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毛主席向专列服务员、保健医生,讲解南宋陆游与其表妹唐琬的爱情词

毛主席向专列服务员、保健医生,讲解南宋陆游与其表妹唐琬的爱情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79 更新时间:2024/1/5 13:50:14

主席问:“这戏的名字叫什么?”

《凤头钗》。”姚淑贤脱口而出。

毛主席一听乐了,反问道:“《凤头钗》?”

姚淑贤犹豫了一下说,说:“是《凤头钗》还是……《钗头凤》来着?哎呀,我记不清了。”

毛主席笑着耐心地给姚淑贤讲解道:

“是《钗头凤》。这是陆游写的一首词《钗头凤》(红酥手)。他是南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年轻时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的表妹叫唐琬,也是一位有才华重感情的妇女。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齐东野语》里有记载。”

据《齐东野语》记载:陆游与表妹唐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金人南侵、国人四处逃难之时,两人仍然相伴,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二人情投意合,经常诗词相和,花前月下,丽影成双,在所有人的眼中,他们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便以一只精美绝伦的祖传凤钗定下了这门亲事。

然而,好景不长,结婚不到三年,因陆游的母亲不满意唐琬,责令儿子一纸体书,将唐琬逐出家门。从此有情人不能比翼齐飞,忍受着比“死别”还要痛苦的煎熬。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春,31岁的陆游偶游禹迹寺南之沈园,与已改嫁的唐琬不期而遇。有情人离后重逢,自不免各有衷曲。

唐琬更是一往情深,征得后夫的同意,亲自作了些肴点茶酒馈赠陆游。陆游愧悔之情,痛生心底,于是填《钗头凤》词一首,题写在沈园粉壁之上: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归,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此词上阕“红酥手”写唐琬的手依然娇嫩美丽。“宫墙柳”喻唐琬腰身依旧窈窕,“宫墙”又寓示两人之间的隔阂。尽管唐琬仍然美丽深情,但又不可接近,只能泪眼相视,含情脉脉。那美好婚姻的破裂,使词人铭心刻骨,感到万般不忍和无奈,只能捶胸顿足道一声:“错,错,错!”表明自己悔恨莫及。

下阕“桃花落,闲池阁”,象征着二人美好的日子一去不返,下的只有落和伤感。“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意指虽然难用锦书传情,但两颗心的爱情和誓愿依然如旧。当然,这种深沉的相思只能埋在心里,因为封建礼教是严酷无情的,词人只能仰天长叹:“莫,莫,莫!”。

陆游于壁间题写《钗头凤》后不久,唐琬便在沈园发现了这首词。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唐婉的内心再也不能平静。她百感交集,虽已改嫁为他人妇,但她对陆游的真挚感情却从未改变,因为她的初恋表哥是她最美好的记忆,是她心中永远的依恋与牵挂。她挥笔写了一首和词《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不久后,唐琬因忧郁过度而香消玉殒,留给陆游的是无尽的悔恨与遗憾。

这两首同题《钗头凤》的词作,虽各寥寥六十字,却抒发了不尽的痛苦。词里有情,有爱,有悔,有恨,有泪,也有血。这两首《钗头凤》,实际上是干涉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和封建恶势力作出的血泪控诉。

南宋庆元五年(1199)春,陆游已是75岁的老人。他重游沈园时,沈园已数易其主,池阁荒废。当他流连往昔和唐琬共游的景物时,又流出了真情的老泪。为了悼念永远失去的爱人,他和泪写下了著名的《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当年迈的放翁登上古城楼上,凭高望远之时,凄厉的号角声声,眼望那将坠落的残阳,心中自有一种迟暮之感。走下城楼,漫步昔日和唐琬双游的沈园,那亭台池榭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风景依稀似昔年,亭台荒圮草茫茫。只有那桥下的清波流水依然如昔,那曾是唐琬凭栏照影的春水啊!

唐琬玉殒香消已经四十多年了,日月穿梭,连沈园的柳树都老得不再扬花飘絮。想及自身,已是古稀又五,恐不久也将化作会稽山下的泥土了!然而,当看到昔日的游踪梦痕,仍止不住老泪滚滚。千古有情人,读此二诗,皆当掩卷为之一哭!

民国时期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评价这两首诗说:“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毛主席对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是熟悉的,对陆、唐二人的《钗头凤》熟记成诵。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有一次,毛主席和保健医生徐涛谈起了陆游与绍兴的沈园。毛主席说:“陆游与唐琬离异后,又相遇于沈园,那是他们情意缠绵之地。陆游的那首词《钗头凤》就题在沈园的墙壁之上。”

说着,他一时兴起,挥毫潇洒地写下了这首词。

写完后放下笔,毛主席又问徐涛:“你知道唐琬回赠的那首词吗?”

徐涛回答:“我没读过。 ”

毛主席又用他那独具韵味的湘音又把唐琬写的《钗头凤》背诵了一遍。

背完后,毛主席感慨道:“这首词回赠没有多久,唐琬就因积愁而死去。当初是陆游的母亲与唐琬不和。”

最后,毛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陆、唐爱情悲剧的根源:“陆游这一对夫妻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这是封建社会的悲剧。”

卢志丹原创,欢迎转载,谢绝抄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光绪君臣5人患不孕不育,没有子嗣,有个尚书根本不在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光绪最亲近的大臣,光绪在位34年无子女,光绪无子嗣

    旧时把患有不孕不育之症的男性称为“天阉”,也就是天生被阉割的人,多多少少有点歧视的意味。胡思敬说,晚清光绪朝同时在位的大臣,大学士翁同龢、礼部侍郎张亨嘉、吏部侍郎于式枚均患有此疾。翁同龢。翁同龢是咸丰朝状元,担任过同治帝和光绪帝的师傅。在官场上沉浮40年,江浙名士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擅长诗文和书画,

  • 名人大讲堂|圆桌对谈: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和文化的天花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南宋文学奖王灼在其《碧鸡漫志》中曾经这样说苏东坡:“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2023年2月9日,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的名人大讲堂“东坡文化季”继续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

  • 准噶尔巅峰时期有多厉害?为什么清朝认为准噶尔的对抗属于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末时期,准噶尔部还是卫拉特蒙古体系里的一个小弟。和硕特首领固始汗才是卫拉特蒙古的盟主。固始汗带着卫拉特蒙古朝贡后金,表示里臣服。后来,大清入关定鼎中原期间,准噶尔部也快速崛起。准噶尔部首先打败卫拉特蒙古的盟主——和硕特部,把和硕特部撵到青藏高原,准噶尔部控制了整个卫拉特蒙古。准噶尔跟大清之间隔着

  • 西夏地盘只有北宋四分之一,为何北宋灭不掉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宋为啥灭不了西夏,北宋西夏鹰师,北宋与西夏的盟约

    然而,断断续续打了80年,不但没有灭掉西夏,反而多次大败,出尽洋相。这是怎么回事呢? 麻痹大意,坐视其壮大 大宋初建时,党项人一面保持对大宋的臣属,一面积极发展势力。这个过程中,党项人不但兼并西北的割据势力,甚至对大宋也发动过一些进攻。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因此,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认

  • 雍正继位后,如何对待父亲康熙生前的爱妃?令人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皇帝是康熙的嫡子么,雍正和他的爱妃们,康熙的爱妃是舒妃吗

    ▲宜妃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在历史中,这位宜妃(1660年―1733年)是真实存在的,宜妃于康熙十六年入宫,因为她是满洲镶黄旗包衣佐领下人,所以是经内务府选秀入宫,称庶妃,同年八月,因姿色封为嫔,不久后又晋升为妃,可见宜妃十分受宠。历史上真实的宜妃并不像电视剧中那么的贤惠

  • 明朝著名采花贼,身怀绝技10年祸害183个女子,最终被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人妖公案》记载,桑冲,自幼卖给山西榆次县人桑茂,作义子,遂改桑氏。桑冲长大以后,终日无所事事,在当地恶名昭彰。成化元年,桑冲从嫖友口中得知,山阴县有个叫谷才的人,善于男扮女装,以传授针线活为名,淫游18年,从未败事。桑冲闻听此事,非常高兴,他到处打听,终于在南关居民王长家找到谷才,淫才相见,惺

  • 朱瞻墡:3次登皇位、怒挖皇后坟,为何还被赞“明朝最牛皇叔”?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结合史料还原朱瞻墡的传奇人生,带给我们些许思考。朱瞻墡出生在1406年,母亲是朱高炽的原配妻子张氏,也就是后来的张皇后。1424年,已经18岁的朱瞻墡被爷爷朱棣册封为襄王。此时,朱瞻墡的父亲朱高炽是太子,而朱棣看中的皇位接班人实际上是皇太孙朱瞻基,也就是说,按照朱棣的规划,皇位传给朱高炽,最终

  • 鳌拜装病,康熙前往探视发现床上藏一物,回宫后瞬间决定:除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智擒鳌拜,扫除了掌握朝政的最大的障碍。(图/翻摄自百科词条)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玄烨(康熙,即清圣祖)八岁即位,顺治帝遗诏,由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鳌拜四大臣辅政。当时鳌拜在四辅政大臣中地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曾是摄政王多尔衮旧属,为其它辅政大臣

  • 靖康之耻之下的宋徽宗的若干行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再过几个月,靖康二年三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各种物资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是为靖康之耻。在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靖康之耻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实际上也反映出此事对汉族人的影响之大。然而,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

  • 穿越回风雅的北宋 超150万网友一同“苏海拾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苏海’即苏东坡之海,喻指苏轼其人其作那种海涵地负的浩瀚气象,同时这里也用来借指如汪洋大海般的苏学研究……”2月9日,清朗的声音从阿来书房中传出,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苏海拾贝”,不少听众穿越近千年的时光,回到了繁华又淡雅的北宋。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