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三藏西天取经归来,李世民见面第一句话:你当初为何偷渡出国?

唐三藏西天取经归来,李世民见面第一句话:你当初为何偷渡出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84 更新时间:2023/12/15 10:22:01

只是玄奘法师没想到李世民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当年去天竺为什么没有走正规程序?为什么要选择偷渡?

李世民这番话一下子把“见多识广”的玄奘法师“打蒙了”,可能玄奘法师也没想到自己“载誉归来”后,皇帝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指责自己当年偷渡出国的事情。

只好连忙向李世民请罪,并且表示自己不是有心要偷渡的,委实是因为走正规流程太繁琐,自己已经申请了好几次都没有被批准,而自己想去天竺进修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于是就采取了偷渡的方式,其实我这十几年来一直为自己采取违法手段到天竺心怀愧疚,并且对触犯了我们大唐律法感到恐惧。

大概是看到玄奘法师“认罪”态度比较好,李世民也没有真的责怪玄奘法师,反而是大度的表示法师是为了天下老百姓才去的天竺求法,自己不会真的怪罪的,让玄奘放心。

大家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笔者这是胡编乱造?

黄晓明扮演的历史上的唐僧

还真不是,这是记载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的真实历史。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玄奘法师的弟子总结归纳玄奘法师生平的著作,一共有十卷。

前五卷记玄奘出家及到印度求法经过,后五卷记回国后译经情况,叙述受到太宗、高宗的礼遇和社会的尊崇等事迹。

唐太宗与玄奘法师的对话就出自《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六卷,而且这套书是20世纪30年代在西北地区出土的,没有被后世篡改过。

法师谒文武圣皇帝于洛阳宫。二月己亥,见于仪鸾殿,帝迎慰甚厚。既而坐讫,帝曰:“师去何不相报?”法师谢曰:“玄奘当去之时,已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专擅之罪,唯深惭惧。”帝曰:“师出家与俗殊隔,然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朕甚嘉焉,亦不烦为愧。但念彼山川阻远,方俗异心,怪师能达也。”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其实笔者就想借着玄奘法师的经历告诉大家,大家以为“开放包容”的唐朝其实一点儿也不“开放”,相反,唐朝对自己的老百姓控制的极其严格,基本上和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控制力没什么两样。

电视剧《西游记》海报

01、

唐朝普通老百姓哪怕是从自己所在的A县到隔壁的B县去走亲戚,都必须去地方衙门申请“过所”,唐代的“过所”类似于近代的路条,样式都是刑部统一制定的,上面写明了谁要去哪里,什么目的,几口人。

有人问了,如果没有这个“过所”怎么办?

唐代在各交通要道以及渡口、隘口都设有“关津”,有当地的府兵驻守,驻守府兵的职责就是检查过往行人和客商的“过所”。

如果发现有人没有“过所”,抓住就要服一年的苦役。

要知道唐代服苦役虽然是一年,但是那是真的苦。

古代服苦役是要带枷的

比如贞观十一年时,大臣马周就给唐太宗上了一封奏折,就是批评唐太宗滥发民夫为自己修宫殿:

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朝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止。

魏征也就唐太宗滥用民夫提过意见:

顷年已来,疲于徭役,关中之人,劳弊尤甚。

而就是唐太宗接见玄奘法师的洛阳宫,唐太宗征发民夫修缮洛阳宫的时候,也遭到了许多大臣的批评:

乱离甫尔,户口单弱,一人就役,举家便废。入军者督其戎仗,从役者责其糇粮,尽室经营,多不能济。

换言之,要是在贞观年间有人没带“过所”被抓住了,那么他很有可能挺不过那一年的苦役。

更令人崩溃的是申请“过所”,在程序上被设计的非常繁琐。

而且最要命的是申请“过所”的人还要去找“保人”,只有有人担保的情况下,当地衙门才会给这个人批“过所”。

为什么要找保人呢?

古代流民

原因是唐朝普通民众的负担,即使在贞观朝也并不轻松,前面说了,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号称“明君”,但是他也经常因为滥发民夫而被大臣们批评。

而贞观时期的徭役已经重到“一人就役,举家便废”的地步,所以,不少老百姓受不了,干脆抛家舍业逃跑了。

而这个“保人”担保的是如果被担保人最后逃跑,把自己变成了流民,那么这个被担保人所需要缴纳的赋税和徭役都需要这个“保人”承担。

《万国来朝》油画

02、

看到这儿,有朋友会问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外国客商到唐朝来做生意?

难道这也是史官吹嘘吗?

这倒不是,唐朝确实也有“开放”的一面,但是这个“开放”是针对到唐朝来朝贡(做生意)的外国商人,而不是唐朝老百姓。

当然,唐朝所看重的也并不是和中世纪欧洲城邦国家那样,是以商品交换为纽带的贸易往来。而是为了点缀所谓天朝门面,扩大所谓的“国威”的一种政策。

在当时,外国商人要么以“使节”的名义到长安做生意,要随同使节到唐朝来“进贡”;至于贸易往来,其实唐朝并不在乎,唐王朝在乎的是如此可以营造“万邦来朝”的景象。

而与“关以西,诸国兴贩,往来不绝”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唐朝对自己民众私自处境是严格禁止的。

玄奘法师在面见李世民时为自己偷渡天竺做的解释还真不是场面话,玄奘法师最初确实是老老实实向当时凉州都督府申请出境的“行牒”。

黄晓明扮演的玄奘法师

结果时任凉州都督的李大亮在知道玄奘法师想要去天竺游学取经的信息后,不但没有批准玄奘法师的申请,而且还还勒令玄奘法师立即返回长安。

玄奘法师迫不得已才不得不选择“偷渡”的。

而根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晚年还向弟子们讲述了他“偷渡”时在烽火台旁边取水,差点儿被守烽火台的边军士兵射杀了:

有一箭飒来,几中于膝。须臾,更一箭来,知为他见。乃大言曰:我是僧,从京师来,汝莫射我。

总而言之,玄奘法师能顺利到天竺游历,在唐朝严控出境的大背景下实在是非常侥幸的事情。

张丰毅扮演的李世民

而唐朝对边境的封控,并不是唐初因为边境局势紧张的权宜之计,而是唐王朝一直奉行的“对内严格封闭”的政策。

也正是因为“对内封闭”是唐朝一直奉行的政策,所以唐太宗见到玄奘法师第一句话就是责备他为什么偷渡。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北伐战略,有可能成功,关键在夺取长安后的下一步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北伐详解图解,诸葛亮出兵北伐完整版,诸葛亮北伐多少兵力

    个人以为,诸葛亮的北伐战略,可以成功,灭掉魏国,从而可能统一全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诸葛亮没有公开蜀国占据长安后的战略,从掌握的资料推断,诸葛亮和蜀军将领应该制定好了这个战略,蜀国攻占长安,占据关中,派兵驻守潼关,在潼关附近凭借天险跟魏国大军对峙。同时,联合吴国,让吴国北上攻击魏国,一旦灭掉魏国,就

  • 五虎上将中,曹操真正惧怕的是谁?既非关羽也非马超,而是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既非关羽关羽,虽然在汜水关前一战成名,秒杀董卓手下第四猛将华雄,得到曹操的肯定与赞扬,坚定了曹操想要收服关羽的决心,但曹操并不惧怕他。在下邳之战中,曹操为收服关羽,派出夏侯惇来到城下挑战,并辱骂关羽。关羽无法忍受,于是出城交战,夏侯惇退走,将关羽引走,远离下邳城。同时,曹操派人潜入下邳城,里应外合夺

  • 如果你回到了隋唐演义时期,下面名将6选1,你会选谁来保护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罗士信隋唐演义系列评书中秦琼寻找失物时在路旁巧遇放牛娃罗士信,此时牛群中两头犍牛正在顶架,傻小子罗士信上前劝架不果,一怒之下竟一手抓住一头牛的一边儿犄角,硬生生将两头牛掀翻在地,为示惩戒还将这两头牛的犄角各自掰折了一根,让秦琼惊为天人。此系傻小子放牛时无所事事,长年用石子打鸟玩练就的绝技,能

  • 想不到,“敦煌遗书”居然出现李白《将进酒》?!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再现了不少失传的古籍珍本其中“敦煌遗书2567”版《惜罇空》与李白的《将进酒》吻合度很高仅有个别字句有差疑似《将进酒》原稿相较于我们课本学的《将进酒》《惜罇空》 更加“狂傲豪迈”不少学者认为这更符合李白的性格“敦煌遗书2567”版《惜罇空》敦煌残卷中还有另外两版《惜罇空》与2567版《惜罇空》内容基

  • 正史中的吕布究竟是怎么死的?与刘备无关,凶手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吕布之死在三国演义中,吕布号称天下第一猛将,武功非常强悍,然而他这个人的品行却让人不敢恭维!一开始的时候,吕布深受丁原的器重,并被收为义子,结果因为一匹赤兔马,吕布果断背叛了丁原,选择另投董卓。而且在投降董卓之前,吕布还诛杀了丁原,直接以丁原的首级为见面礼,令天下震惊!在此之前,也不是没有更换主公的

  • 武则天为何把国号定为“周”,真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费尽心思,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夺位改元,定国号为“周”。对这个国号,许多人颇为不解:国号多如繁星,为何武则天独独选择“周”呢?有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为了纪念父亲武士彟。武士彟很有本身,他跟从李渊起兵反隋,成为唐朝的开国元勋,地位显要,被封为周定公。故武则天以父亲的爵号,取国号为

  • 唐代诗人阅女无数,白居易邀10妓春游十分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指出, 白居易的生活过得十分风流,尤其在中晚期以后,官当得越来越大、钱也越来越多,生活自然就更加逍遥。有史料记载,白居易在南方担任刺史时曾携妓春游,带了容满禅态等妓女,于赓哲表示,起初读到史料,还以为白居易带了“容满”和“禅态”2名妓女出游,结果往下继续读,才惊觉竟

  • 项羽每次杀人后,必喊“三个字”,如今成了酒桌上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项羽独自一人斩杀几百人是真的吗,与项羽有关的成语,项羽和虞姬

    其实项羽的在领兵打仗方面来说,那是很有本事的,他后面之所以败了,可能残暴是一种原因,打了胜仗之后喜欢屠城。许多无辜之人都成了他的刀下魂。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不足,依旧“我行我素”,秦兵20万本已投降,但是他却全部把他们都埋了,正是如此,他在关中的名声不太好,而懂得拉拢群众基础的刘邦最后把他打败

  • 隋唐扰民事件大反转!发帖说看不下去了,黄子佼等人在网上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邻居称“噪音打扰邻居”的说法,隋唐在个人社交平台发长文回应。文章中,隋棠详细描述了她一家搬进大楼前后的情况。参观过程中,有住户告诉隋唐,楼下邻居比较难相处,比较敏感,时有拿着锤子上楼找问题的事。热心居民还建议隋唐在装修时加强隔音,以免发生纠纷。装修过程中,楼下的邻居老婆真的出现了,时不时上楼督工

  • 都知道曹植的《七步诗》,其实曹植的《七哀诗》也很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植最好的四首诗,曹植儿子曹植后代,七步绝章曹植壁纸

    《七哀诗》魏晋: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七哀:该篇是闺怨诗,也可能借此“讽君”。七哀作为一种乐府新题,起于汉末。宕子:荡子。指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