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考古重现北宋东京州桥(考古进行时)

考古重现北宋东京州桥(考古进行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41 更新时间:2024/4/10 5:05:53

明代州桥复原图。 开封市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州桥石壁上的北宋浮雕壁画。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核心阅读

州桥是北宋东京城中心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州桥及汴河位置的确定,为东京城提供了可靠的时空坐标,对研究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北宋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的重要时期,州桥石壁代表了宋代浮雕艺术水平,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北宋石刻壁画。

州桥遗址的发掘,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段的修筑、使用、兴废的演变过程,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

在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州桥是城中心一座标志性建筑和御街的枢纽。御街是东京城南北贯通的中轴线,由于东西向的汴河截断了御街,架在汴河上的州桥将御街连接起来,成为御街的一部分。

《东京梦华录》中有对“州桥”的描述:“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大内御街……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

宋人笔记记载,南宋使臣范成大、楼钥、杨奂等人路过故都汴京,都曾看到或经过州桥。范成大还留下了著名诗作《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这说明,当时州桥还能正常使用。

州桥的发掘,是北宋东京城遗址考古的关键点之一,可以说为东京城提供了可靠的时空坐标。

有迹难寻,古今城市叠压加大考古难度

历代城市遗迹相互叠压,是今天的开封城在考古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北宋时期,大运河横贯东京城,汴河两岸繁华无比。明清时期,由于黄河在开封附近多次决口泛滥,造成宋代遗存深埋于今开封城下7—13米,加之地下水位较高,东京城遗址有古难考,有迹难寻。

开封几代考古人从没有停下探索东京城遗址的步伐,充分借鉴了我国在“古今重叠型城址”考古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越来越快,开封城市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这为考古工作提供了契机。2012年以来,考古部门相继发掘了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明代周府典仪所遗址、明代周藩永宁郡王府遗址。

2018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动了州桥及汴河遗址发掘工作。考古队首先对州桥东侧汴河河道进行了发掘,理清了不同时期地层的深度,廓清了汴河的宽度、堤岸堆积及宋代至明清时期河道淤积形态,为州桥遗址发掘积累了资料。

2020年3月,州桥遗址本体发掘工作正式开始。遗址位于今中山路下,而中山路是开封老城区一条重要的南北交通干道。为了有效疏导交通,尽量减少对周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当地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协调解决发掘中遇到的问题,为考古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截至目前,州桥遗址共完成发掘面积44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各类遗存117处,出土各类文物标本6万余件,包括陶、瓷、石等,其中瓷器标本5.6万多件,还发现大量兽骨和人骨,出土文物极为丰富。

多方论证,破解州桥年代之谜

既然是古今叠压,如何确定州桥的年代?事实上,我们差一点就与真正的北宋州桥“擦肩而过”了。

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后,2021年,州桥桥面大部分呈现在我们面前:桥面由方形青石铺筑,南北长约25米,略有弧度,中间高,两侧低;东西宽约30米,中间用条石分隔成三等分,一途三道,中间表示御路。

从地层关系上看,桥面在明末洪水淤泥的覆盖下。建筑材料除青石外,还大量使用了青砖及白石灰,青砖砌筑的券洞宽5.8米,高6.58米,比较符合明代文献记载的州桥。特别是白石灰的大量使用,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

此外,我们还在桥面东侧及河道中发现了一组建筑基址,由大门、院落、南北厢房、正殿组成,坐东朝西,疑似明代《如梦录》记载的金龙四大王庙。在正殿基址东侧的河道中出土了三尊贴金铜造像,其中较大的一尊高约1米,金盔金甲,三首六臂,手执法器,怒目圆睁,应为河神金龙四大王造像。明清时期,黄河及运河两岸金龙四大王庙多有分布。

根据这些情况,考古队基本确定:出土的州桥应为明代重建过的州桥。

发现州桥为明代重建,大家不免有点失望,停止州桥遗址发掘的声音不断传出。幸而,考古队顶着压力,选择继续发掘。

解剖了桥东侧河道及堤岸地层,在桥东北角明代砖砌雁翅与河岸连接处,我们最先发现了明代补筑的砖壁;继续向下清理,又发现了石壁,石壁上有雕饰图案,先是缠枝牡丹、卷草,再有飞云、独角兽头。我们马上联想到《东京梦华录》的记载。这会是北宋的石壁吗?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继续清理,一点一点,一匹海马瑞兽形象逐渐完整清晰。瑞兽像马又像鹿,偶蹄,头部、腿部有鬃,独角,身体健硕,呈昂首嘶鸣、四蹄奔腾状,一前一后两只禽鹤引颈飞翔,周围祥云环绕。石刻图案上下通高约3.3米,充满祥瑞气氛。

石雕壁画的出土,令考古队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这极有可能是北宋保留下来的遗存。紧张的是,尚不能完全排除是否为明代改建。于是,队员们顺着石壁继续向下向东挖掘。向下,是想从根部寻找石壁的年代线索;向东,是想探求石壁延伸长度。

发掘很快有了收获。雕刻图案下的石壁呈毛面状,高约2米,最下层为较大方形石块砌筑,方石下的基础为方木。石壁向东又发现了两匹海马,体量与第一只大体相当,均由前后两只飞鹤簇拥,祥云环绕。经过细心观察,考古人员发现雕刻图案的石条上均刻有文字编码,自下而上使用文字“上士由山水、中人坐竹林,王生自有性……”自西向东使用文字“十四、十五……廿四、廿五”之类。经考证,编码“上士由山水”等文字,是流行于唐宋以来的习字蒙书,唐宋时期有用作史籍档案编码的先例。从编号顺序看,瑞兽图案应有四组,近桥一组被明代雁翅桥台遮挡。

由于石壁内的河道在明代疏浚过,淤积层无法为石壁提供时代证据。但我们在解剖石壁外侧夯土时发现,其中包含的瓷片遗物均不晚于宋代。我们还把州桥发现的石刻与河南巩义市宋陵陵前瑞禽石刻进行了比对,雕刻风格技法十分相似。

综合各种信息,专家们经过论证确认:州桥发现的石刻壁画为北宋原真遗存!

2022年8月,州桥东侧南岸石壁也顺利出土,又发现三组海马瑞兽图,体量与北侧相当,雕刻纹路更清晰,形象更逼真,石壁编码使用的是《千字文》。《明史》记载,明洪武初年,为了转运关中一带粮食到南京,人们对汴河进行了疏浚。因宋代州桥不能通行大型舟船,推测当时对其进行了改建,但保留了近桥两岸宋代石壁。

至此,州桥遗址宋明年代问题得以厘清。

汴河遗珍,见证北宋都城繁华

州桥浮雕雕刻精美、构思缜密、端庄大气、栩栩如生,印证了《营造法式》关于石作制度的相关记载,以及“素平”“压地隐起”等技术。其与宋陵前的瑞兽石刻风格非常相近,应该都是官作。浮雕对称分布在桥体两侧,根据已经出土的面积推测,石岸雕刻面积约达330平方米。

北宋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的重要时期,州桥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庞大规模和全石结构,展示了建筑石刻艺术的高度。州桥石壁代表了宋代浮雕艺术水平,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北宋石刻壁画。

州桥及汴河位置的确定,对研究北宋东京城的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州桥遗址的发掘,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段的修筑、使用、兴废的演变过程,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巨幅石雕壁画,见证了北宋东京城的繁华。

(作者为河南省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

版式设计:蔡华伟

作者:王三营

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打工人之毛遂:毛遂自荐更多是运气,没有大才难以逆天改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司有晋升机会要不要毛遂自荐,毛遂自荐的故事视频,怎么向老板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战神白起死后,秦王任命范睢的朋友郑平安为三军统帅,继续攻打赵国。眼下秦国士兵已经层层围住赵国都城邯郸,国祚覆灭只在旦夕。关键时刻,赵国还得仰仗平原君赵胜。为了挽救赵国命运,赵国同意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救,试图再启用合纵之策共拒亲兵。平原君赵胜算是战国时期鼎鼎有名的大

  • 清朝灭亡,为何不学元朝退居故地,重新做一方霸主?原因有2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不承认元朝却承认清朝,元朝和清朝在形势图上有什么不同,元朝灭亡后清朝还存在吗

    元朝被朱元璋等一竿子“乱民”兴起后,朱元璋建立大明,元朝灭亡后,回到北方蒙古草原,担当皇帝专制统治,史称“北元”。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由外族入侵中原而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有两个,一个是元代,一个是清代。而元朝灭亡后,元朝是退居故地,重新做一方霸主,而元朝能回蒙古继续做皇帝,那么同样是少数民族的清朝满人

  • 就算有100个胆子,朱棣也不敢在他没死之前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明朝是一个神奇的王朝,明朝的建立是一个乞丐朱元璋建立的,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开始对太子朱标进行培养。但是没曾想到朱标英年早逝,对于朱元璋则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是没有办法,只得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历史上称为建文帝。可是好景不长,竟然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了政变夺得了地位,成功称帝

  • 刘伯温一句话,朱元璋义子当了云南王,300多年后,成明朝救命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虽然在历史上,朱元璋毁誉参半,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此人相当会笼络人心,在打天下的过程之中,率领了大批的开国朝臣,每一个都相当有能力,而刘伯温,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个,朱元璋相当认同此人,对此人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最终,朱元璋当上皇帝,刘伯温成功当上宰相。当上皇帝之后,肯定要分封开国功

  • 三国中这三个人死得最可惜,留下任何一个都可能没晋国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晋国怎么灭亡的,三国中死得最可惜的五人,晋国明君

    [var1][var1][var1]1.周瑜历史上的周瑜并没有《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小气,“羽扇纶巾”说的正是周郎,周瑜凭借赤壁之战一役,把自己推上了人生的巅峰,也正是周瑜让人们看到了东吴强大了力量,周瑜本想先夺荆州再夺益州,随后北上伐曹,最后天下归一。这时候的周郎,心怀大志,年仅三十有余便死在征讨

  • 齐桓霸春秋(二):有才终出头,管仲大难不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仲最后死于谁之手了,管仲图片,管仲的谋略完整版

    春,齐人杀无知。公及齐大夫盟于既。夏,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注解见:齐桓霸春秋(一):天意,小白不死,入主齐国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冬,浚洙。上一篇:齐襄公之死,苍天饶过谁?公元前685年,周庄王12年,鲁庄公9年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

  • 朱元璋的帝王心,放任宰相胡作非为7年,“胡惟庸案”牵连3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胡惟庸投靠朱元璋后,起初朱元璋并没有重用胡惟庸,因为朱元璋要的是能打天下的猛将,而胡惟庸只是一个资质一般的文官。投靠朱元璋之后胡惟庸仅仅只是一个“奏差”的苦差,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跑腿的。从投入朱元璋门下到大明王朝建立12周年胡惟庸能逆袭的一个原因和李善长有很大的关系。在1373年洪武六年,胡惟庸

  • 魏国陷害了两位人才,他们逃出魏国后,让齐国和秦国更加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齐国和秦国,围魏救赵后魏国怎么样了,齐国不投降可以跟秦国打吗

    一一方面,就孙膑来说,他原本出自齐国,而且是孙武的后人。春秋末期,孙武来到了吴国,通过帮助吴王阖闾训练了一支精锐的兵马,孙武推动了吴国的崛起。现在,对于他的后人孙膑,也拥有类似的成就。[var1]《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

  • 朱元璋处死随他打江山的30人,却有4人从中幸免,为何不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非常好奇,朱元璋都杀了三十个人了,为什么不把剩下的这四个杀了呢?那是因为这四个人他不敢动,也不能动,这到底是为什么?朱元璋乞丐出身,但最后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从这一点来看这个人就不一般。朱元璋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打天下的,他靠这个出色的能力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收获了一批忠实的部下。如果没有这些部下为他抛

  • 朱元璋去寺庙拜佛,问方丈:朕要跪吗?方丈用8个字化解灭门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去拜佛也要下跪吗,朱元璋在庙里说了三句话,朱元璋问自己需要拜佛吗

    由于走投无路,朱元璋只好外出当乞丐,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郭子兴带领的起义军队伍。郭子兴看到朱元璋相貌非凡,于是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朱元璋,随后朱元璋便受到了郭子兴的重用,在起义军当中所担任的官职越来越大。期间他遇到了自己的结拜兄弟汤和徐达二人,在汤和徐达以及郭子兴的帮助下,朱元璋的地位也在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