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城管一职,当时称监市,顾名思义就是集市的监管者。那会监市也跟现在一样,大多是临时工,官员们根据集市的稳定情况和规模大小组建监市队伍,薪水由各级府衙发放。挑选监市的过程比较随意,这也造成了监市队伍的人员素质并不太高,所幸当时的集市规模普遍较小,低素质的城管队伍尚能应付。
当了唐朝,中国封建王朝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集市发展成大市场,政府对城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为了有效的震慑市场上的问题商贩,唐朝各级衙门经常招揽一些地痞恶霸来约束小商小贩,且地位快赶上衙门小吏,商贩们深受这些流氓城管的侵扰,有时候还牵连无辜百姓。到了宋代,商业发展到顶峰,城市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于是北宋政府专门成立了城市管理机构“街道司”,负责维护城市卫生、商业秩序等工作,比如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问题,都由街道司管,在人选方面也摒弃了唐朝的作风,严格把控新入城管人员的素质。由于工作量巨大,城管队伍得到扩编,有时候甚至出动军队配合街道司维持城市秩序。
更为重要的是,宋代的城管工作,是依法办事。《宋刑统》对城市管理的各类问题,都给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比如占道经营,明确规定杖七十,处罚是相当重的。关于破坏城市卫生的问题,情节严重者杖六十,并且明确管理责任,某片区出现卫生问题,片区负责人遭受连带处罚。要说最狠的还是明朝,《明会典》中对于城市管理的各种问题处以重刑,比如被抓到随地大小便,要游街示众。
宋朝是一个相对重视商业的朝代,商人的敌人较其他朝代相对高一些,生活水平也要好一些。比如《水浒传》中的丑汉武大郎,凭借一担烧饼就能取得上漂亮媳妇,还能住上两层的沿街楼房,搁现在就是人生赢家。宋代对市场的维护,旨在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既能保证商业的繁荣,又不影响城市秩序。所以宋朝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在街道上划分区域,那块可以设摊经营,那块只供居民行走,都被标明。这不得不说是文明的体现。
另外,宋朝的官员比较体量百姓,尽量不摆排场,尽量不扰民。当然这跟皇帝做出的表率有关,据史料记载宋仁宗临驾出行,由于沿途街道狭窄,皇帝的邢鸾摆不开,于是宋仁宗命人调整銮驾仪式,一切从简、不扰民、不扩道,以最简便的方式通过。相较于其他朝的帝王,赵宋的子孙们算比较体恤民情了。所以,在朝廷风气的影响下,宋代的城管形象是比较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