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山:商朝“前八后五”频繁迁徙的原因

后山:商朝“前八后五”频繁迁徙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49 更新时间:2024/2/2 4:35:59

后山:商朝“前八后五”的迁徙原因

“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尚书·序》这样说。

东汉的张衡,作有《两京赋》,其中的《西京赋》有句:“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

这些文献都载称,殷商部落是特别喜爱迁徙的,这是殷商不同于前后其他族群的一大特色。

说商人屡迁的“前八后五”,前后界限是什么?是建立统治政权的商汤

从商人的老祖宗“先公”契,到干成大事的汤,挪迁了八次,《史记·殷本纪》因此说:“自契至汤,八迁。”汤至盘庚,徙移五次 ,《尚书·盘庚》篇记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成汤以前,商部落的“八迁”,历史上见于说法的只有三次,先是在泰山脚下,后迁至商丘,再定居西亳。后来的五次迁徙,是仲丁迁于嚣,河亶甲迁于相,祖乙迁于邢,南庚迁于奄,盘庚定都于殷。嚣即隞,今天的河南郑州,相,今天河南内黄东南,邢,即耿,今天河南温县东,奄,今天的山东曲阜,殷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小屯村。

自盘庚之后,到亡政之君辛,“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所以商又称殷,或称殷商。

商人“前八后五”的迁徙,性质颇不相近。自其始祖契到成汤的八次迁徙,是商部落出于自然原因、生存需求或政治图谋的搬家,成汤及其以后的五次迁徙,是殷商统治中心的移动,从其移动大体可见势力范围的大小和变化。

商人部族和权力集团的屡次迁移,大概在今天的黄河一线,山东、河南、河北、山西一带黄河两岸的地域。

“商汤都亳”,乃系史家共识,但这个“亳都”的地望到底是哪里,并无达成真正的一致。

《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用三国西晋时期学者皇甫谧的观点,唐代张守节所撰《史记正义》引用《括地志》说法,都认为在“宋州谷熟”之南,即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西南部的谷熟镇。

谷熟曾为县治,古称“榖丘”、“榖熟”、“南亳”和“亳”。

汉代以来,关于商人“亳城”的说法纷纷纭纭,河南商丘是“南亳”, 山东曹州是“北亳”,陕西西安是“杜亳”, 山西垣曲是“垣亳”,河南郑州是“郑亳”,河南偃师是“西亳”。

学界对这些“亳城” 进行了考证,考古界也进行了发掘,多数遗址不是没有商代文化遗存,就是其规模不足以称为都城。惟有“郑亳”和“西亳”在考古学上发现了较多的佐证。

根据古文献上的 “郑亳”地望,河南省文物工作队1950年在郑州市区东部发现了宏大的郑州商城。1983年,根据古文献上的“西亳”地望,考古人员在著名的二里头遗址东北约5千米处,发现了偃师商城。

考古所见,郑州商城分为宫殿区、居住区,城郊还有手工业作坊区、墓葬区。偃师商城筑有城墙,外有护城河,内有宫殿,还发现有军事防御建筑设施的基址。

就考古学意义而言,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绝对年代均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1300年之间,大体也在成汤居亳到仲丁迁都之前的时间区间。因而,商都“郑亳说”与“西亳说”之间发生了激烈而漫长的论战,长期没有结果,也有人试图调和主张,亦难取得一致结论。

“汤亳”地望的争执,和殷都屡迁问题相互纠缠,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后山先生在《三代演义·上卷》和《洛阳城》第二卷中指出,商人到处迁徙,总不安居,一是为了掠夺更多的奴隶和财物,二是犯了各路诸侯家族内斗的通病,三是其酷爱占卜、算命,根据卜测的“指引”,搬家不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开展“洹河流域区域考古调查”课题,考察安阳洹河流域古代人类聚落的发展演变,1999年发现洹北商城遗址,商都变迁的脉络正在逐步清晰化。

早商,以偃师西亳商城和郑州二里冈为代表,中商,以洹北商城为代表,晚商,以殷墟遗址为代表。

随着时光的流动,“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居相圮耿,不常厥土”渐见答案。

后山:关中周人的“威风锣鼓”

后山:周人加速酝酿暴烈行动

后山:商辛跟妲己“为长夜之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纣王麾下7大悍将,第三活捉二郎神2次,第四是孙悟空的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商纣王作为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其能力还是不错的,不过在《封神演义》中,这个商纣王就彻底成了一个昏庸、残暴之君。但是我们看一下《封神演义》的别名《武王伐纣外史》就明白其中的缘由了。其导向效果跟《三国演义》的扬刘贬曹是一样的,所以《封神演义》中支持武王贬低纣王的意图也就不言而喻了。尽管如此,在纣王麾下还是

  • 《武庚纪》黑龙为什么不派圣王对付纣王?网友:他不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庚纪中纣王是黑龙吗,圣王武庚纪,武庚纪玄风圣王的女人

    看过《武庚纪》的小伙伴都知道,纣王想要推翻神权,而黑龙为了镇压纣王,不仅派出了六部大神,更是自己亲临战场,而令人好奇的是,神族中明明还有圣王这种更高级别的战斗力,黑龙却没有派他们出动,反而是派出了六部大神,而且必要的时候还亲自出手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黑龙不让圣王去对付纣王呢?黑龙认为六部大神足以对

  • “鸣沙·微声”系列征稿启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如同意义不来自行动本身,而来自对行动的解释,虽然人们对什么叫“精彩”显然是各说各的,但一个故事是否精彩,肯定不完全取决于故事本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讲故事的人,取决于他们的自豪、反抗、理性、偏见……偶尔也包括情绪。“微观世界”中数不尽的人情世故,正成为这些精彩故事的来源。相比文学,历史学对于“故事”定

  • 61年已过,夏朝依旧没有找到?大禹治水出现新的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史书中记载过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世袭制的朝代,华夏人的出处是不是也来自于此呢?史书中曾记载,禹原本想将继承人的位置传给益,但是益却将这个地位让给了禹的儿子启,而这段看着很和谐的历史被称为“家天下”的开始!关于大禹治水的事迹大都认为是一种传说一种假象,而历史上的三皇五帝,也有人认为是一种传说

  • 中国古代十大鬼才,没有诸葛亮,姜子牙垫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十,姜子牙。在很多电视里都有他,是他帮助周武王灭了商朝。不过和以前的那些人比起来,他做的那些事情都不算什么。第九,管仲。管仲是齐国人,他一直觉得经济的发展是最重要的,齐国的大部分经济改革都由他负责。第八,老子。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他一直坚持的思想是无为。他觉得道就是自然里的所有规律,他提出的很多观

  •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缺点,一个弊在当代,一个祸害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弊端,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之处

    分封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可以说早在三皇五帝的时候我们都出现了分封制。一个首领臣服于其他首领。不过他们各地拥有自己的管辖范围,只不过名义上一个归另一个管理而已,这就是最早的分封制。到西周时期,分封制非常完善。周天子把自身无力管辖的土地分封给王室人员、功臣、贵族等人,让他们管理这些土地。而诸侯又把土地

  • 华夏第一个王朝--夏朝,或只是个传说,也许它从未存在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自夏朝的建立之后随之开始。但第一位世袭人“启”虽然从父亲手里接过权力,但一个王朝的建立过程夏朝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伯益:老子偏就不服当年,禹曾推举过具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以示对传统禅让制的尊重。然而这个皋陶是个命运不济的家伙,或许是听到自己要接过大禹的位子太过兴奋的

  • 封神:王后双眼被挖,接下来的一幕吓坏纣王,申公豹直呼:我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妲己心中除了父母,只有杨戬才是那个最值得自己信任的人,皇后一直觉得妲己的背后必然有什么秘密,否则不会让商王变成这个样子,就连自己的儿子在见到那个女人后也是说不出的奇怪,所以姜皇后开始设计陷害妲己。慢慢的事情发生了转折,妲己杨戬相见,子虚爱上妲己,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追 追剧吧。自

  • 周朝时期,各诸侯国子民眼中都没有周天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的好像挺有道理。周朝八百年,但周天子有权威的时候最多不过三百年。而且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寓言故事》中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如《郑人买履》,讲述的是郑国的故事,《守株待兔》讲述的是宋国的故事,好像当时的宋国人就是宋国人,郑国人就是郑国人,他们都是不同国家的人一样,以至于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不想被灭,

  • 封神:子虚质问妲己为何一定要伯邑考死,妲己的回答让他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子虚真人,妲己和子虚大结局,狐妖子虚视频

    伯邑考入宫之后纣王听说他的琴技是天下第一,于是就命他为众人弹奏一曲,伯邑考知道自己可能难逃天命,于是就只能为纣王弹奏,但是他的曲子里满是对纣王的怨恨之情,纣王听出之后勃然大怒,要下令斩杀伯邑考,这时子虚出现想要妲己可以阻止纣王,但是妲己并没有这么做,纣王将伯邑考打入了大牢之中。妲己回宫之后子虚质问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