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在李自成的军队攻入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知道国家即将灭亡。于是自己选择上吊自杀,自此明朝的时代过去了。接着发生了许多事情。吴三桂投降于清朝。但是,充分的证据表明。在明朝灭亡前,他还是忠于明朝的。因为在那个时候,除了明朝,谁都不可能给他那么多的钱,也不可能让他掌管那么大的地方。可以说,在那时他的野心最多的是当一个有钱的官员。
当崇祯自杀之后,吴三桂没有了朝廷的支持,而这时候他所驻守的山海关也都被清军占领。而且他自己的关宁铁骑也损失惨重。自己处在大顺大清之间是最没用安全感的,容易受到两方的攻击。在李自成的角度上来说,那时候他们的粮食全靠从南方运过来。如果战争打的太久,根本就坚持不住。所以他很难在京城长期的停留。但是要当时撤退的话被吴三桂追击,所以他只能去攻击吴三桂。而从清军的层面来说,吴三桂就是他们成功的一块绊脚石。
可以看出来,大顺和大清都不可能接受吴三桂的存在,不可能让他在中间独处。那么从吴三桂的角度来说,他是应该顽强抵抗,还是投降于大清或者大顺呢?根据历史记载,他本来是打算投降大顺,但后来发生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情,他就决定去与清军合作。
从各方面来说,其实投降大清才是他最好的选择。因为他多年以来都在跟清军交手,十分清楚清军的各方面的实力。跟两方对比起来,跟全军合作,他才能利益更大化。但是跟清军交战多年,双方存在了许多矛盾,怎样才可以让将士信服呢?他决定说要借助清军的帮助除掉大顺给皇帝报仇。
有人会认为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原因,但其实不是这样的。那时候,李自成的队伍都是由许多流放的人民组成的,他们没有建立起完好的制度,所以不得民心。而且吴三桂的父亲还被李自成制裁,所以心存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