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尉迟恭早年战功赫赫,玄武门之变立下首功,晚年为何十几年不出门?

尉迟恭早年战功赫赫,玄武门之变立下首功,晚年为何十几年不出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415 更新时间:2024/1/19 6:23:12

尉迟恭在李世民手下如鱼得水,在李世民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尤其是扫平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势力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尉迟恭真正进入李世民的核心圈,是在“玄武门之变”的夺位之战,他不仅救了李世民的命,还一箭射死了齐王李元吉,随后又冲入皇宫,“镇”住了皇帝李渊,这才有了后来李世民被立为太子、随后接位登基的一系列操作。

尉迟恭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到登基为帝、坐稳皇位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武将之中堪称第一。可就是这样一个猛人,晚年却被李世民吓得闭门不出。

一、居功自傲

如果仅以功劳而论,尉迟恭称得上李世民麾下的头号大将,尤其是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紧紧跟随李世民,一步一落,且对李世民有救命之恩,更有拥立之功,所以李世民在论功行赏时,将其与长孙无忌并列第一。

武德九年九月,尉迟恭被封为吴国公,并被拜为右武侯大将军。除赐绢万匹外,李世民还将齐王府库藏财富全部赐与了尉迟恭,并实封一千三百户,荣宠一时。

从一个打铁的铁匠成为大唐头等的勋贵,尉迟恭开始飘飘然。性格憨直的他自以为功臣甚大,经常与人口角、当面讽刺房玄龄、长孙无忌和杜如晦等人。甚至当着唐太宗的面大声呵斥,让李世民下不了台。

李世民十分生气,你都是大唐勋贵了,怎么还这么没有素质?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京城,贞观三年任命他为襄州都督,贞观六年时又迁为同州刺史。

从核心中枢到地方任职,尽管待遇和级别没什么变化,却离长安越来越远了,李世民此举是在敲打尉迟恭,希望他能够领会自己的苦心,然而接下来的一件事却让李世民更加愤怒。

贞观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大宴群臣,尉迟恭发现居然有人坐在自己的上首,勃然大怒。坐在尉迟恭下首的任城王、李世民的堂兄李道宗小声解释,尉迟恭这个浑人却一拳打到李道宗脸上,这位皇兄瞬间被打成了熊猫眼,一只眼睛差一点被打瞎。

李世民再也忍不住了,把他叫到偏殿,语重心长地说:我读《汉书》时,对汉高祖诛杀韩信彭越颇有看法。现在我当了皇帝才明白汉高祖的苦衷。希望你不要逼我做汉高祖,能够全了君臣的情谊。这话如果翻译一下就是:你再乱来老子就不客气了!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啊。尉迟恭当然不是傻子,而他也在为自己刚才的行为后怕,听李世民这么说,立刻跪下谢罪,从此之后行为有所收敛。

二、尉迟恭的职场危机

贞观十三年,尉迟恭任鄜州都督。二月初七,李世民召见他:有人说你谋反,你有什么想说的?

谋反可是诛连九族的大罪啊。尉迟恭一听就爆发了,我跟着你南征北战、舍生忘死,你居然怀疑我要谋反?他脱掉衣服露出满身的伤疤:我这一身伤疤都是为你受的伤,如今天下安定了,就要怀疑我吗?

李世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所以才跟你开诚布公,何必这么恼怒呢。君臣把臂而泣,还坐在一块喝起了酒。

尉迟恭的反应,没有出乎李世民的意料,这原本就是李世民的一次试探和又一次敲打。

尉迟恭当然不会谋反,深悉其秉性的李世民也从来没有想过尉迟恭会谋反,但尉迟恭一开始并没有理解李世民的潜台词,关键就在于“有人说你谋反”。

要告发尉迟恭这样一个为李世民立下赫赫功劳并被李世民倚为心腹的重臣,不是谁都能够办得到的,一是要得到李世民的信任,二是位置要与尉迟恭相当。满朝当中,有这样条件的重臣,屈指可数。

人家为什么要冒着风险“诬告”尉迟恭?并且还笃定“就算是诬告也不会受到惩罚”?这只能说明,尉迟恭人缘太差了,把所有的重臣基本上都得罪完了,甚至也得罪了李世民。

这些重臣早就看尉迟恭不顺眼了,在背后捅他一刀试探一下, 万一李世民借着这个由头把尉迟恭杀掉了呢?岂不是意外之喜?

结果,李世民既没有惩罚尉迟恭,但也没有惩罚告发的人,对于臣下的这些争斗,李世民心里门儿清,他既不反对、也不鼓励,他很能理解臣下的心思,同时他还是想拉尉迟恭一把,他跟尉迟恭谈话的目的就很清楚了:您人缘太差了,且身居高位,要谨慎啊。

尉迟恭回府之后,才发现背后都湿透了,他把这件事翻来覆去想了一遍,终于想通了。贞观十七年二月,尉迟恭请求回家养老,李世民欣然应允,并任命尉迟恭开府仪同三司、允其五天一朝,这可是从来没有人享受地过的待遇啊。

很显然,对开尉迟恭能够想通,李世民很欣慰。

三、尉迟恭的短板在哪里

从表面上看,尉迟恭是一员盖世猛将,但从根本上讲,他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是一个暴发户。

尉迟恭是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原本是个铁匠,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凭借一身勇力拼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大唐勋贵世家,可谓异数。

然而,一旦身居高位,尉迟恭性格中的短板就暴露无遗,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不知隐忍、骄横跋扈。多亏他运气好,遇到的是宽仁念旧的李世民,要是碰到刘邦这样的,早就被夷三族了。

尉迟恭得罪的,不仅仅是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重臣,还包括长孙无忌、李道宗这样的皇亲,甚至包括了李世民本人。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人家凭什么让着他?人家功劳不比他小,为什么不蹦出来得瑟?

这就是世家大族和暴发户的区别。循规蹈矩、谨言慎行、隐忍守礼,这才是居于高位之人的处世方式。地位越高,所遭受的非议和流言就越多,越是得到皇帝宠信,越容易得到他人的嫉妒,越是能征善战,越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

例如长孙无忌,在李世民登基的过程中功劳甚大,可他从来不多说一句话,对同僚和臣下彬彬有礼,和居功自傲的尉迟恭完全不一样。再说了,人家还是李世民的郎舅呢。

长孙无忌出身大族,后又由舅舅高士廉抚养教诲,出身世家大族,对于朝堂中的处世之道了然于胸。再比如房玄龄,人家可以齐州房彦谦之子,举进士出身。再比如杜如晦,祖上为周朝高官,祖父是隋朝工部尚书、义兴公、父亲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

这些世家大族,历经数百年不倒,自有其求生处世之道,对于朝堂的权势争斗早就玩得滚瓜烂熟,数百年的政治底蕴,岂是尉迟恭这样一个穷门小户的铁匠所能比拟的?

不经过数代百年的磨砺,打下沉厚的根基,是难以成为枝繁叶茂的世家大族的。论打架,这些人加在一起都不是尉迟恭的对手,但要玩心眼,十个尉迟恭也不是人家的对手。

世家的可怕之处,便在于此。幸亏尉迟恭最终想通了,在家闲居十六年,躲过了杀身之祸。

结语:在李世民的“保驾护航”之下,尉迟恭终于领悟到了身居高位为人臣的保命处世之道。

辞去官职的尉迟恭,在家中炼丹、喝酒、演乐,再也不理政事,而那些“诬告”尉迟恭的人也清楚“适可而止”“留人一线”的道理,从此相安无事。

就在尉迟恭退休的这一年,唐太宗命人绘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以表彰为李唐王朝作出重大贡献的功臣,尉迟恭名列第七。就凭这张画像,奠定了尉迟恭在李氏一朝的地位和数代的荣华富贵。

显庆三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李治废朝三日,命京中五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吊唁。并册赠尉迟恭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陪伴着唐太宗。

君臣相伴,归葬一处,何等荣宠!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刘备的众多武将,谁最适合镇守荆州,最后一人能保荆州不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关老爷大意失荆州,丧缺了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的豪气,尽管还有水淹七军的余威,不过早已在败走麦城中消耗殆尽。因此只能折戟沉沙,最后屈死于孙权手下。那么除了关羽之外,还有谁适合镇守荆州呢?张飞。此人有勇有谋,尤其是义释严颜,可以看出此人粗中有细,奈何当年已经有失掉徐州的惨痛教训,刘备对其不放心。张

  • 四大美女究竟都有什么缺陷?成标志性的美丽,而杨贵妃的最特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每个人都知道古代的四大美人。说到这四个美女,她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典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要多美有多美。如同仙女下凡一般。这四个美女是谁?那就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那么这四个美女的缺点是什么?1.貂蝉,貂蝉的最大缺点是一只耳朵小而另一只耳朵大,所以她常常带着一只大耳环,一直小耳环,以弥补自己的

  • 刘备肚子饿了,刘安知晓后马上把自己妻子捆了,给刘备做了碗肉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而刘备一介布衣,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谁会想到他最后一手开创了蜀汉集团,其顶峰阶段甚至压过了曹操一头。就这一份胆略和手段,也足够令人赞叹的了。那一个一穷二白的人,是用什么成功建立的伟业呢,许多人说,刘备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中最重要的人和,那就是很会收买人心。而他收买人心的手段就是“仁义”二字。我们暂且不

  • 大臣老来得子宰羊庆祝,为何女皇武则天在朝堂提醒他,防备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92年,朝堂上武则天对一位大臣神秘一笑,然后出声问道:“张德,你老来生子,真是大喜事啊!”张德听后,连忙跪拜谢恩。“可你酒席上的肉,是哪来的?”听到女皇渐渐变得严厉的语气,张德不断叩首谢罪,请求女皇饶他一命。原来武则天开创“武周”,当上皇帝后开始信佛。为了表示其一心向佛的决心,除了在全国范围内

  • 刘备兵败夷陵,为什么只退守白帝城,却不返回成都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之后并没有回成都,而是留守白帝城,也不是说没有时间返回成都,而是刘备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回去,这又是为何?是羞于见朝中大臣吗?这个肯定是有的,毕竟刘备一定程度上就是恼羞于夷陵之战的惨败,痛心疾首,一病不起,最终去世的。但这个只能说有影响,毕竟刘备不是个感性之人,他是很理性的,若是容易被

  • 她要是没死,李世民根本就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视频完整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直接原因,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全集

    据一些史料记载,李世民杀掉自己的哥哥,是被逼无奈。因为太子建成想叛变。史书是这样说的,太子李建成联合了一个叫杨文干的都督,准备发动政变,要反对当时的皇帝李渊。于是,李渊就让李世民去平定叛乱,并许诺要废掉太子李建成,让他当太子。可是,当李世民平定了叛乱后,李渊反悔了,并没有废掉太子。这样一来,兄弟两人

  • 刘邦带兵远征黥布,萧何倾尽家财资助刘邦,门客:你等着被灭族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黥布的简介,刘邦最终背叛了哪些人,淮阴侯黥布侯

    然而,伴君如伴虎。除了确实谋反的陈豨、韩信、黥布等人,刘邦何尝没怀疑过萧何反叛?情况最严重的一次,刘邦直接让萧何去吃牢饭!然而,在“兔死狗烹”的大环境下,权倾朝野的相国萧何,却得以善终。萧何(剧照)1楚汉争霸时期,“汉王”刘邦带兵出征,宰相萧何留守关中,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相得益彰。刘邦屡战

  • 姚崇死后,张说不禁仰天长叹:他连变成死人都能算计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姚崇后人下场,姚崇与张说,姚崇临终预言全文

    我们说文人相轻,两个极具才华的人凑在一起当然谁都看不起谁。姚崇认为张说太过古板不懂得变通。张说则说姚崇没什么文化,想法不切实际。所以两人经常在唐玄宗面前互相争吵。 张说心直嘴快,在文化界中享有盛誉,经常和文化界的一些人说姚崇坏话。姚崇则老谋深算,脑袋瓜子转的很快,下朝时故意走在最后面,让唐玄宗不得不

  • 刘邦骂项羽时被箭射中,虽然没有致命,象棋却从此多了1条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对战项羽失败几次,刘邦被斩后谁会打败项羽,刘邦败给项羽小案例

    首先我们从“楚河汉界”来说,楚自然表示为项羽一方,而汉自然代表的是刘邦一方。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的争夺之战,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双方不得不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这便是楚河汉界的由来。在“楚河汉界”的格局奠定之前,曾展开过一场旷古绝伦的大战,这场大战便是彭城之战。

  • 她贵为皇后,不守妇道看上了女儿的丈夫,最后被李隆基处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是一个传奇的王朝,这个王朝开明又包容,因此在这个朝代里,发生过很多很多在如今看起来,都比较“超前”的故事。今天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李显和韦皇后的故事。历史上的李显,是一个比较软弱无能的皇帝,他作为武则天的儿子,丝毫没有继承母亲的杀伐果断。他虽然成为了皇帝,但是当时真正的权力,却掌握在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