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韩信的政治才能实在不高明,作为臣子心里完全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此时不表示尽忠,反而是开口要东西,这不是给刘邦心里种仇恨么?刘邦当时的反应使者回去后也未必没有跟韩信学,只是韩信没看出来刘邦不高兴,屁颠屁颠儿的做了齐王。
刚刚戴上王冠,项羽的说客武涉就来拜访,他劝韩信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认为刘邦对自己太好了,谢绝说了武涉的建议。
武涉前脚刚走,齐人蒯通后脚就到了,他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如果说武涉作为项羽的说客不可信,那么蒯通则完全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问题的,韩信有什么不接受的道理呢?《史记》上记载韩信也动摇过,几天后才给蒯通答复,大概还是说刘邦对自己很好,不忍心背叛之类的话语。蒯通得到答复知道自己这番说词外传后不会有好下场,所以马上就动身离开韩信,到民间隐姓埋名做了个算命先生。从这件事来看,韩信丧失了自己最好的独立机会,确实又是一次政治判断的严重失误。
项羽死后,他的大将钟离眛投靠了韩信,韩信对钟离眛照顾颇周。刘邦听说仇人钟离眛在韩信那,又有流言说韩信有反叛之心,遂以狩猎为名来到韩信的楚国。韩信听了手下的建议杀掉钟离眛去找刘邦赔不是,当场被刘邦拿下。韩信大叫道:“果然跟钟离眛说的一样,如今你用不着我就要卸磨杀驴啦。”这件事情更加表现出韩信的政治低能,既然知道刘邦仇恨钟离眛为啥要收留?这是对皇帝的不忠;收留了又去杀,这是对朋友的不义;被刘邦逮捕了就大喊后悔没听钟离眜的话,这是不智。如此不忠不义不智之人,真是情商极低的表现。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跟陈豨联系。吕后知道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因为韩信临死前这句话,蒯通被从民间抓了来,刘邦想把他煮了,由于蒯通善于言辞才逃过一死,不过这等惊险也是拜韩信所赐啊。韩信第一次被抓时就大叫后悔没听钟离眜的话,这次又说没听蒯通的话,哪里来的这许多后悔?即便后悔,也不至于把给自己出主意的人都喊出来吧,钟离眜死了倒是无所谓,蒯通真是被连累的可以。
韩信临死时候说的这句话,为他低情商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