力支持这些反王跟唐朝捣乱,唐朝统一天下的进程或许会被无限制拖后。

所以,李渊不得不妥协,至于李世民,他其实也知道这些情况,反对只是表示个人态度,并没有全力劝阻。

本来是唐朝好朋友的泥撅处罗可汗就在这种情况下被唐朝出卖,李渊和李世民估计都很憋屈,但只能忍着。

七年后,李世民当上了皇帝,马上就把泥撅处罗可汗厚葬,“太宗即位,令以礼改葬。”

此时的唐朝虽然还没有消灭东突厥的能力,但已经统一天下的唐朝也没必要看谁的脸色了。

又三年后,李世民发起灭东突厥之战,一举消灭了这个大敌,唐军还生擒了东突厥的颉利可汗

在被押送回长安后,颉利可汗在宴席上当众为李渊、李世民起舞,不管以前有多少憋屈事,唐朝还是笑到了最后。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唐代《金刚经》全卷展开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陕西铜川耀州区神德寺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它留给后人最显著的遗物就是一座高达35米的北宋佛塔。神德寺塔为仿木楼阁式砖塔,八面八棱九级,斗拱挑角,雕刻精美,气势雄浑。塔在佛教是供奉收藏舍利、佛经、佛像的神圣建筑,在塔内藏经的传统古已有之。神德寺塔藏经正是在2004年9月24日维修塔身时,于第四层南面的拱

  • 央视持续热播!《中华战争通史》安史之乱(四):红颜命丧马嵬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继《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之后,又一部百集鸿篇巨制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战争通史》引起广泛关注。《中华战争通史》是以历代政权更替、群雄争霸为素材,通过细致的战略及时代背景分析,循着历史的轨迹,百集篇幅梳理了从夏末到明末著名战役。该系列节目以大历史的视角,通过海量情景再现和三维动画,再现了那些脍炙人口

  • 唐朝“海子”的元宵诗比肩苏轼11世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海子”的元宵诗比肩苏轼11世祖蔡宏伟 武则天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的元宵节过得有点铺张。长安城通宵自由游走,士民观灯娱乐。诗人们也争相赋诗描绘、赞美这一盛况。点检佳作,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的作品推为上品。 三人中,苏味道是苏轼的11世祖,当时是武周政权的重臣。崔液是唐朝五姓之一的崔门俊杰

  • 公孙瓒手下有3员猛将,曹操刘备各得1位,其实第3位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公孙瓒手下十大猛将,三国的公孙瓒是个怎么样的人,公孙瓒手下三大猛将分别是谁

    汉末三国时期,曾出现过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群雄,其中就有著名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今人谈到公孙瓒,对其大多只剩下“刘备故友”的印象,其实历史上的公孙瓒,威名一度远震北疆。在公孙瓒与袁绍争锋前期,他还曾一度占据上风。不仅如此,公孙瓒麾下也曾是猛将如云,其中三员大将堪称一时之杰,他们分别是严纲、赵云和田豫

  • 神龙政变的背后:李显重登皇位的本质,并非简单的唐朝皇帝复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显朝,李显子孙后代,李显与赵美玉吻戏

    神龙政变,从形式上来看,是唐朝原本被废的皇帝李显,实现了复辟。但其实,从法统角度来看,李显的第二次登基,其法统来自武周的禅让,而非对武周的推翻。换句话说,李显的复辟,并不是简单的唐朝皇帝复辟。1、唐朝世系唐高宗弘道元年(西元683年)年底,唐高宗驾崩,皇位由李显继承。不过,早在唐高宗在位期间,武后在

  • 古代起义次数最多的省,从秦朝到清末每逢战乱从未缺席,不是广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古代起义高发地,古代起义有哪些,古代起义为啥那么多

    这个省份不是广西,而是四川,历史上四川的起义多达上百次,从秦朝开始便从未中断,几乎每次起义都有它的身影,所以这个地方还被人称为起义大省。为什么这个省起义的次数这么频繁呢,理由也很不一样。通常起义都是受到了天灾人祸,本来百姓就吃不饱穿不暖了,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因此才有人揭竿而起。可四川却并不是这

  • 武则天寝宫内设有密室,每晚必进一次,揭开女皇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惊艳片段完整第一集,骚白武则天完整视频,武则天住过甘泉宫吗

    皇权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皇权的人就拥有全天下,在中国几千的历史中,有无数为了争夺皇权而兵戎相见的兄弟,当然这不仅仅是男人的权力,女人对权力也是有很强的欲望的,武则天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位女皇帝,她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武则天出身很好,但是命运却跟她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玩笑,小时候的她在家中生

  • 司马氏麾下的一位大将:立下三件大功,却坑了一次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氏家族世系图,西晋历任大司马,司马氏家

    一、参与平定诸葛诞之乱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在淮南发动兵变,并且联合东吴,东吴派朱异等支援他。此战,诸葛诞自己拥有15万左右的兵力,再加上东吴的援军,无疑会给司马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个关键时刻,泰山太守常时称病不出,被大将军司马昭斩杀。胡烈代任为泰山太守,派出五千人的军队突袭都陆(在今安徽

  • 古代的匈奴,为啥会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这样的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古代匈奴的记载有很多,其中最令人困惑的就是他们的一个习俗,具体来说就是“父死娶母,兄死娶嫂”,这是怎么回事?古代匈奴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有悖伦理和道德的习俗呢?在匈奴阵营中,女子的地位特别低,有时候甚至会被人当成货物来交换。因此对匈奴人来说,父亲的妻妾就是一种财产,所以需要继承过来。那时候匈奴的女子

  • 长安的辉煌与荒凉:为什么唐朝以后没有哪个朝代定都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唐长安然而,长安并不总是那么繁华。东汉时曾寂寞。三国时期,没有人以长安为根据地。到隋唐才复兴,但到了唐朝以后,就没有建立长安的朝代了。在此期间,朱元璋曾计划迁都,但没有实施。长安作为首都的历史暂时结束了。刘邦的资本计划昊靖定为西周都城,但因犬戎氏攻破西周都城导致西周灭亡,周平王不得不迁都洛阳,使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