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明史》就知道,朱元璋自加入红巾军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江淮和江南一带经营根据地,与陈友谅、张士诚等军阀打得不可开交,从至正十二年投军开始,到至正二十七年十月第一次出师北伐元朝,长达十五年时间里,朱元璋没有和元朝发生一次大规模军事冲突,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的节奏。
朱元璋之所以能在江南专心经营根据地,扩展地盘招兵买马,完全是因为钻了个空子。当时北方的中原和江淮一带,是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的天下。换而言之,正是因为刘福通在江北吸引了元朝的主力部队,成了夹在元朝和南方红巾军之间的一道屏障,才为朱元璋等南方红巾军势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和契机。
没有刘福通在北方和元朝大军的十余年厮杀,使得元朝实力受到根本性重创,朱元璋日后北伐中原绝不会那么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甚至连能否发展起来都得两说。因此,准确地说,刘福通的北方红巾军起义,才是推翻元朝的头号功臣,刘福通才是元朝真正的掘墓人。仅就推翻元朝而言,朱元璋不过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刘福通大起义发生在元朝至正十一年,正是他点燃了元末农民起义的烽火。刘福通的起义过程颇具传奇色彩。他为了动员尽可能多的人加入起义,广泛利用了宗教和所谓“天意”的影响力。他先在民间广泛传播白莲教,培养了一大批忠实信众。《元史》记载,元朝组织数十万民夫整修黄河水系,刘福通所在的沙河流域也包括这次治理工程之中。大批民夫衣食无着,还要承担沉重劳役,怨声载道。刘福通等人编造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然后暗中找石匠雕制一个独眼石人,埋藏在沙河的河道中。等元朝组织的修河民工开挖河道时,石人现身,群情激奋,刘福通乘机发动起义,摧毁元朝的红巾军起义由此拉开帷幕。那个独眼石人也成为元末农民起义的标志性符号,曾让元朝皇帝胆战心惊。
随着红巾军起义的开始,持续十几年的战乱烽火,谁也没有再去关注那个石人的下落。甚至后人一度怀疑,独眼石人是民间传说中的产物。直到六十年代,一件文物的出土,才证实了古人诚不欺我,史书记载并非空穴来风。《界首县文物志》记载,六十年代的一天,沙河南岸兴修水利,整修卫民闸,有关部门组织一批民工疏浚河道。在刘福通故居西部五百米处的河道中,在两米多深的淤泥之下,挖出了几件元朝文物,其中就包括一尊独眼石人。
《界首县文物志》记载,石人呈扁圆形,雕刻风格粗犷,出土时原高两米多。结合历史记载和出土地点、文物年代等因素,专家考证认为,这座石人就是刘福通当年起义所用的石人,正是这座石人点燃了席卷天下的元朝农民大起义,毁掉了元朝。刘福通起义后很快转战四方,把石人埋藏在河道中,至此重见天日。