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徽宗自毁长城:出尔反尔,纳叛杀降都做全了!

宋徽宗自毁长城:出尔反尔,纳叛杀降都做全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49 更新时间:2024/1/21 23:13:15

北宋错误地做出“联金灭辽”的战略决定后,如果能认真谋划,派有能力的人去执行,本来也不至于那么快就亡国。从史料记载看,北宋被女真人消灭,真是宋徽宗君臣胡搞的结果。宋徽宗在派人与女真人谈判时,连“燕云十六州和燕京所属州县”两个概念都没有弄清楚,真够糊涂轻佻的。原本宋朝想要的是燕京(即幽州,今北京)所属八九个州县和云州(今山西大同)所属几个州县,但宋徽宗在写给金国人的书面材料中,却莫名其妙的只写上了燕京所属各州,导致谈判被动,给金国人造成了言而无信的印象。

在对金国人连蒙带赖加大量花钱的情况下,好不容易拿回了包括燕京在内的几个州县,但基本都是没有青壮年人口的空城。北宋靠花钱和耍赖弄回这些空城后,如果能派能臣前往治理和镇守,靠实力与金国人相处,也许能过一段和平的日子。可偏偏宋徽宗君臣又极其无能和贪得无厌,一边刚与金国人通过花钱谈妥和平相处的协议,另一边有搞出一个“张觉事变”,给金国人创造了伐宋的口实。既然已经收下张觉和其带来的“平营滦”三州,如果好好安抚已经归顺的这些人,并做好抵抗金人进攻的准备,也可以一搏,可偏偏宋徽宗君臣采用又是最臭的办法:就是先杀假张觉骗金人,被识破后,又杀死真张觉,丧失人心,最终导致金人南侵,郭药师等原本投降北宋的辽国汉臣纷纷转投金国,使北宋北部防线瓦解,直至灭亡。

“张觉事变”是金国伐宋的导火索,郭药师投降金国是北宋灭亡的关键所在,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这两起事件。

“张觉事变”指的是辽国平州守将、辽兴军节度副使张觉,在金灭辽的过程中,先投降金国后又投降北宋的事件。张觉降金后,被封为临海军节度使,平州知州。后来金太祖改平州为南京,任命张觉为南京留守。金国人征辽胜利撤退后,张觉见燕京各州逐渐被宋朝花钱买回去,而且宋朝也表现出很想进一步要回平营滦三州的意图,所以,他开始试着和宋朝接触,并很快得到宋徽宗的肯定。这期间从辽国投降过来的马植坚决反对宋徽宗接纳张觉的决定,因为他多次出使金国,深知女真人的战斗力,无奈宋徽宗和他身边的庸臣依然沉浸在收复燕云之地的欢乐中,对马植的正确意见不以为然。

随着事情的发展,后来宋徽宗和张觉的来往逐渐公开化,宋徽宗甚至用正式的文件给张觉任命职务,许诺待遇等。双方如此大张旗鼓的勾搭,金国人怎能坐视不管?1123年五月,张觉正式叛离金国投降北宋,北宋接纳了张觉。金国立即派完颜阇母从锦州出发前往讨伐,打败了张觉,后来双方在兔耳山大战,完颜阇母又被张觉打败,张觉向北宋报捷。北宋在平州重新组建泰宁军,任命张觉为节度使,并拿出银子数万两、绢数万匹犒赏军队。1123年十一月,完颜宗望奉金太宗命令,接替完颜阇母继续讨伐张觉,结果张觉大败,连夜逃入北宋的燕京城。

完颜宗望追到燕京后,向燕京宣抚使安中索要张觉,王安中一边拖延一边向宋徽宗请示,结果宋徽宗先后给了两个意见:先让王安中杀个相貌类似张觉的人蒙骗金国人,结果被识破;后有命令王安中杀死张觉,并将他的头颅和儿子交给金国人。宋徽宗的瞎指挥,直接造成了既没有安抚住金国,同时又深深刺痛了燕京那些已经投降北宋的原辽国军民。据说,杀死张觉后,燕京投降的将领和郭药师手下的常胜军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郭药师更是慨叹说:“如果金国人来索要药师又当怎样呢?”

宋徽宗对“张觉事变”的处理,简直遭得不能再遭,结果即给金国伐宋留下口实,又彻底瓦解了燕京的防守力量,难怪最后一败涂地!

了解了“张觉事变”的经过,就能很好地理解后面郭药师投降金国,转攻北宋的原委了。其实,北宋对郭药师是具备防范条件和防范时间的,可惜昏庸透顶的宋徽宗君臣,不但丝毫没有防备他,反而郭药师要什么,就给什么,企图收买他,但郭药师等投降将领最想要的是安全感,再多的金钱军资也比不上身家性命。所以,郭药师一边向宋朝索要各种军备物资,一边又悄悄联络金国。

后来,宋朝新派到燕京的最高行政官员到任后,很快就发现了郭药师通金的迹象,并获得了一些书信等证据,所以,他赶忙向宋徽宗写报告汇报此事,可多数都石沉大海。据说,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这位官员前后写给朝廷的报告达到170份,明确指出郭药师靠不住,在和金国人交往,希望朝廷早作打算。令人特别遗憾的是,宋徽宗没有相信这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出在两个人的身上,一个是打保票的蔡攸,一个是撒谎的童贯

宋徽宗在和近臣商量有关郭药师的报告时,蔡攸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多次坚定认为郭药师是可靠的,宋徽宗不能确定郭药师是否可靠,于是派童贯亲自到燕京实地调查郭药师的情况。结果童贯刚踏上燕京的边儿,郭药师就亲自迎接,对童贯大献殷勤,期间献给童贯的好处自然少不了。童贯得了好处,回到京城自然要为郭药师说好话,向徽宗反映说:“郭药师是一个非常靠得住的人,不必怀疑”。就这样,该防的不防,反而尽力供给郭药师手下的七万精兵,最为糟糕的是,宋徽宗就此完全倚靠上了郭药师,从燕京到汴梁几百公里的地区,完全没有再设置任何军队防线。

公元1125年十一月,金兵分东西两路攻宋,东路军以宗望(斡离不)为南京路都统,自南京入燕山,连下檀、蓟二州。郭药师顺势投降金国,成了金国人的急先锋,金兵很轻松就攻入燕京,最后,从燕京到汴梁,金国人也一马平川,结果,大宋就这样走到了崩溃边缘。(文/讲史论教)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为什么能用不大靠谱的七大恨,成功挑动对明朝的仇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努尔哈赤 对明朝的态度,努尔哈赤给明朝列的七大罪,努尔哈赤反明时提出的七大恨

    明末活跃在东北的女真人中,有个叫努尔哈赤的人,他以十三幅盔甲和数十名女真人的支持,谋划实施了反抗明朝的统治,并以所谓“七大恨”作为鼓动女真人仇恨明朝、对抗明军的口号。令人意外的是,强大的明王朝最后竟真被这股小小的蛮夷势力所灭,简直不可思议。那么,努尔哈赤打出的“七大恨”口号,都表达了他对明朝的哪些仇

  • 他堪称李自成第一军师,临终前跟其子说了9字,放在当下一样管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最厉害的预言,李自成的三个遗言,李自成和谁打仗一夜白了头

    我们都知道,崇祯皇帝是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虽有中兴大明的雄心壮志,可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苦苦挣扎了17年,大明还是走向了深渊。而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便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的例子不多见,大概有刘邦和朱元璋,他们一个建立汉朝,一个建立明朝,而李自成很荣幸成为第三个人,然而却有

  • 清朝为何废了锦衣卫,后设立粘杆处,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没有锦衣卫的机构,锦衣卫简介,东厂西厂锦衣卫

    说起大明王朝就不得不提一下锦衣卫这个组织,它是明朝的一大特色,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它拥有监察和缉捕百官的权力,就像是悬在百官头上的利剑,若百官敢作奸犯科贪污腐败,朱元璋将用这把剑刺向他们。那么锦衣卫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原来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才设立了锦衣卫。而锦衣卫是一支特

  • 崇祯与李自成互挖龙脉,多尔衮坐收渔翁之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多尔衮对李自成使用的怀柔政策,李自成多尔衮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和多尔衮是什么关系

    据说效果不错。定都在此的六个王朝,却都短命,东吴69年,东晋102年,南朝宋59年,齐23年,梁55年,陈32年。太平天国维持了9年。关于明皇族朱氏的龙脉,据《朱元璋系年要目》介绍,朱元璋祖居江苏朱家巷。元初,为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携带全家老小,逃到淮河边上的泗州、盱眙一带,居住在

  • 当年崇祯吊死的那棵歪脖子树,300多年过去,而今安在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在我国的历史地位非同一般,在历来的朝代中有很多方面都名列前茅,尤其是科技可以说明朝是我国现代科技的发源地。正是因为如此当时明朝在世界上都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国家,但是尽管明朝十分强盛也抵不住时间的流逝,朝代的更迭。明朝在天启帝手中时就已经在走下坡路,到了崇祯皇帝朱由检手中时明朝已经非常衰败了,而崇祯

  • 大明灭亡后,南明为何这么乱?你看看万历的儿子、孙子都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1644年3月,李自成大军攻破京师,逼得崇祯皇帝去往煤山上吊自尽,至此大明宣告灭亡。大明灭亡后,随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地区建立了小朝廷南明,历经四帝一监国。本以为南明能吸取大明灭亡的教训,能团结一致,对抗外敌,不料南明不经没有吸取教训,还将明末朝廷优秀传统“内斗”发扬光大。那么,问题来了,大明灭亡后,

  • 张献忠是抗清英雄还是杀人狂魔?这一珍贵文物出土,让专家闭嘴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献忠为啥要去陕西抗清,武邑张献忠,张献忠剿四川实录记载

    而在清兵入关之后,李自成被清朝军队击败,此时的张献忠是龟缩在蜀地的,看到和自己同为农民起义军的李自成的灭亡,张献忠感到极为不安,但是性格中的狂暴使得他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而是对蜀地的百姓进行屠杀,张献忠也因此被四川人民记恨,但是张献忠毫不收敛,更是建立了七杀碑,张口必言杀,使得自己的暴君形象被确定无

  • 朱元璋反腐出狠招:收双袜子也算贪,铁水倒进官吏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核心提示:一个姓李的官吏,收受商人赠送的婢女,朱元璋知道后,把他给阉了。一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使明朝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对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便开始大举反腐。二朱元璋反腐,标准极高,连官吏贪污

  • 朱元璋父亲下葬之谜:抬棺绳子断,土塌变成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下葬时十三城门出棺之谜,朱元璋长相之谜完整版,徐达给朱元璋头上浇酒之谜

    按王文禄《龙兴慈记》说:古代的泗州,即现在的江苏盱眙县境内,有个杨家墩,墩里有个山窝,有一日,熙主,即朱元璋的祖父,在山窝中睡觉,两个道士过路,师傅指着窝中说:“如果谁葬这里,后人必出天子。”随从徒弟问“为什么?”,师傅答:“这里地气暖,用枯枝插这里,十日必长叶。”并问朱元璋的祖父:“您听到刚才我说

  • 李清照是如何修炼成两宋最优秀才女的,她早期成长之路平坦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才女李清照千古绝唱,宋代才女李清照的文章,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格非格外喜欢藏书,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他却不阻止女儿李清照读书。李清照的幼年长于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饱读诗书,为日后的诗名远扬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少年时期的李清照,就学会了作诗,而且她所写的诗作还格外受到苏轼大弟子晁补之的赞许。除此之外,在当时,有大量的文人墨客都曾预言李清照日后必会在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