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令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统军镇守?

街亭那么重要,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令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统军镇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79 更新时间:2024/2/21 13:44:15

诸葛亮率蜀汉大军首次北伐曹魏时,原本势如破竹,进展顺利,是最接近北伐成功的一次。只因司马懿派名将张郃率十万大军扑向街亭,诸葛亮安排了参军马谡镇守,最终惨败,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首次北伐成了泡影。

马谡也因为没有守住街亭而被诸葛亮挥泪斩首,让人不甚唏嘘。感慨之余,不禁一问:既然街亭是两军对垒的咽喉之地,为什么诸葛亮还是令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统军镇守?诸葛亮岂不是用人不当?

其实原因并不是这样简单,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一、蜀汉军中已显青黄不接的迹象

原来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蜀汉的军事力量大为削弱,关羽、张飞等虎将黯然离世,赵云、魏延等名将也上了年纪,称得上佼佼者的优秀年轻将领仅有王平马岱廖化等。

此时蜀汉军中已显青黄不接的迹象,若长期这样下去,必然人才凋零,难以"匡复汉室、一统天下"。

人才的培养便成了蜀汉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尤需在实战中加以磨练。基于这样的考量,诸葛亮有了锻炼年轻将领的想法,意欲在重要岗位上给他们压担子,希望他们早些脱颖而出,更好地接班,完成蜀汉大业。

参军马谡就这样进入诸葛亮的视野,成了第一考虑的不二人选。诸葛亮期望他看好的马谡在实战中立功,提升军中威望,今后可以担纲大梁。

二、马谡也不是无能之辈

客观而言,参军马谡还是很有军事才能的。他在蜀汉征南蛮时,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妙计,深得诸葛亮认可;战长沙时,所献的"围而不攻"策略也得到诸葛亮采纳,由此取得战役的胜利,魏延、黄忠等名将还归顺蜀汉。

马谡也因为这些业绩得到诸葛亮的器重,认为马谡在军中再历练历练,必成栋梁之才。兼之马谡的哥哥马良不仅是蜀汉军中的优秀将领,与诸葛亮私交也很好。马良临终前就曾拜托诸葛亮倾力培养马谡。

马谡又自信满满在诸葛亮派谁镇守街亭的军事会议上,主动自荐,还立下军令状,表示完全服从诸葛亮的调遣,一定能牢牢守住街亭,不负丞相期望。

三、有一套完备的辅助方案垫后

一向以谨慎著称的诸葛亮,当然对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守街亭还是很担心。于是,他力排众议令马谡统军镇守街亭时,又制定了一套完备的辅助方案垫后。

令经验丰富、做事细心的王平当副手,要求马谡在重大军务上须与王平商量一致后方可行动。又令高翔屯兵柳城,魏延屯兵街亭右侧,赵云、邓芝引军箕谷,遥相呼应。

在诸葛亮看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街亭有这样的布防,马谡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妥妥的守住。毕竟街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纵然曹魏大军来袭,也是很难攻占的。

在既可以培养有军事理论能力的马谡又不失稳妥的应对之策下,所以,诸葛亮最终将马谡放在了守街亭这一最为关键的岗位上。

四、诸葛亮倒底轻信了马谡

哪知?事与愿违,马谡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的确如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他"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一当上守街亭的主将,马谡就狂妄自大,不仅将自己的承诺放之脑后,还以"将在外"为由,没有遵照诸葛亮的布置,也不听王平的劝阻,一意孤行地选择在街亭山上扎寨,欲效法韩信背水一战的做法,与来势汹汹的张郃绝一死战。

作战经验丰富的名将张郃怎看不出马谡孤注一掷的用意?转而避重就轻,不正面交锋,通过偷袭阻断了马谡的水源,令屯兵山上的马谡在饮用水无法供给之下不战自乱,最终街亭破防,马谡败逃,落了个不堪的下场。

诸葛亮倒底还是轻信了马谡,让占尽优势的首次北伐意外落败,不得不退回汉中另作打算。

所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也承担了用人不当的领导责任,向后主刘禅上表自降三等,从一品丞相降为三品右将军。

综上而言,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还是欠妥,太急迫了。不是还有魏延、赵云等老将可堪大用嘛,再不济,就是王平为主将,让马谡为副也好。不过,从中可以得到警醒: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作为全军统帅,在关键时刻选用主将还是综合考量为好!正所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一旦主帅做不到从容,就可能用人失察,导致用人不当,这代价显然太沉重了!

是为鉴。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与历史爱好者。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原好声音”,两大诸侯因此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战国时期诸侯更相征伐的原因,战国诸侯武力有多强

    在春秋战国的音乐界中,有着一段非常著名的传说,就是师旷在晋平公的宫殿中,与卫灵公,还有卫灵公的著名乐师师涓,共同品谈世间音乐,说到靡靡之音,也说到盛世之音,师旷和师涓共同抚琴而奏,那一场音乐盛会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冥冥之中甚至决定晋卫两国君主之生死,对晋国霸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这究竟是一

  • 考古发现一西汉“木鼎”,鼎内的逆天文物,出土后瞬间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鹿鼎鼎,西汉出土著名文物,西汉古墓出土珍贵文物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这批漆鼎中,最珍贵的便是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被国家文物局规定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云纹漆鼎”。这件文物目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是该馆最重要的文物之一,也是重点展出的文物。这件文物为何如此珍贵,各界对其关注度如此之高呢?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因为文物本身的历史价值,可以看到这件文物尽管历经了

  • 韩信临死前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情商实在太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韩信之死看出一个人性格,韩信老婆,韩信飞衡没削的图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韩信的政治才能实在不高明,作为臣子心里完全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此时不表示尽忠,反而是开口要东西,这不是给刘邦心里种仇恨么?刘邦当时的反应使者回去后也未必没有跟韩信学,只是韩信没看出来刘邦不高兴,屁颠屁颠儿的做了齐王。刚刚戴上王冠,项羽的说客武涉就来拜访,他劝韩信三分天下称王齐地。

  • 武则天唯一存世文物,上边5个字,揭秘武则天真实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1982年5月21日,河南省登封县王河村的村民屈西怀在嵩山游玩时,在山顶的石头缝里无意间发现一块金光闪闪的刻着字的金属片。屈西怀在嵩山上意外发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没多久,一个外地人找到他说,想用一千块钱买那块金属片。在当时,一个公社干部一个月也就挣二三十块钱,一千块钱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啊!但是,屈西

  • 为何李世民不爱武则天,李治却很痴迷?看武则天复原图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武则天李治是何关系,武则天秘史武则天与李治吻戏视频,武则天秘史贺兰敏月与李治吻戏

    近些年,重视儿子却轻视女儿的现象,才逐渐被纠正,很多地方才开始不那么在意。要知道在以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女人在夫家的地位都是由他生的,孩子的起数量和性别决定。也只有生下男丁才能为夫加传续香火,才起到了女人的真正作用。当然我们也都知道这些思想是腐败的,落后的。也正是近些年来,女性的地位才逐渐得到提高

  • 历史上真实的柏夫人真如剧中那样,十分有才华,深受司马懿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司马懿夫人简介,司马懿与柏夫人关系,司马懿和柏夫人差几岁

    在《晋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柏夫人,柏氏,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懿的宠姬,生司马懿第九子赵王司马伦,其后司马伦在八王之乱中称帝,”出处《晋书·后妃传》。而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宣穆张皇后,讳春华,河内平皋人也。父汪,魏粟邑令。母河内山氏,司徒涛之从祖姑也。后少有德

  • 虽远必诛的大汉朝,人们性格强悍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李青友首发/文化影响力炎汉四百年,奠定了华夏民族文化精神的基础,而汉代的刚健性格特征就是这种文化精神的重要支撑。重提汉代先民刚健的性格,在本源上对优秀文化精神进行认同,返本才能开新。一个非常的时代,需要一种群体性的优秀性格来支撑,而这种优秀的性格往往是这个时代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在汉代先民的身

  • 曹操一生最想得到的4大名将,一人帮助他打败袁绍,一人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的十大名将排名,曹操最想得到的四位大将,让曹操最害怕的三位名将

    其中第一人便是张飞,熟悉张飞的朋友都知道,从桃园三结义开始,便誓死追随刘备,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据史料记载,当年吕布联合袁术一起来进攻徐州,刘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带着张飞投靠了曹操。大家要知道的是,当时张飞深受曹操的器重,曹操也想笼络张飞。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张飞跟随刘备,离开了自己,并且投靠

  • 武则天亲自发明的酷刑,名为“玉女登梯”,女子都十分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生产力的进步也让我们来到了更高级别的精神文明世界,我们可以以更高的视角去审视世人的行为,甚至一句评价古人的行为,认为古人的某一些行为是完全野蛮和暴虐的,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讲,这种行为可能是最有效的维护社会治安的行为。对于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来讲,他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稳定,既可以

  • 备受争议的汉武帝,明君与暴君的结合体,但依然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武帝一代明君的名声,既是暴君又是明君的皇帝,明君与暴君

    匈奴常年骚扰大汉边境,北面不远的河朔一带更是直接威胁汉都长安的安全。很多中国人不知道,后世的吐蕃几次突入唐长安城,唐帝数次落荒而逃,百姓惨遭劫掠。如果汉武帝时期的匈奴也大举突入长安城,那么后世是否还有汉族这个概念。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中国最有名的三个帝王,一生之中大多数时候都在征战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