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在孔子墓前迟迟不下跪,大臣挡住一个字,康熙果断跪地祭拜?

康熙在孔子墓前迟迟不下跪,大臣挡住一个字,康熙果断跪地祭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99 更新时间:2024/2/9 6:40:36

在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心中,孔子的形象可能并不算太高大,但古代可是圣人,是所有人都敬佩的。

[var1]

古代拜见孔子,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应当跪拜。可是康熙皇帝有一次见到孔子牌位没有下跪,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对儒家有意见吗?并不是的,里面大有学问,且听我慢慢道来。

满清入关,尊孔崇儒‍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他们的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尤其是奉行的满人比汉人尊贵的政策,更是骑在汉人头上,嚣张一世。

我们回顾清朝,不禁想他们是奉行什么样的思想呢?尤其是“康乾盛世”的康熙帝,又为什么不拜孔子呢?

康熙皇帝即位时是满清统治渐入稳定的时刻,此时他们必须深刻反思自己应当如才能做好天下,怎样才能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这时候,他们的眼光就瞄了儒家学说。

自清朝入关以来,便不断地拉拢汉族大地主阶级,联合一群士人阶层共同维护其统治。而在士人阶层中,非重要的就是儒家学说。

满人眼神毒辣地看到了儒家学说中潜藏的能够维护其统治的一面,便不断进行儒家学问的研究。

但是,他们骨子里还是高傲的,还是不愿意放卑姿态去坐到儒家的良好帝王形象。因此,他们开始对儒家学说进行改造。

以至于后来的大哲学家蔡仁厚评价说:“有清一代,民族心灵闭塞”。

他们的高傲还体现在哪里呢?有一次康熙帝去孔庙祭奠孔子,按照正常的流程,帝王也是应当跪拜孔子,尤其是清朝还大肆宣扬儒家学说的时候。

[var1]

可是,康熙帝不拜,这是发生了什么?这时候,深谙帝王心理的大学士陈廷敬心里好像明白了!

大圣宣,帝不拜王‍

康熙帝祭奠孔庙,来到孔子碑前,看到上面赫赫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康熙心里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便没有跪拜,而是说今天累了,先让大家去歇一歇。

大学士陈廷敬在康熙走后,便去叫来随从说拿一些黄丝来,他有办法解决今天的难题。

等到歇息片刻,康熙再来孔子碑前时,竟然出乎意料地直接跪下,上香祭奠孔子。

随从的大臣都十分不解,但也只能先按下疑问的心。

[var1]

回去后,有大臣问陈廷敬是怎么做到让皇上跪拜孔子的呢?陈廷敬哈哈大笑回答说,你看孔圣人碑前写着“文宣王”,在皇上看来他不过是个王,而自己是帝,帝怎么能跪王呢?

原来是这样!大臣听后不得不佩服大学士的才能。

自此以后,每次修建孔子神像,为了避免出现那样的尴尬,都会将“王”字拉得很长,看起来就像一个“干”字,把最后一横深深盖在土里。

[var1]

我们不得不慨叹清朝皇帝的自欺欺人和他们那自傲的心理。

不跪背后,是矛盾心‍

很多人看到康熙不跪拜孔子,都只是惊叹陈廷敬的机智。但事实上,这种行为体现的是满清人入主中原后的复杂心理。

一方面,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思想来让被压迫的人民不反抗,又在心里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无人可及。他们内心充满着对汉人的歧视,又不得不将孔子捧到天上,这才造成了“遮王而跪”的尴尬一幕。

[var1]

儒家学说是中国人精神根基,也是我们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思想基础。但是,在满清如此矛盾的心理状态下,儒家学说惨遭阉割,再没有能够绽放应有的光彩。终清一代,都停留在文字计较之上。

康熙不跪孔子,更多的还有清人内心深深的自卑。他们没有创造辉煌的文化,只是在汉人的基础之上,窃取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自己又惊叹又不想承认。

这才出现了跪拜孔子时仅仅因为一个“王”字就不拜的局面。这种心理,一直笼罩在入主中原的清人头上,到他们最终灭亡,都活在自卑和高傲两种矛盾心态之下。

[var1]

回顾历史,我们还是应当重新发扬民族精神,再次让汉人屹立世界之上。不可轻忽自己的文化,不可让“遮王而拜”的笑话再次上演。

我们应当避免满清人的那种矛盾心态,这世界上有比我们先进的文化,我们自然应当承认。但我们自己也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不应在这之中有自卑心态而导致出现“外国月亮比中国月亮圆”的笑话。那和康熙“遮王而拜”是同样道理。

参考文献:《礼记》《清史稿》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纣王玷污贾氏逼她自尽,竟因黄妃一句求情的话要将黄飞虎五马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贾氏和黄妃大结局,纣王逼反黄飞虎,黄飞虎妻子被纣王吻

    《封神演义》纣王这个人确实是反社会人格 ,让人十分捉摸不透,纣王江山断送完全是也因为他刚愎自用,来就伐纣没什么难的,这剧就是揭示商朝为什么会灭亡,而且虽然没有打打杀杀,但是妲己的这一系列动作,从内部开始瓦解商朝,民心尽失,国库无银,诸侯被冤杀,兵祸四起,没人没能力没财力维护他的帝国了,五行上将就是最

  • 秦国覆灭后有后代延续吗?如果你是这4个姓氏,多半是秦始皇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朝灭亡后秦始皇还有后人吗,秦国几个姓氏,秦国统一后有几代王朝

    [var1]今天要和大家说的便是,秦始皇子孙后代的姓氏流传。秦始皇原名为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大约在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年仅13岁的嬴政被立为了秦王。不过在公元前239年以前,都是由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独揽大权。嬴政是一个野心十分大的人,在他掌权之后迅速的除掉权臣吕

  • 纣王秘密留下上古异宝,此物竟与长生术有关,专家曝光引发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据封神演绎的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商王帝辛继位后,商王朝依旧十分强大,作为商朝末期君王帝乙的少子,他从小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继位之后,他定都于沬,后改沬邑为朝歌。随后东夷叛乱,帝辛派大军征伐,打退了东夷叛军,获得了大量俘虏。纣王重视领土扩张,继续向外拓展,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随着商纣王帝

  • 纣王的皇叔有多强?从一双筷子便预知了殷商要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的孙膑,与庞涓本是同窗好友,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孙膑出山前,鬼谷子曾暗示他要警惕庞涓,此人心胸狭窄,不可深交。但孙膑凭着对庞涓的了解,加之同门师兄弟之情,认为庞涓断然不会害自己。但庞涓见到更为优秀的孙膑,心生嫉妒,害怕他取代自己在魏国和魏王心中的地位,于是设计陷害孙膑,挖去孙膑的膝盖致其

  • 赵高,一个卑贱的赵国战俘为什么可以决定大秦帝国的皇位人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为彻底杜绝赵国复兴的可能,嬴政下达了一道改变秦国乃至天下的诏令,他命令王翦将赵国宗室成员全部迁居到秦国国都咸阳。诏令一下,上千名赵氏子孙在秦军的监视下从邯郸徒步前行到咸阳,期间少不了毒打谩骂,等到咸阳时,已经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赵氏宗室成员一到咸阳就被嬴政分散到秦王宫和秦国大臣府上做杂役,日子过得好

  • 蒙古和突厥,谁是匈奴近亲?匈奴和夏朝王族又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朝历史简介,夏朝龙印,随州夏朝最新遗址消息

    匈奴大致活动范围首先桃花石杂谈要明确的一点是,对于匈奴和后来与匈奴类似的游牧族群,通过现代基因检测对于确定其身份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几乎所有古代游牧族群的血统都非常多样,所以基因检测的结果基本上是每项研究的结果都不同,很难得出相对一致的结论。所以对于匈奴的身份,其实主要还是通过对中国古籍的记载进

  • 张飞擅长书法,关羽夜读春秋!那么刘备喜欢看什么书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历史中,有很多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var1]比如乱世奸雄曹操,不仅擅长书法和诗歌,对于兵法也有很深的造诣,还为《孙子》做过注释。武圣关二爷也是如此,练武之余,还会捧起《春秋左氏传》研究一番。就连张飞也是书画精通之人,据传其所画的美人图栩栩如生,被拍出了天价!那么作为老大的刘皇叔,他喜欢看什么书

  • 秦国38位国君你了解多少,明君比较少,大多数是庸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国的第一位君主是嬴非,谥号秦非子。秦非子是商朝名将恶来五世孙。不过到秦非子这的时候秦人混的并不怎么样。周孝王时期,西周为了对抗北方的游牧民族需要有大量的马匹。于是周孝王命嬴非到汧水、渭水之间主管马匹。嬴非就这样开始给周王室养马。后来周王室觉得嬴非养马养的还可以,所以就封他为君,把方圆五

  • 山东古墓挖出姜子牙“天书”,研究解读后,考古家:内容禁止公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雄才大略姜子牙,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说到我国历史著名人物姜子牙相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在影视作品中,姜子牙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在他身上加入了神话故事的元素后,其形象塑造得更加的令人敬佩起来。但也正是因为他的丰功伟绩这才让大家如此的崇拜。姜子牙是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

  • 《山海经》有一“神秘”小国,身上长满了羽毛,专家:竟然是印第安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山海经十大神秘种族,印第安羽毛图片大全,山海经记录的恐怖神秘的东西

    [var1]所幸的是到了现代,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发展,我们真的是越来越对《山海经》这部古书有了一个另外的认识,因为在许多考古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居然能发现《山海经》的影子,这难道都是凑巧吗?本文中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小国,这个小国在《山海经》中有过记载,为什么说这个小国很神秘呢?那是因为《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