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方面,就孙膑来说,他原本出自齐国,而且是孙武的后人。春秋末期,孙武来到了吴国,通过帮助吴王阖闾训练了一支精锐的兵马,孙武推动了吴国的崛起。现在,对于他的后人孙膑,也拥有类似的成就。
[var1]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在战国初期,孙膑虽然是其过人,但是,因为老同学庞涓在魏国获得了重用,所以孙膑就来到了魏国。当然,这也是因为魏国地处中原之地,从而吸引了众多人才。但是,孙膑来到魏国后,却遭到了庞涓的妒忌,也即孙膑的才华一旦被魏国君主发现,庞涓的地位都会受到影响。于是,庞涓就诬陷孙膑出卖魏国,勾结齐国。因为孙膑本身就出自齐国,这样的诬陷,显然可以自圆其说。在此基础上,孙膑遭到了膑刑。如果不是孙膑装疯卖傻,很可能还会遭到庞涓的加害。
[var1]
二
当然,在桂陵之战中,齐威王并没有立即救援赵国,而是有让赵国和魏国两虎相斗的意味。到了公元前353年,齐威王派遣田忌、孙膑率领大军救援赵国。孙膑认为魏国派出大军进攻邯郸,国内必然空虚,所以应该偷袭魏国后方,迫使庞涓从赵国撤军。最终,在围魏救赵的计策下,孙膑击败了魏国大军,还俘获了庞涓。对此,在笔者看来,庞涓妒忌孙膑的能力,确实是比较有道理的,因为他们之间的差距真的比较大的。
[var1]
三
另一方面,和孙膑一样,范雎这位人才也曾被魏国陷害。当然,范雎本身就是魏国人,在战国中期,范雎成为魏国大臣须贾的门客。不过,范雎因为得罪了须贾,后者直接诬陷范雎背叛魏国,暗中和齐国勾结。
[var1]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睢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睢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
对此,魏国相国魏齐派人鞭打了范雎,差一点就将打死。后来,在郑安平的帮助下,范雎改名换姓,逃到了秦国。彼时,秦昭襄王虽然是一位志向远大的君主,但是,宣太后、魏冉等人把持了秦国大权。得知这一情况,范雎自然是对症下药。
范雎出谋划策,协助秦昭襄王废弃太后,把穰侯、高陵君以及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都城,逐渐收回所有大权。当收回了穰侯的相印,让他回到封地陶邑时,由朝廷派给车子和牛帮他拉东西迁出都城,装载东西的车子有一千多辆。到了都城的关卡,守关官吏检查他的珍宝器物,发现珍贵奇异的宝物比秦昭襄王还要多。
[var1]
四
[var1]
参考文献:《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