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奇才谋士全名唤做“戏志才”,关于戏志才的记叙,罗贯中在自己的小说《三国演义》并没有提,但陈寿在《三国志》这样记载了他:“先是时,颍川 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 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这里是说,在那个时候,在颍川 的戏志才,是个善于谋划的人,太祖曹操非常器重他,然而戏志才这个人虽然有才,但后来英年早逝。
历史上,曹操 曾写信给荀彧 说:“自从志才死后,没有可以同我商议大事的人了。汝南、颍川奇才之士确实很多,但是有谁可以来代替他这个位置呢?”荀彧 便推荐郭嘉。曹操 便召见了郭嘉。而且《魏书·荀彧传》“这样记载“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 。”由此可见戏志才是荀彧介绍给曹操的,而等到戏志才死后,荀彧才推荐的郭嘉补他的缺。显而易见,两个人相比,戏志才的资格比郭嘉还要老,不然具有王佐之才的荀彧不会先把他介绍给曹操效力。
那么大家要问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为什么不来主动投靠曹操呢,这与东汉末年的社会风气,当时的士族阶层有作为有一定地位的人士,他们都很傲气,自命清高,一般应付流俗、对于低一级的人他们是不愿意去折节交往的,只有当要好的朋友推荐请他们才肯出来,而且历史上曹操曾经向他请教兵事长跪地上,由此可见曹操对戏志才是相当的看重了。
在三国志中,并没详细记载戏志才给曹操出的计谋,但能得到荀彧的最先推荐,由此可见他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才之人 。“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 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 意思是说,戏志才和郭嘉都很傲气,但都拿出了优秀的策略,最终也因此名声大显。可见像戏志才、郭嘉算是遇到了真正明白和尊重自己的人,才会这样出山来奋死忠诚投效曹操。
不得不提,光曹操非常重视了戏志才还不算,就连曹操的儿子曹丕当上皇帝后,也对这位谋士念念不忘。曹丕称帝后道:“朕非戏志才,不帝也!”这句话对戏志才给了极高的赞誉。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都对戏子才赞誉有加,要知道戏志才辅佐曹操时,曹丕不仅年纪小,而且还是旁观者,你足见这个人有着很高的才能。进一步来讲,如果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戏志才不死, 曹操的霸业也许会是另外一种现象,那三国的局势就会重新改写,但是历史是无情的,郭嘉也同样唏嘘地死在了曹操征战乌桓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